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读《古文观止》】死的意义——《晏子不死君难 》
对于死,在我有限的认知与学习中,觉得中国人多数是不怕死的,起码羞于怕死。死是英雄行为,死是舍身取义,死是神秘美感。将死的英雄化、气节化,美化,自然淡化了生的意义。
表面上看像是政治需要的产物,其实不尽然。中国人有着强烈的集体主义意识,为了集体安定,个体乐意牺牲掉一部分权利,从而确保集体的安定再来给予个体的安稳。
正因为这种“社会主义社会观”,中国疫情爆发,全国上下涌现出了多少人“为大家舍小家”的凡人英雄奔赴疫情前线。有的就再没有回到小家中去。全国人民感激凡人英雄们。不然中国也会像现在的欧洲一样坠落到“至暗时刻”。而这种社会主义社会观的源头还是我们精细的农耕文明。向土地讨生活,除了团体协作,精耕细作之外别无他法。
而西方工商业文明起源早,形成了西方的“个人主义社会观”,他们首先要求保障个体的权利利益。这也导致了这次疫情爆发,西方政府让市民戴口罩出行,市民都会上升到“侵犯人权”的高度上来。
二十年前,我看过一部电影《黄河绝恋》,一个美国大兵很不解为什么一个天使一样的女兵腰上始终挂个手榴弹,动不动就要炸了自己。他摇着头说了句:你们中国人太不看重自己的生命了。
这马跑得有点远,再回过来看看晏子的“不死”。让我很有触动,人活明白了,就轻松。不是死了君王,下臣头脑一热为表忠诚也跟着去死的。得看死的性质!
那晏子的君王齐庄公(齐国的第二个庄公)为啥而死的呢?说出来真丢人——私通别人家的老婆,被别人家老公给杀了。你堂堂一个君主跟别人家老婆瞎混啥啊?偷腥才是无聊人生最高级?“别人家老公”叫“崔杼”,老厉害了!几乎掌握着齐国的命脉。这齐庄公为啥成为了“齐庄公”,也是他一手操作的,杀死了公子牙母子,顺道把“齐庄公”的老爸给气死了。
“崔杼”的这个老婆也是从别人手里娶来的,不过崔杼的娶还是在道上的,毕竟这个美娇娘死了丈夫齐棠公。这个女人一定美得惊天动地。不然也不会这个要强娶,那个偷腥。但世人将这事归罪于这个女人,说什么红颜祸水,那我们女人是不要听的,要翻脸的。明明是男人造得孽,却让女人来背锅。女人天生美也是错吗?再说那时的女人有自主权吗?这两个可都是齐国最高级别的人物啊,得罪不起!
好了,这个“崔杼”把“齐庄公”给弑了。如下:
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庄公通焉。崔子弑之。
晏子得知,立于崔杼的门外。接下来的“三问三答”,将我们带离了这场鸡零狗碎的狗血剧,来到了“社稷”这件大事上来了。
第一问:"死乎?" ——殉死吗?真有人为齐庄公殉死的。
晏子答:“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光是一个人的君吗?那我死!
第二问:"行乎?"——逃亡吗?
晏子答:"吾罪也乎哉,吾亡也?"——这是我的罪吗?那我逃亡?
这两个回答晏子明明白白的表态:既不殉死也不逃亡。
第三问:"归乎?"——那回去吗?
第三答:"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君主死了回哪呢?君主是民众的君主,难道是凌驾于民众之上的君主?君主的职责要主掌国家。君主的臣子,岂是为了俸禄?臣子的职责要保护国家。因此君主为国家社稷死就该随他死,为国家社稷逃亡就该随他逃亡。如果是为他自己死为他自己逃亡,不是他的私密昵友,谁去担这份责啊?况且他人立了君主却要将他杀死,我怎么能随他去死,随他去逃亡呢?
而这一回答是本文的中心。简单明了点明君臣都应以“社稷”为重。臣子的殉死或逃亡那要看君主是怎么死的,为社稷而死就值得臣子那么做。例如重耳逃亡,臣子就跟着他逃亡,终得晋国强大,称霸诸侯。例如田横不肯称臣于汉,率五百门客逃往海岛,刘邦派人招抚,田横被迫乘船赴洛,在途中距洛阳三十里地的偃师首阳山自杀。海岛五百部属闻田横死,全部殉死。这种殉死与逃亡是值得的。但现在这个君王是为了自己的风流事死了,怎么能随他死或逃亡。
说得好!此处掌声雷鸣!
那晏子既不殉死又不逃亡,那他来干嘛?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尽一下君臣之礼来哭君。只是不懂为什么哭好了,要跳三下才出去?这也是仪式的一部分?
为啥崔杼会为晏子开门,让其哭之,而不杀了他。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他是得了民望的人,放了他,可以得民心。这一句也正好印证了晏子的第三个回答里的“君臣都以社稷为重”。你以社稷为重,就会受老百姓的爱戴。晏子虽是矮个子,但形象无比高大!
系列回顾
—人间四月尽芳菲 —
你我相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