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首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赵建良作品
实践中缺少的思考,如何做好“自己”
——参加“国培计划”活动有感
赵建良(河北)
“执行力很强,领导力很弱,缺少实践中的思考”,也可以这么说班主任,领导“叫你往东,你不往西;叫你打狗,你不撵鸡;叫你转三圈,你不转两圈半,你就转啊转啊转啊转,越转越像大傻蛋”。
这是我在一次培训中,班主任专家郑立平说的话,真得令我们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就是“大傻蛋”!?
郑老师从班主任工作的四个方面一一阐述,依次是:师德修养、教学、班级管理及学生工作、教师个人自我发展,并对班级管理做了详细、具体的介绍,因内容较多,我就从我触动较深的几方面来谈谈:
首先,来谈几个事实:
1.大城市有2%—3%的学生家长选择让自家孩子在家“私塾”学习,并在孩子稍大后就选择让其出国留学。
2.前段时间新闻热播的“群生殴师”现象。
3.风传一时的“朱之文”们的“离婚现象”。
究其原因:
1.留学是因为目前国内教育普遍存在的机械管理,扼杀了学生的天性,所以造成了中产阶级孩子出国去选择更优秀的教育。
2.虽然有学生原因,但也有教师自身发展滞后,从而导致教师和社会群众、新时代学生对教育要求差距越来越大。
3.事实本身是因为夫妻双方差距是益增大。
由此我们想象现今的孩子:生来就有了网络等高科技产品、高铁等快捷的交通等等;而我们教师却在自己或“自卑”或“封闭”的胸襟下,用我们“自以为是”的好方法,去“约束”生在“高楼顶端”的孩子,必须“下到楼底”来“爬楼”,孩子们为什么要爬?有必要爬吗??
第二、外国学生大量读东西,而中国孩子却在被考核“大量背”,考试指挥棒导致教师也是没办法,从而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有必要从罗素的《社会改造原理》中得到些许启示:多出去走走,“读千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见识多了、胸怀宽了、心境变了,教师的“备”课会更好;反之,若没机会出门,“风景就在书中”,“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们有必要再读读书,对于外在的“指挥棒”我们没法改变,但我们能提升自己,改变自己的课堂,让孩子因为有我而更幸福。
第三,教育仅靠经验不行,得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及认知规律,“知识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得有意义地教学,因为知识是在“高级思维”下才可能真正学进去的。
第四,班级管理的升级境界:
第一种分法:权威——情感——制度——文化(包括硬件、软件、制度、行为规范等)。
第二种分法:人治——法治——文治。
所以郑老师说,“一个平庸的教师越敬业,对学生的伤害越大”,“勤劳是一种美德,而智慧也是一种美德”。
第五,就“如何打造好班级”,简单说几点:
1.标志类,如:取一有意义的班名、班徽等。
2.价值类,如:喊一有价值的口号,提炼一坚定的精神、确定有个性的学生成长追求,引领发展的班级规范(有“规”更得有“范”)
3.制度类
4.活动类,如:欣赏励志类歌曲《再也不能这样活》、《心的舞台》、《等待》等;一些必读书《做最好的自己》、《童年》等;一些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放牛娃的春天》等,一些演讲《有些事,转眼就是一辈子》、《我为什么学习》、《点燃学习的动力》、《为何不可能》、《中国强大的真正希望》等。
最后,以郑老师的话作为结尾。
“班主任,就是领着孩子们过日子,遇见孩子,遇见更美的自己;遇见无数孩子,遇见更美更美的自己”。让我们摒弃“忙碌而平庸的生活”,做“优秀的自己,就是对学生最大的恩惠”!
一句话:多实践,更多思考,做好“自己”!
【作者简介】赵建良,男,39岁,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自2003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教学一线工作,在工作中踏踏实实,任劳任怨,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讲究教学方法,热爱、关心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教育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