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作家•散文】汪建平/作茧自缚为羽化
作 茧 自 缚 为 羽 化
汪建平(陕西)
作茧自缚,在多数人眼里无疑是一个贬义词语,等同于自作自受。其实,究其原本,作茧自缚只是蚕的一个生活阶段或状态。
儿时,在外婆家长大,知道一些蚕的生活习性。那时,一般的农家都要养一、二张蚕的,用以换取几个油盐钱。彼时,他们为了提早孵化时间,便将蚕纸(蚕卵)放进贴身口袋里,依靠人体温度和汗气升温补湿,促其早日孵化,或者把蚕种放在灶火、棉被内暖种,但这种方法常常因温度过高和湿度不够,造成孵化不齐,以致部分蚕卵死亡。
蚕卵初看上去很像细粒儿芝麻,孵化出来后又极像蚂蚁。用鸡毛或者毛笔轻轻地、慢慢地将蚁蚕归拢,拨放在蚕箔里后,再将剪切成条的嫩桑叶均匀地撒在上面,过上一个时辰,蚁蚕就开始啃啮细叶了。蚕的一生,有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养一季蚕,不费时,也不太费事,故有“勤喂猪,懒喂蚕,四十八天见现钱”之说。
汉·鎏金铜蚕在安康市石泉县出土后,有外地朋友在微信圈抛来一个问题,鎏金铜蚕为何在安康而不是在其他省市现身?我便试着从地理气候、相沿成俗、教化乡里、先贤推动、子午古道五个方面作了一个类似于注释的解说。朋友阅读后,蛮认可的,认为鎏金铜蚕在安康横空出世绝非偶然。随即,又扔过来一个与鎏金铜蚕相关的一个话题:鎏金铜蚕呈熟蚕吐丝状,想过没想过它为何要作茧自缚呢?
说实在的,在我过往的学习和受教经历里,知道作茧自缚是自讨苦吃的意思,但从来没有想过它为什么要这样做,或者说老师讲了,但早已下饭了。不管怎么说,也算是给自己再提个醒儿:当你面对一个事物时,勿囫囵吞枣,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于是,我借此机会,开始顺着砂锅的纹路问到底了。翻阅资料,百度,试图从蚕的完全变态的一生着手,条分缕析,从中看出个端倪来。
“温室既调,蚕母入处,陈布说种,柔和得所,唏用清明,浴用谷雨,爰求柔桑,切若细缕,起止得时,燥湿是俟,逍遥偃仰,进止自如,仰似龙腾,伏似虎跌,圆身方腹,列足双俱,昏明相椎,日时不居,奥台役夫,筑室于房,于房伊何,在庭之东,东受日景,西望余阳,既酌以酒,又挹以浆,壶餐在侧,脯脩在旁,我邻我党,我助我康,于是乎蚕事毕矣。”把蚕室温度调好,让有经验的人把蚕种拿进蚕室,在适宜的温湿度下暖种,促其顺利发育,提高蚁蚕孵化率。清明过后、谷雨来临,天气暖和、雨水充沛,应采摘那些柔嫩的桑叶喂养蚁蚕。喂养要定时,给叶要适量,把握好干湿度。长大了的蚕,食如蛟龙,眠比卧虎。蚕室光线要明暗均匀,宜把蚕室安排在庭院的东头,开窗就能投进晨曦,推开西窗即可见到夕阳。忙时顾不上吃一口饭菜,一家老小,左邻右舍,齐心协力,都是为了养好蚕。
“古人作赋者多矣,而独不赋蚕,乃为蚕赋。”西晋杨泉在这篇《蚕赋》里,用127个字描述了蚕的饲养生产全过程,凸现了距今1800年前先人的养蚕生产概貌,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厚重的历史遗产。让人佩服。
现代科学技术深刻、完整地揭示了蚕的生产生活规律,更新并加深了人们对于蚕的认知。
蚕是一种完全变态的昆虫,它的一个世代须经卵、幼虫、蛹、蛾四个形态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在正常的饲育情况下,幼虫期从孵化吃桑叶到吐丝作茧,需20到28天;吐丝结茧需时3天;再经1至2天化蛹;蛹期经过10到15天化成蛾而变为成虫。在化蛾当日,雌雄成虫交尾产卵,如果产下的是非滞育卵,那么再经过10天左右就可孵化出下一代的蚁蚕,从而完成一个世代交替。
蚕的一生,要蜕四次皮,每一次蜕皮,身体都在成长。蚕的脱皮在睡眠中进行,睡眠中蚕的脑神经分泌出一种脑激素,使体内产生保幼激素和脱皮激素:保幼激素使蚕脱皮后仍然保持幼虫的形态,抑制成虫特征的出现,维持一幅青春年少的模样;脱皮激素则促使幼虫加速成熟。两者相反却相成,对立却统一,推动着蚕的成长。
蚕到了五龄期,吃七天左右的桑叶,蚕体变得透明时,开始吐丝作茧。蚕体中透明的东西就是制造蚕丝的原料,叫做丝素、丝胶。丝素、丝胶被蚕吐出后,遇到空气就变成丝。一条蚕需用二天二夜的时间,才结成一个茧,吐出的丝有1500米长。蚕丝既不同于麻纤维,也不同于毛纤维,而是一种生物蛋白质,它完全是由蚕的生命化成的。
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或许,先人们正是在彼时,将他们看到的这一情形,用“作茧自缚”四个字进行表述,并没有赋予它其他意蕴。
那么,蚕为什么要作茧自缚?给自己找“憋屈”呢?原来,蚕吐丝结茧后变成蛹。而茧呢,能保护蛹免受不良环境的影响,这正是蚕在长期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本能。蛹表面上好像静静地躲在茧里,没有什么动作,实际上它的身体内部正在发生着从蛹到蛾的变化,长出完备的生殖器官和翅膀。蛹通过茧从外界不断地吸取氧气,促使体内贮藏的营养物质氧化分解,产生并积蓄新的能量,为羽化为蛾,破茧而出做最后的准备。
破茧时,蚕蛾吐出一种碱性液体以溶解粘着蚕丝的丝胶,使丝分离。然后用头和足拼力拨开这部分丝,形成一个大孔,从而实现破茧而出的壮举。
“有物於此,蠡兮其状,屡化如神。功被天下,为万世文。礼乐以成,贵贱以分。养老长幼,待之而后存。名号不美,与暴为邻。功立而身废,事成而家败。弃其耆老,收其后世。人属所利,飞鸟所害。臣愚而不识,请占之五泰。五泰占之曰: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与?屡化而不寿者与?善壮而拙老者与?有父母而无牝牡者与?冬伏而夏游,食桑而吐丝,前乱而后治,夏生而恶暑,喜湿而恶雨。蛹以为母,蛾以为父。三俯三起,事乃大已。夫是之谓蚕理。”战国后期的荀子在这里无不感慨地说,蚕,音同残暴的“残”,听起来“名号不美”,“与暴为邻”;但是,蚕的品德,却高尚美好,它吃桑叶,吐丝线,功立身废,事成家破。养老抚幼,靠它生存,真个是功盖天下。
温故又知新。
当我回过头来,再次审视朋友提出的“鎏金铜蚕”它为何要作茧自缚时,自然心中有数了:蚕,吐丝作茧,不是要把自己困住,恰恰是要给自己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躲避“飞鸟所害”,好让自己顺利的化蛹成蛾。不仅是蚕,很多昆虫都有一个作茧成蛹的过程,比如蝶类、蛾类昆虫,它们倘若没有茧做保护,很可能还没成蛹,便被其他异类吞食了。
武侠小说里,一般都有高手闭关修炼的描述。武功到了需要突破的境界,便需要闭关。古往今来,不少武林前辈如张三丰等,通过闭关修练,一出关就悟出了太极剑、太极拳,传闻达摩祖师也曾面壁九年,修炼得悟大道。
完全变态类昆虫,从蛹变化为成虫,身体组织经过复杂的变化,因而成虫的形态构造,与蛹有显著不同。蚕蛹在蚕茧里也是在闭关修炼。蚕蛹在茧里不吃不喝,但体内却在一天天的发生变化,最后破茧而出的时候,身形从里到外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对于蚕来说,作茧自缚帮助它们更好地完成生命历程,整个过程此消彼长,充满了正能量,最终实现了羽化为蛾的华丽转身。
古时,面对“瓶颈”,当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精进、突破时,武林高手便选择一个远离红尘世俗的地方__隐修,放下世俗,放下感情,放下牵挂,放下执念,进行高深层次的思考与修炼,以求悟出更高的境界,超越自己。
现代,生活节奏太快,快的让人都来不及系统学习与深入思考。当外界太多干扰的的时候,往往听不到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倘若能借鉴一下蚕或武功高手闭关隐修的做法,定期给自己一个内化的机会,让自己沉下心来思考、参悟,或许可以帮助自己获得定力、提高内功、升华思想境界,从而实现突破,成为某一领域的行家、高手。
或许你尝试了、戮力了,没能如愿以偿,也无妨。只要不“作茧自缠裹”,不为尘世所累就好。
作者简介:
汪建平,原中国银监会安康监管分局调研员。杂文、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散见于《人民铁道报》、《金融时报》、《陕西日报》、《中老年时报》、《金融文坛》、《湘潭文学》和金融作协、文学陕军、陕西诗歌等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