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身上的“光”。
一
那年冬天,风在吹。
2004年的冬天,刮着很大的风,在北京,为了搬家,我需要一些纸箱,但彼时还没有某宝的纸箱可以买,灵机一动的我跑进超市,向人家要纸盒子来盛装那些行李,并提出购买。然而超市不允许出售那些纸盒子。那个冬天我窘迫至极,不是钱能搞定的,很多生活里的事情,是你一个人搞不定的,因为你不是女汉子。那个冬天风真大,有一个卖食品的大姐让我在超市后面等她,她拿着一个,不,抱着一个硕大的干净纸盒子,给我,我以为她要钱,其实她根本不要钱,在通过保安的地方,遇见了麻烦,保安不让她把纸箱给我,大姐说,“她有难处”,然后保安就让我过去了。当我在寒风中抱着纸箱子的时候,眼泪一直往下掉。
也许她不信主,但因她行了这善,主就不可能不因此而赏赐她。
二
拾荒的老人和他精神病的儿子。
画面一转,这是2018年,我在南京某公交站台等车,看到这样一位老人,他拉着一个三轮车,上面摆着脸盆,被子,还有破纸盒,空易拉罐和矿泉水瓶子,一堆杂物。要上一个小坡,老人似乎有点吃力,于是我赶紧上前帮他推,他的神情不是受苦的,乃是一个淳朴的老者的表情,从他三轮车上的杂物,可以判断出这是一位拾荒的老人。
我于是问他,大爷,您住附近吗?有没有孩子?他说,有儿子,儿子是精神病,我们就住在这附近,儿子得看病,我得出来捡东西。这位老人受着多大的苦啊,但当我给他递了十块钱的钞票时,他却推辞着不要,我说,拿着吧,大爷,就当给您买点吃的,他推辞了许久才肯收下,连忙说着谢谢,然后继续往前拉着车。望着他的背影,我感到心酸,因为这是真正的底层,一个老人和他精神病的儿子住在一起,生活如此艰辛。但又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虽则拾荒,但却知礼节,懂感恩,也不卖惨,而且还尽可能地保持着勤勉的劳动者的品质,和宝贵的尊严。这尊严,让一个底层的小人物身上,也泛起光辉来。
这神情我许久没有遇见了,是苦,但有尊严;是累,但淳朴勤劳;是命运不公,但依然保持善良。
这两个故事,都是我亲身经历。原来,小人物身上的善,是最打动人,草根身上的光,是让人敬畏的存在。
三
在电影里,
我也遇见了这种小人物身上的光。
韩国电影《密阳》里的宗灿,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那也是我第一次看宋康昊的表演,便深深被吸引。
不得不说,宗灿是《密阳》故事的一个让我倍觉安慰的人。假设,没有宗灿的出现,韩国姊妹李申爱的救赎就好像少了一个人的载体。虽然,每一个人的救赎,就是独自仰望,从神那里亲取的安慰。从祂话语里,亲自给予的力量。
但其实,李申爱姊妹的救赎,也需要在现实里透过某一个人展现,拉她一把的不是圣人,不是牧师和师母,一个男人的出现,足以让孤独的申爱看到了她忽略掉的,神之爱。宗灿是个看起来没什么文化的边缘信徒,他因为追求申爱,起初被申爱嘲笑。但随着故事的进展,观众发现,真正的给予申爱陪伴的,在医院里看护她,帮她梳头,不嫌弃她的歇斯底里和后来的精神失常,把她从医院接回家的,正是那个申爱起初看不上的,观众起初也看不上的宗灿。
我们都如同一台戏,给天使和世人看。小人物身上的光,没有镁光灯照射下的闪耀,也没有光环,更没有他人的崇敬和艳羡。这辈子,活在底层,未曾有过什么闪亮的履历,也未曾有过人的成就,但无论在何种景况下,于茫茫人海之中,我总能寻见这样的背影。
循着这背影,我望见了光。
相宜
202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