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范进中了举人就疯了?他的官职放到现在,或许你也会疯
中华文明自炎帝、黄帝打败九黎部族蚩尤以来,历经上下五千年之文明、发展,孕育、强大、发扬了中华优秀文化。从奴隶制到分封制,再到秦始皇所创中国之后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国社会一直在进步。
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在中国过去的哪一个朝代、时期,你都不可能想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一般,有这么大改变自己命运的可能、机会。在过去那个封建、文明还没开化、等级森严的古代,阶级固化,你想改变命运、冲破层层关卡几乎没有可能。
可以这么说,你出生是什么,这辈子就是什么,几乎不可能突破阶级壁垒。后来,古代的选拔人才制度慢慢推进,你的生命才有了光芒。周代乡举里选,由乡里推荐,层层往上,才最终到达皇帝的大殿上。
到了汉代,有了更先进的察举制、举孝廉,不过形式还是推荐,只不过增加了政治、思想考核。到了魏文帝,设九品中正制,以品德、门第为选拔标准,分为九个阶级录用,但是由于古代贵族、士大夫权力过大,这样选拔方式依旧不公平。
直到隋朝建立科举制,中国古代的选拔人才制度才有了那么一丝公平可讲。虽然隋朝短暂,却也灿烂辉煌。隋炀帝以科举选人,设进士科,明经察举,是最早设进士科的皇帝,也被认为是科举制起源。
科举虽起源于隋朝,却成型在唐朝,发扬光大也在唐朝。那何为科举?是政府选拔民间人才的制度,有秀才、明经、进士等多个学科,涉及时政、帖经、文章诗赋等多个内容。科举层层递进,过了乡试,才能进到中央控考的省试,最后才能到最高级的殿试,也就是皇上亲自考试。
科举考试最高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科举制已经是封建社会体制的最公平考试了,为当时的国家输送了大量有才识的人才,使国家行政更高效、有利,也是古代人民改变自己命运为数不多的办法。
科考中举,也就是“一甲”,进士及第,这可是一件光宗耀祖,照耀乡里,普天同庆的大事啊。因为科举制一千多年,进士及第的不过几千人,能中举真是不容易。有些古代秀才甚至为了中举,一生科考,勤学苦看,不闻世事。
所以,《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一事发人深省。范进为了科举考试几乎耗尽了一生,年老时终于中举,但是这时候他因为太高兴而疯掉了,范进中举前后人们对他的不同态度也是在讽刺社会的辛酸人性。那么范进中了举人之后,为啥却突然疯了?其实在当时的古代很好理解,如果他的官职要放到现在,或许你也会疯。
中举即进士,相当于今天的博士学位,但是古代教育落后,这个进士的含金量可比现代博士高多了。进士入朝即是翰林学士,即国家教育部门,再上进会进到政府内阁,协助管理国家内政,位居高位。而且当时的范进不仅有进士榜,还接到了山东学道的任命书,就是省教育厅的国家厅级干部。
一个过去穷苦习惯的人,一下有了权力、有了这么多的财富、这么高的社会地位,从被人嘲笑到万人敬仰,落差过大,精神崩溃,一时难以控制所以范进就疯了。范进中举,真是一场人间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