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日有何風俗?
山西祁縣喬家大院面東處磚雕「泰山石敢當」,東方為白虎,上刻有虎頭等紋樣,十分美觀。
據清人顧祿《清嘉錄》:「俗以七日為人日,八日為穀日,九日為天日,十日為地日。」俗謂此日為石頭生日,屆期忌動石製工具,如磨、碾、碓、臼、捶布石等等,不搬石頭,甚至設祭享祀碾神、磨神、碓臼神、泰山石敢當神等等。因恐傷莊稼,故稱「石不動」,亦稱「十不動」,又稱「石磨生日」「十至」「十子日」等。直隸《元氏縣志》:「正月十日,俗謂『十子日』,不動碓磑,恐傷歲稼。」傳統除夕於石器上貼春貼,正月初十日以前禁止使用。初十日過後,則可啟封使用,亦再無禁忌。此石頭節,當與先民大山及石頭崇拜有源流關係。石頭節定於初十日,當從初十之「十」諧音而來,北方「十」與「石」同音。
傳統山東鄄城、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之俗。鄄城人於初九夜將一瓦罐凍結於一塊平滑大石頭上,初十日早晨,以繩繫罐鼻,由十位姑娘輪流抬瓦罐前行,若石頭始終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而鄆城之俗,由青年男子抬石頭,抬起主豐,反之主歉。
《中華全國風俗志·河南沘源》:「(正月)初十為石頭生日,名曰『十不動』,家家向石頭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饃餅,謂之『石落』。『石落』者,沘源土語謂餅饃為烙饃。初十日食此烙饃,一年內任遇何事必十分落錢也。」俗謂此日食饃餅,一年之內便會財運亨通。是日亦有焚燒破損之舊掃帚風俗等,民國河北《藳城縣志》:「(正月)初十日,兒童收斂敝帚等物,門外焚燒,俗謂『烤十字火』,可卻百病。」
民間於是日還有許多希冀糧豐之活動。晉南地區,以麵食蒸成農作物禾穗形狀,象徵農業豐收,並稱此日為「實子日」。晉東南地區習慣以穀麵捏成十二燈盞,象徵十二月,閏月年則捏十三盞。按順序擺於籠內,蒸熟後仔細觀察燈盞內是否有水,何盞內有水,表明某月有雨水。水多則雨澇,無水則乾旱。(亦有一些地方,於正月十五元宵節或二月二青龍節蒸燈以測旱澇豐歉。)
老鼠嫁女漫畫
民間傳說正月老鼠娶親,別稱大同小異,具體日期因地而異。直隸《吳橋縣志》:「正月七日,俗謂人日。民間忌點燈。為鼠娶婦。」老鼠怕光,點燈則驚鼠。《臨邑縣志》:「人日之夕不張燈,為鼠忌。」更多地區以正月初十日為「鼠娶婦」。山西《平遙縣志》:「初十日,以麵餅置牆根,名曰『賀老鼠嫁女』。」《泌州志》:「初十日,乃『鼠娶婦』。用穀麵作蒸食,名曰『十子團』,夜則置諸壁縫、土穴,以餉之。」
初十日,民間孩童踢葫蘆玩耍;許多地方於屋隅、牆角及水甕內點燈、焚香、敬紙,對老鼠娶親誌賀。而晉北一些地區,晚上亦忌點燈、忌言語,以免驚擾老鼠娶親事宜,惹下鼠神,一年為患。孩子多不明事理,往往信以為真,鬧著不睡覺,要看個明白。大人便接過祖輩傳說,對孩子道:「要嘴裡含著驢糞蛋蛋,耳朵裡塞上羊糞蛋蛋,眼皮上夾著雞屎片片,在滿天星星的時候,趴在磨眼裡,才能看到老鼠娶親的熱鬧場面,聽到鼓樂聲。」如此,幼童當然不願意,只好去睡覺。
「老鼠嫁女」剪紙作品
湖南寧遠則以正月十七日為「老鼠嫁女」,《中華全國風俗志·甯遠歲時記》載此俗:「(正月)十七日,忌鼠。俗稱此日為老鼠嫁女,忌開箱啓櫃。前一夕,孩提輩將糖果花生置暗處,並將鍋蓋簸箕等類,大敲大打,為老鼠催粧。次晨,將鼠穴塞閉,云自此以後,鼠可以永遠絕跡云。」當然,事實並不如是。
老鼠娶親之民俗,充分反映傳統民間既惡鼠害又懼鼠害之心理。與此俗相彷彿,晉中地區習慣於正月十三日將米麵撒於房頂,供寒鴉啄食,祈禱這些鳥類不糟害田地裡生長之豆子等農作物。
民俗版畫「老鼠嫁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