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日历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金陵凤凰台上曾有凤凰来游赏,凤凰去后楼台空锁江水依旧奔流。

吴国宫殿里的花草埋藏着幽深小径,晋代豪门世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若隐若现一半落在青天之外,江水从中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总是因为浮云能够遮蔽太阳,使我看不见长安城内心徒生忧愁。

注释

江:长江。
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三山:山名。
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秦淮区武定门北侧。
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浮云:比喻奸邪小人。
日: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
长安:这里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赏析

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怀古七律。
李白很少写律诗,但不代表他不会写七律。
这首七律就能很好地展现了李白的律诗水平。
首联,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是说,金陵凤凰台上曾有凤凰来游赏,凤凰去后楼台空锁江水依旧奔流。
此联写出时光流转的沧桑变化。与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感慨,几乎相同。
值得一提的是,李白之前登上黄鹤楼,看到崔颢题写的《黄鹤楼》,为之搁笔,叹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及至金陵凤凰台,李白才诗意大发,模仿崔颢的《黄鹤楼》,用同一个韵,写下了这首与之媲美的千古名篇。
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是说,吴国宫殿里的花草埋藏着幽深小径,晋代豪门世族已成荒冢古丘。
东吴与东晋,都曾在南京建都,故而用“吴宫花草”与“晋代衣冠”指代这两段历史。
一个“埋”,一个“成”,生动写出了时光飞逝,朝代更迭的无情。
为诗人胸怀大志却徒见时光匆匆,无所作为,而生出许多情愁埋下伏笔。
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是说,三山若隐若现一半落在青天之外,江水从中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此联为写南京的千古名句。如果说,崔颢登上黄鹤楼,李白不敢再写的话,那么李白登上金陵凤凰台,后人也不敢再写了。
此联一出,后世登凤凰台,也只能望尘莫及了。
尾联,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是说,总是因为浮云能够遮蔽太阳,使我看不见长安城内心徒生忧愁。
崔颢的愁,是乡关的愁;李白的愁,则是壮志难酬的愁。
同样是表达忧愁,只有盛唐的大诗人才会将江山如画与个人悲喜完美结合在一起。唐诗的风韵气度,在这些怀古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