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鬼谷子医经(35)
张氏逐瘀汤(又名经期定痛汤)
乌贼骨10克 干姜3克 小茴香3克 乌药6克 香附10克 元胡6克 丹参15克 当归10克 川芎6克 炒五灵脂10克 生蒲黄10克 益母草15克 茜草10克 川断10克 甘草6克
治血瘕阻于胞宫之痛经,证见月经来潮前或来潮时小腹疼痛异常,甚至痛引腰部,月经血如块下或不畅,或因血瘕阻于胞宫之崩漏,或因血瘕阻于胞宫之女子久不受孕,舌暗或有瘀点, 脉弦或涩。
方中乌贼骨配干姜乃是治疗血瘕之经典药对,更有丹参,当归,川芎,炒五灵脂,生蒲黄,益母草,茜草活血化瘀而通经止痛,又乌药,香附,元胡,行气以助活血之品破血瘕而止痛, 更兼少许小茴香暖功温经以为诸药提供温化血瘕之条件,川断补肾强腰而止腰痛,甘草调和诸药,全方配伍得当,是为治疗血瘕阻于胞宫之痛经之不二良方。
乌贼骨,咸、涩,温。归脾、肾经,除湿,制酸,止血,敛疮。治胃痛吞酸,吐、衄、呕血,便血,崩漏带下,血枯经闭,腹痛症瘕,虚疟泻痢,阴蚀烂疮。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 ,敛疮。用于溃疡病,胃酸过多,吐血衄血,崩漏便血,遗精滑精,赤白带下,胃痛吞酸;外治损伤出血,疮多脓汁。厥阴为藏血之脏,女人以血为主,虚则漏下赤白,或经汁血闭,寒热症 瘕;少阴为藏精之脏,主隐曲之地,虚而有湿,则阴蚀肿痛,虚而寒客之则阴中寒肿;男子肾虚,则精竭无子,女子肝伤,则血枯无孕;咸温入肝肾,通血脉而祛寒湿,则诸证除,精血足, 令人有子也。其主惊气入腹,腹痛环脐者,盖肝属木主惊,惊人肝胆,则营气不和,故腹痛环脐也。《得宜本草》:“得生地,治血淋,得干姜,治血瘕;得鹿茸、阿胶,治崩中带(下)。 ”《疡医大全》四海舒郁丸即以本品配青陈皮、海蛤、海带、海灌等,以理气解郁,消痰散结,治疗气瘿病;《本经》:主女子漏下赤白经汁,血闭,阴蚀肿痛,寒热症瘕,无子。《纲目》 :主女子血枯病,伤肝,唾血下血,治疟消瘿。《本草拾遗》:主妇人血瘕,杀小虫。
或问曰:此方与少腹逐瘀汤有几分神似,敢问有何区别耶?
答曰:王清任<医林改错>卷下:少腹逐瘀汤:小茴香 (炒)7粒 干姜(炒)0.6克 延胡索3克 没药(研)6克 当归9克 川芎6克 官桂3克 赤芍6克蒲黄9克 五灵脂(炒)6克 主治:少腹积块,疼 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小腹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血块,或崩或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者。方论:本 方所治证属小腹寒滞瘀积,或妇女冲任虚寒,瘀凝内阻,血不归经所致。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活血散瘀,养血调经;小茴、干姜、官桂散寒通阳,温暖冲任;蒲黄、五灵脂、延胡索、没药 活血祛瘀,散结定痛。诸药相配,共成化瘀散结、温阳散寒、调经止痛之功。以上观之,经期定痛汤行气活血之力远远强于少腹逐瘀汤,方中加入乌贼骨而配干姜实在是破血瘕之点睛之笔, 且针对血瘕阻于胞宫之崩漏,乌贼骨亦可止血止崩,诚妙不可言也,此一节,少腹逐瘀汤望尘莫及也!再者,少腹逐瘀汤里含有相当碍胃之没药,临床运用在胃肠不好之人,出现胃肠不适者 多矣,此一节,乃经典名方少腹逐瘀汤之一弊也,但凡躬身临床之医家不可不引起重视也。
某女,32岁,痛经多年,每逢月经前一天和行经期头两天,小腹疼痛难忍,最近一年痛引腰部,月经血如块下,某中医投以少腹逐瘀汤一剂,此女喝第一次便呕吐不止,故未敢再服,遂 求医于愚处,愚观其舌暗有瘀点但舌中部有剥落苔,舌苔乃胃阴上蒸所为,此剥落苔为典型胃阴不足,而少腹逐瘀汤中一味没药即可让其胃部不适,故呕吐之,今愚投以自拟之经期定痛汤, 嘱其饭后服用此药,则无斯弊,且方中乌贼骨有制酸止痛安胃之功,实乃如虎添翼之妙笔也,堪称经典也。不由分说,经此方加减调理月余,血瘕除,痛经愈。
张氏逐瘀汤
少腹逐瘀是名方,
破瘀种子功无双,
加乌去没护肠胃,
妙哉张氏逐瘀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