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赋】刻经刻论 云居敦煌(三十四)

刻经刻论 云居敦煌(三十四)

将儒家经典刻于石上,以便千古留存,是我国历史上各时期的当政者通常采用的方法。而据佛教传称,在末法时期,佛教法也将消灭,因而中国的佛教徒便效行儒家镌刻石经之例,将重要的佛教经典刻于山崖或石版上加以保存,这就是“刻经刻论”。石刻儒家经论,至今尚有文字可考的有七种:

1、熹平石经:(东汉)

刻周易、尚书、仪礼、春秋、公羊传,以隶书体刻。

▲ 熹平石经

2、正始石经:(魏)

又称三体石经,用古文、篆、隶三种文体刻。

3、开成石经:(唐)

刻易、书、诗、仪礼、周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以楷书体刻。

4、蜀石经:(五代)

刻孝、论语、尔雅、易、诗、书、仪礼、周礼、左传。以楷书体刻。

▲ 石碑

5、北宋石经:(北宋)

刻易、诗、书、周礼、春秋左氏传、孝经、论语、孟子。以篆、隶书体刻。

6、南宋石经:(南宋)

刻易、诗、书、左传、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学记、儒行、经解。

7、清石经:(清)

刻十三经,嘉庆8年(公元1803年)曾加磨改。

佛教的石刻经典则主要在北京房山县之云居寺。该寺石刻经典规模最大,在该寺塔内石经山藏经阁中现存石刻经版一万四千余块。至于在山崖体上刻经论,主要集中在山东泰山、徂徕山、山西风峪、河北响堂山。

▲ 莫高窟(千佛洞)

而藏经论、绘刻壁画、塑像最为丰富的,则首推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千佛洞)。该窟始建于公元366年,由僧人乐尊开建凿窟造像,历经隋、唐至元代,均有所修建。现存壁画和雕塑作品492窟,计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像2100多尊。作品反映了我国从六世纪到十四世纪的社会生活及历代造型艺术的发展情况。清光绪25年(1899年)发现藏经密室后,窟内珍贵历史文物及艺术品遭到帝国主义分子大量盗窃和严重损坏,尤以斯坦因(美)、伯希利(法)、华尔纳(美)、鄂登堡等人最甚,他们买通窟内看守道士,用几十峰骆驼运走大量经卷,对精美的壁面,他们则用化学手段整幅地粘贴、揭剥下来后盗走,以至莫高窟内满目疮痍,至今仍留下大块的空白。

衰败之国,必遭欺辱,当我国的“教煌学”研究人员为查询敦煌学史的一些疑难问题时,况要远赴重洋到异国他乡去索证查资,我们不禁深感到,强国富民是何等重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