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名篇赏析:《我藏书的小楼》胡品清

胡品清简介:浙江绍兴人,1921年11月14日出生,是我国现代女诗人、作家、文学翻译家、文学研究家,她能用四种外文阅读,三种文字写作

楼这个富于诗情画意的字是中国文学的专利品,尤其是专属于诗的。同一楼字在法文或英文中便只是建筑学上的名词,平凡庸俗,仅仅意味着平房或楼下的反面,不蕴涵任何美感,而楼字在中国文学里是富于诗意的,会引起诸多美的、奇妙的联想。

楼是凌云的建筑,所以会引起空灵飘忽的感觉,如:“楼阁玲珑五云起”,或“山外青山楼外楼”。

在昔日,女孩子们的闺房常常设在楼上,所以楼又是富于浪漫色彩的。它是名门闺秀的寓居:“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它是歌妓们的寓居:“美人一笑搴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它也是宫女们的居所:“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楼是高出地面的建筑,所以视野辽阔,宜于远眺。李后主在思乡的时候便攀登他谪居的小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游子远征的时候,被遗留在家里的思妇便在楼头忧郁起来:“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楼是触及重霄的建筑,所以气象万千。月明风静的夜间,楼提供一个空灵的境界:“小楼回首,明月自纤纤。”伤春时节,楼提供一个凄楚的意境:“子规啼月小楼西。”而在欲雨还晴的时刻楼上又是另一番景象:“山雨欲来风满楼。”

楼是古典,楼是东方。假如我是一位音乐家,我要以楼为主题写出一套组曲表现楼的各种意境,景象和情调。我要以小提琴的幽雅奏出“十二楼中月自明”的静夜,我要以横笛吹出“子规啼月小楼西”的凄清,我要以喧哗的小鼓和喇叭响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萧瑟,我要以肖邦式的夜曲在钢琴的键子上弹出“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的幽怨。假如柴可夫斯基住过中国古典的小楼,他可能写出比“胡桃夹子”更空灵的作品,假如蒙内曾住过中国古典的小楼,他会留下更多印象派的画面。啊!楼这个字,太美了。

关于我的小楼,我能说什么呢,除了它曾给我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一年前,在此楼中,一切原也是寓于诗情画意的,如今只是一条幽暗的甬道的地方,去年原是一条富于浪漫色彩的楼廊。那时我的小楼确然是美丽的,我可以静静地伫立楼前迷失在各种的意境中。凌晨的微风中有树枝的沙沙声,有自画眉鸟的喉头滑出的清脆的歌声。当朝霞满天,小立楼前观赏朝雾未泮的远山是艳丽而凄迷的。而那边,楼外楼的廊前是否也有人伫立如我?

在阴晦的日子,看迷迷蒙蒙的远山,真能体味到“数峰凄苦,商略黄昏雨”的意境,而“山雨欲来风满楼”更是这小楼的写真,因为华岗原是风岗,而我的小楼也就是风楼了。

落日的楼头又是何其明艳!假如我是一位写生画家我要把远山的紫,落日的胭脂,暮天的柔和与明丽变为静止的永恒的悦乐。

楼在山间,树在山间,楼在山山树树间,月明星稀的晚上,我们总爱看那一片森林,很蓝,很朦胧。“我便是小王子,”他说,“来自那星,那最微小的一颗。”我听着,迷失在蓝蓝的夜里。

那仿佛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如今,那富于浪漫情调的楼廊变成了一条黑黝黝的甬道,甬道的那一边伸延出去便是一幢加筑的小楼,于是我清晨的廊外不再霞光满天,黄昏的窗外不再响起夜曲也永远不会明月一楼了。

而且那些不知愁的女孩子们全迁来了,前窗外,不再有宁静,后窗外是一栋未完成的建筑,像一个黑色的巨人以庞然的阴影掩蔽一山美景。于是幽暗总停驻于室内,总是灰蒙蒙,冷冰冰的。永远抖不落冷湿和霉霉,纵令春山已是无处不飞花。

冬去,春来,而小楼无春,没有阳光惊醒昏睡的盆景,圣诞红都苍白,龙柏也萎死。

真不再留恋这失却了最重要的东西的小楼,也再不知道如何去形容它,给它命名。不再是楼霞楼,不再是夕照楼,也不再是待月楼。它被摒弃于一切美好之外,不再空灵,不再凄迷,不再罗曼蒂克,我也不再能静静地伫立楼头。剩下的只有书架上那些美丽的洋装书,竖立着,斜倚着,色彩缤纷,像一些穿红着绿的小女孩。于是我只能懒懒地蜷伏于室内读露薏丝拉贝香艳的十四行,听小王子讲玫瑰和狐狸的故事,若此我只能把这所小楼命名为藏书的小楼,因为它不再古典,不再东方,不再宁静,不再典雅,而静静地小立楼头,看云,听鸟,望月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了。

胡品清散文中有一种女人味,一种清丽而又温婉的女诗人气质。这篇《我藏书的小楼》,读起来宛如聆听一段如歌的行板,颇有一种重温少女之梦的感觉。

在作者眼里,“楼”是属于诗的,是极富诗情画意的。她说:“同一楼字在法文或英文中只是建筑学上的名词,平凡庸俗,仅仅意味着平房或楼下的反面,不蕴涵任何美感,而楼字在中国文学里是富于诗意的,会引起诸多美丽的、奇妙的联想”。于是,作者看到“楼”的风姿是千奇百变的,一方面她以细腻、纤丽之笔勾勒了“楼”风姿。比如,“山外青山楼外楼”,给人以“空灵飘忽”的感觉;“小楼回首,明月自纤纤”展示一幅柔婉静谧的境界;“子规啼月小楼西”给人以凄楚的感觉;而“山雨欲来风满楼”又是别一番风吹云聚的雨前景致。另一方面,作者在“楼”里还寄寓了某种历史感悟,勾起人们的怀古情绪,想起李后主“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那一番刻骨铭心的凄楚意境。由此可见,“楼”在作者的内心世界已成为中国古典诗情的一个意象,隐含着她的古典审美价值取向。作者很自信地说:“楼是古典,楼是东方”的。

然而,属于“诗”的小楼,既是浪漫的,也是自我的。作者说旧时代“女孩子们的闺房常常设在楼上”,它成了名门闺秀、歌妓、宫女们的居所,由此而引发许多爱情故事,“楼”也“倒映”了征妇“在楼头忧郁”的影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楼”是属于“我”的,“盛满”作家自我的少女情怀,秋日私语。诚然,她把这小楼命名为“我的藏书小楼”,是缘于小楼里“剩下的只有书架上那些美丽的洋装书,竖立着,斜倚着,色彩缤纷,像一些穿红着绿的小女孩。”“我可以静静地伫立楼前迷失在各种的意境中”,沉浸在对往日的青春回忆之中。尽管这份甘甜的回忆带有几分苦涩,几分惆怅,“因为它不再古典,不再东方,不再宁静,不再典雅,而静静地小立楼头,看云,听鸟,望月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了”。即使这样,作者仍然情愿趟着记忆之河去触摸少女惜春的脉搏,感受由这一份“惜春”而晕染出各式各样关于“楼”的风景画面,写出一组关于“楼”的古典意境,将历史的与个人青春的骚动融为一体,于是,“楼”在读者心中的印象不再单薄,它已成为作者笔下古典文化的象征。

与众不同的是,作者的古典文化修养是与她记忆深处浪漫少女情怀紧紧相连的,她将纤丽、敏感的少女情怀融入古典诗情中,让古典诗情不再“古典”,富有少女般的灵性、细腻与纤巧,读来就像一首月光曲,是极富女人味的。

(0)

相关推荐

  • 飞花令之含有楼的诗句

    飞花令之含有楼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唐·王昌龄<闺怨>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唐·王昌龄< ...

  • 年过5旬的南昌大叔,在自家的民国小楼里藏书万册古籍,保留文化

    我是英子,和你感受江西的人情世故 南昌系马桩附近有座别致的民国小楼,周围的人仿佛猜不尽它的谜底. 只知道这栋楼里有很多书,偶尔还会看到有知识模样的人在此进出,"道"上的人管它叫新风 ...

  • 得趣楼藏书

    遵师友嘱,晒一晒私人藏书,慨叹"有好都能累此生"也!

  • 散文名篇赏析:《小村即景》韩小蕙

    韩小蕙 这里是晋中南广袤大地上的一个普通小村庄.普通到你都不必问起它的名字. 我曾到过许多名山大川,譬如"归来不必看五岳"的黄山,"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 ...

  • 散文名篇赏析:《香港故事》小思

    小思,1939年出生于香港,香港近代著名小说家.教育家,荣获香港教育学院第二届<杰出教育家奖2003> 香港,一个身世十分朦胧的城市! 身世朦胧,大概来自一股历史悲情.回避,是忘记悲情的 ...

  • 散文名篇赏析|阿兰:读书之乐

    读书与做梦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呢? 有时候我们感觉做梦是愉快的,于是几乎就不去读书.而当做梦的可能性被某种原因破坏时,读书便成了补救的良药.当年,我的父亲由于债务累累,心中烦闷,于是便一头钻进书堆里以寻求 ...

  • 中国散文名篇赏析:《保险柜里的人》林彧

    太阳消逝了,星星和月亮,所有的 发光体都不见了.我在黑黝黝的方 盒里,是我在冷冰冰的保险柜中-- 他们说,他躲在那只保险柜中--是自己躲进去的,保险柜的钥匙和号码只有他知道. 一群人围着铁皮保险柜指指 ...

  • 散文名篇赏析:《溪涧的旅次》 刘克襄

    迩来入山赏鸟时,逐渐地脱离森林的核心地带,转而喜爱沿溪跋涉了. 可能是年近三十吧!我想自己已变得容易感受孤独.而溪涧似乎存藏着一股山中最旺盛的生命力,能够赋予我强烈的安全感.连带的因了溪涧向下流出,最 ...

  • 散文名篇赏析《阳台上的遗憾》韩少功

    韩少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是人心的外化和物化.南方在古代为蛮,化外之地,建筑上也就多有蛮风的留影.尤其到海口一看,尽管这里地势平坦并无重庆式的山峦起伏,但前人留下的老街几乎很少有直的,正的,这些随 ...

  • 散文名篇赏析:《静虚村记》贾平凹

    贾平凹 如今,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静的地方难;找繁华的地方容易,寻拙朴的地方难,尤其在大城市的附近,就更其为难的了. 前年初,租赁了农家民房借以栖身. 村子南九里是城北门楼,西五里是火车西站,东七里 ...

  • 散文名篇赏析:《光之四书》林清玄

    光之色 当塞尚把苹果画成蓝色以后,大家对颜色突然开始有了奇异的视野,更不要说马蒂斯蓝色的向日葵,毕卡索鲜红色的人体,夏卡尔绿色的脸了. 艺术家们都在追求绝对的真实,其实这种绝对往往不是一种常态. 我是 ...

  • 散文名篇赏析:《诗魂》赵丽宏

    赵丽宏,1952年出生于上海,作家.散文家.诗人 又是萧瑟秋风,又是满地黄叶.这条静悄悄的林荫路,依然使人想起幽谧的梦境-- 到三角街心花园了.一片空旷,没有你的身影.听人说,你已经回来了,怎么看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