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最具争议的宰相,百姓说是奸臣,今却成千古名相,名字很耳熟

曾经有人说,古代人物个个都是供人打扮的小姑娘,因为即便是一个人即便是功绩再高的情况下,都会有人尽可能地找到其不光彩的一面,之后说着“XXX就是一位过誉的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加上历史事件本就有着很多真真假假的存在,有时候光靠一些历史故事,确实很难真正了解一位历史人物。
但有一说一的是,评价一位历史人物,确实要站在客观的视角。
他的名字很耳熟,就是写下《伤仲永》的王安石。
然而,王安石一生最为出名的一件事,就是上面提到的“熙宁变法”,又称“王安石变法”,顾名思义就能知道,王安石在这场变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历史学家们也称作是自“商鞅变法”后最具影响力的变法。
并不是说当时的宋神宗赵顼是一位昏君,他真就只是没有金刚钻,硬是要去揽瓷器活。在这种背景之下,王安石便是出现了。
更为严重的是,环境一直都是改变人的存在,一个人在乱糟糟的环境下,很难保证一个人的心性是否会发生负面性的变化。
这三个大问题,对于再富强的王朝来说,都是岌岌可危的存在。
就在这时,王安石便是出现了。
王安石在赵顼眼里,几乎是一个叔叔级的人物,加上王安石本来就个人魅力出众,赵顼自然是将王安石当成了救世主一般的存在。
当时王安石的看法是:如今的问题,并不是开支过多,而是因为生产过少,因此当下之急就是发动农民大力进行生产,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王安石的观点对吗?并不是不对,只不过他没料到的是,他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还是农民,因此农民们的农作任务以及生产任务便是非常大程度提高了。
但换位思考一下,如果站在百姓的角度,每天的劳动任务大幅度增多了,他会如何看待朝廷呢?这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更为致命的一点是,朝廷收入确实是上来了,那么百姓收入就一言难尽了,在这种情况之下,王安石不被骂才怪。
但这件事的结果是:借贷的农民非常多,但利息又高,这对于农民来说,自然是经济上的一场恶性循环。
加大农民的劳作任务,后来在借贷上又动了手脚,王安石怎么不可能不被骂“奸臣”呢?更何况,百姓们又是一群“看结果”的人,你做错了事,即便你是良臣,也照样有人会骂你“奸臣”。
当时王安石的出发点并不是不好,只不过在这种环境与处境之下,本就很难做出一个两全之策,但王安石没料到的是,朝廷跟百姓两边,他双双没有讨好。
当然,朝廷之中人心不一致,其中保守派中还包括大名鼎鼎的司马光以及苏东坡,王安石在这种处境之下,根本没有胜算。
但不能否定的是,王安石当时确实也是想解决问题,毕竟从王安石的作品来看,他绝对不是一个没有格局的人,正如:一个对于文字的抒发,足以看出他的人生观和大局观。
可见,王安石的结局,更像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