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宪戚继光平定倭寇?康熙不同意,提出了另一个观点!
鲜为人知的是,倭寇存在由来已久,并非始于明朝,早在元朝之时,中国就遭遇了倭寇之乱。史书的一段记载让人非常震惊,元朝官府甚至还加赏了倭寇。
倭人攻金夏州,杀红军(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据其州者,即奏遣人往赏赉而抚安之。
到了明朝嘉靖时期,倭寇之乱愈演愈烈,其中还夹杂了很多中国海盗,导致东南沿海一片糜烂,给人民群众带去了深重的灾难。
1717年,康熙与大臣聊起《明史》时,说了这么一句话,认为是满洲大兵平定了倭寇,否定了胡宗宪、戚继光平定倭寇的功绩!
朕素不看《明史》,偶一翻阅,嘉靖年间,倭寇为乱,几不能平。后满洲征服,至今倭刀、倭碗等物现存禁内,而《明史》不载。可见《明史》伪妄,不足信也。
这句话很有意思,康熙自称从来不看明史,却又说偶一翻阅,就看到了平定倭寇的错误:嘉靖年间“几不能平”,“后满洲征服”,联系后面皇宫内还有倭刀、倭碗,由此指出倭寇是满洲大兵平定。
当然,康熙的这一句话,主要目的是证明:一者自己没有干涉《明史》修订,二者《明史》修的不行,所以要继续修改。但不管如何,在康熙眼里,皇宫里的倭刀、倭碗,证明了清军平定倭寇,戚继光等人可能有抗倭之劳,却没有平定之功!
然而,根据史书记载,在1624年7月(天启四年),最后一次出现倭寇侵犯福建沿海,此后再无记载!但1624年,距离清军入关还有20年,清军又如何平定倭寇?显然,康熙这是清军脸上贴金,他的话不足为信!
既然如此,倭寇究竟是谁平定的呢?其实,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所谓平定,不代表没有一点残余。1624年出现的倭寇,其实就是倭寇残余,早在嘉靖年间,倭寇就被基本平定了,《明史》中有这么一段记载:
帝(嘉靖)大悦,行告庙礼,加宗宪右都御史,赐金币加等。海余党奔舟山。宗宪令俞大猷雪夜焚其栅,尽死。两浙倭渐平。
1562年,因为基本平定了浙江倭寇,所以嘉靖皇帝大悦,以至于“行告庙礼”。而且,很快就实现了“两浙倭渐平”。根据史书记载,1565年戚继光等又剿灭了福建广东倭寇。
可见,嘉靖时期倭寇已经基本被平定,加上平倭之后,沿海加强了军备,此后倭寇已经激不起什么浪花了,只是偶尔出现一些倭寇。
按照传统认知,倭寇是由戚继光、俞大猷等平定,为何嘉靖对胡宗宪格外有赏,“加宗宪右都御史,赐金币加等”?其实,胡宗宪才是平定倭寇第一人!
首先,胡宗宪是领导,先被委任为浙江巡按监察御史,随后又被提升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又加直浙总督,总督浙江、南直隶和福建等处的兵务。
其次,胡宗宪上任之初,就豪言壮语“不安定东南,誓不回京”,到了任上,立即整军备战,以严明赏罚为手段,大力进行整顿,慢慢恢复军力,并建立了完善的沿海防御系统。
第三,招揽重用杰出人才,比如俞大猷、戚继光等人,还把才子徐渭招到自己的幕府中来。在这一点上,胡宗宪应该是有识人之明、能知人善用。
第四,胡宗宪还支持部下练兵,最典型的是戚家军的成型。需要注意的是,戚家军能够形成,还离不开胡宗宪的后勤支持,让戚继光可以尽情练兵,殊为难得。
第五,胡宗宪领军有方,既能做到赏罚分明,将之形成制度化,而且自身还有很强的军事指挥能力,也有冲锋陷阵的胆略,比如“辄自临阵,戎服立矢石间督战”。
从史料对胡宗宪的描述中,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奇才,的确是平倭第一人,即便戚继光,论功劳也比不上他。戚继光、俞大猷是将才,胡宗宪就是帅才。
让人遗憾的是,胡宗宪虽然功劳巨大,但在品行上却有不堪之处,比如贪污受贿等。当然,更重要的是,他被归为严嵩一党,所以严嵩倒台之后,胡宗宪就遭到弹劾。1562年,在平定浙江倭寇不久之后,胡宗宪就被罢官回乡。后来,胡宗宪又遭陷害,最终于1565年在狱中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自杀身亡。
在胡宗宪死去的这一年,倭寇被平定,也算能让胡宗宪能够瞑目了。1565年,戚继光、俞大猷击灭盘踞在广东、南澳的倭寇,东南沿海的倭寇被荡平!
由此可见,倭寇是由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平定,至于康熙的满洲大兵平倭之说,只能贻笑大方罢了。明朝平定倭寇之时,努尔哈赤才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