学书一道,贵在学养。古人云:观于物见山水崖石、鸟兽虫鱼、草木花实、日月列星、风雨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学书者不仅要博览群书,还要行万里路!在跋山涉水中仰观宇宙、在東奔西跑时俯察品类,使书中的学问于大自然融为一体,最终成为滋养书家的甘霖。一个人的性情是宽广、慈悲、伤痛、酣畅、内向、外向,都要在自己的书写中呈現出来:苏东坡的书写有苏东坡的气质,那种提按有致,行行走走的文雅;黄庭坚有黄庭坚的风度,开张、摇荡、轻狂。书归何处?书归我心!可见许多书家在用笔、结字、章法上都极为流畅,可就写不出高雅之作。究其原因,还是没有打开视野!清人况周颐云:曰性灵流露、曰书卷酝酿,性灵关天分,书卷关学力。学力果充,虽天分少逊,必有资深逢源之日,书卷不负人也。中年以后天分便不可恃,苛无学力,日见其衰退而已。江淹才尽,岂真梦中人索还囊锦耶。以自己的笔墨语言叙说、宣泄、表达、生发于于自己的心灵之歌,的确是一种最佳艺术信息传递渠道,经典之作,无不如此。董其昌云: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随手写去皆为山水传神。
万物以嘉,呕心沥血,寻踪觅迹,心摹手追,池水尽染之能事也!
王羲之云:“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学养高方可境界高,境界高方可感应万物,感动心灵,超凡脱俗,书家正是在这种境界下秉儒家之风范、济道家之胸次、呈佛教之禅悟,促学养于内化,赋点画于外显,豁然开朗,物我相忘,出神入化。在我看来,作品气息应该视为书家毕生的追求,创作的终极目标。书者要有广阔的心胸,要有反思与超越,这是书法在任何时都不能废弃的价值向度!学古也是为了让自己更有历史的厚度,而不能将学古作为书法的最终彼岸,因为不论何冲书体最后都要表达出自己。
李瑞林,男,1954年生,字宗一、云鹤,斋号正衡堂,现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郑州市诗词学会会员、会员、全国优秀中青年硬笔书法家、中国水利文协理事、书法报全国少儿书法教学理事会理事,被全国青少年书法级别评定委员会以及郑州市书法协会授予优秀指导老师。在1995年纪念全国总工会成立70周年书画展、1997年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书法展、2008年全国硬笔书法比赛中均获三等奖;在2009年授邀参加首届全国名师书画作品展、纪念苏洵诞辰1000周年暨第三届东坡书法艺术节全国书法大赛、2011年全国水利系统楹联书法大赛中,均获三等奖;在2012第五届商鼎杯全国书法大赛中荣获入展奖;在2016全国知规明纪·爱我顺鑫暨廉政文化书画大赛中获二等奖,以上均收入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