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的创作与收藏(一)

作者:罗汉生
盆景艺术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以后,一度沉寂的盆景艺术以顽强的生命力在神州大地重焕生机,以喜人的速度蓬勃发展,欣欣向荣。岭南盆景是中国各大盆景流派中风格形成最晚的一个流派,距今不过百年,却凭借“蓄枝截干'、“脱衣换锦”的独特创作手法和“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作品风格,后来居上,成为中华盆景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
经过几十年的长足发展,广东盆景取得无数的骄人成绩,成就了一大批盆景艺术家、收藏家、评论家,盆景作品的质量、数量、交易量、从业人员等各项指标也达到了历史的新高。
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在中国盆景发展红红火火的当前,赏玩盆景的人越来越多,盆景作品质量也不断提升。盆景作为唯一有生命并且能加以改造的艺术品,与时俱进,逐渐进入收藏品的行列,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盆景是艺术品,更是商品,盆景艺术也因此进入了商品流通市场。
当前盆景市场的精品盆景以及一些优秀桩头、半成品,因流通易主而被收藏,对于这种交易、流通、收藏盆景作品的现象,行内颇多评论,见解各异。
笔者赏玩岭南盆景多年,身体力行地投身其中,很多作品都是从桩坯做起,穷数十年心血才逐渐成型、成熟。在笔者漫长的从艺历程中,最深刻的体会是优秀的桩材和作品,可遇不可求。当看到心仪的桩材和作品时,“眼中无他,只有力加”,必欲囊归而后快!这就是行内业者津津乐道的“痴迷'。
笔者未能免俗,于多年的“痴迷“过程中,也创作、收藏和养护了一批盆景精品,今不搞浅随,谈谈切身体会和一些观点,与盆景界同仁探讨、交流。
盆景的创作理念
笔者出生地顺德容桂是著名的盆景之乡,自幼耳濡目染,童心中早已种下盆艺景树。改革开放后,盆景这一古老艺术,重新焕发了生命。笔者其时刚踏入社会,拼搏于商海,尚无暇迷恋盆艺,但对盆景艺术的热爱,从未泯灭。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事业初成,才有条件重新追寻童年的梦想,开始涉足盆景界,遍访岭南盆景前辈、同行,兼收并蓄。影响至深者,是与亦师亦友的岭南盆景一代宗师刘仲明先生的交往,闲暇之余,笔者经常前往拜访,品味大师作品,向大师请教龄南盆景的理论、造型技法、养护技巧等问题,大师也为笔者的诚恳和执着所感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在大师的关心下,笔者边学习边实践,逐渐领悟岭南盆景艺术的精髓,厚积薄发,一些作品陆续完成,陪伴笔者登上岭南盆景大舞台。笔者挑选桩材时,遵循“求精不求多'的理念,让桩材在起跑线上先声夺人。蓄育桩材,最好能露地种植,如没有地植的条件,以小盆置于大盆上的“坐盆法“也可,会加快成型速度。

盆景的造型创作,意在先行,构思造型一个桩材时,第一个意念就是先构思将这桩材创作成什么形态,这就应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老话,如果你欣赏优秀的盆景作品、浏览盆景画册图片多了,当你面对一个桩材时,脑海中就会快速检索,这个桩材会与哪盆作品神似,可以创作成哪种形态。

此外,勿忘集思广益,可以邀请盆景友人,博采众长,权衡利弊,深思熟虑再确定造型方案。造型前,可以用白描手法画出造型设计图作参考,既可防止把桩材改作错误而后悔莫及,图上作业又可设计成多个蓝本,对权衡取舍等扶择,将会更加直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