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之辈(第三十九章)

第三十九章
 
小慧在医院静心休养了五天就办理出院,这五天,每天二十四小时都是楚龙在照顾她。楚龙二十几年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累,干的不仅是苦力活,还是脏活,一个晚上得起来不知道多少次,另一方面,他还得时刻惦记着自己的儿子,不知道他在保温箱里情况怎么样。至于花钱,更是必然,均算下来,每天费用不低于五千。他已经将两张信用卡的额度刷到最极限。他有社保,将来或许可以报销掉六七成的费用,——但是具体多少,他现在还不能断定。好像每个省份的说法不一样,每个病人的说法也不尽相同。
有了孩子,有了服务产妇的经历,楚龙终于觉得自己已经完全成为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他倒不是怕花钱,不过,成年人的世界里,谁不是每天为钱奔波,为钱烦恼,为钱变成精算师呢?
他有些后悔的是,没有将户口迁来深圳,多年前,他哪能想到自己也能拿到几十万年薪?他并不是留恋故乡的山水,而是舍不得那点田地。父母将来年纪大了之后,田也好,土也好,怕都得抛荒,真真切切地变成“一堆废旧资产”。想到这里,他感叹自己的前瞻能力还是差了点。然而,他并不完全失望,万一将来政策有变,废旧资产也能盘活呢?——这是他加入金融公司之后最大的思维转变。当下的事实是,若他或小慧,哪怕一方是深户,生孩子的费用可以报销到更高的比例。
“小慧城市户口,在家什么都没有,她真该转成深户的。”楚龙想着想着有些懊恼。他一时竟忘记了,入深户是要积分的,小慧哪里够条件?
孩子在保温室,妈妈在家坐月子,楚龙每天给孩子送母乳,盼望小家伙快点儿长大。
有一天,他照样去送奶,见到一位产妇正端坐着与其主治医生交流,大热天里,她全身裹着棉质的厚衣服,还戴着一顶布帽子。楚龙站在一旁,静静地听他们的对话。
先是医生说话:“29周生下来,1300克,你这个属于高危早产儿。”
产妇停顿了几秒。由于站在其身后,楚龙看不到她脸上的表情。
“医生,不管怎样,一定要想尽办法来治。”她说道。言语有点断断续续。
“是深户么?”医生问。
“不是。”产妇回答。
“有深圳社保么?”
“没有。两个人都没有。”
又是几秒钟的停顿,产妇以略哆嗦着的微弱声音问道:“我想……请问一下……整个治疗过程大概需……要多少钱?”
“保守估计得十万……你好像欠费了。”
“要住多久呢?”
“不好说,欠费了医院会通知你,可能每次欠到五千左右,医院就会给你打电话。你得有点心理准备……”
产妇脑袋低了下去,半晌没说话。
“现在是喂母乳吧?”医生接着问。
“还不是,暂时没有什么奶水,每天都在用机器吸。”产妇说话的声音更小了。
她的脑袋略微动了动,这才看起来不那么像一座沉重的雕塑。
“不喂母乳的话,(经济)负担可就更重了,你得……”医生显然是要提醒产妇抓紧想办法,确保母乳的供应。
“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吗?”
“暂时没有了,费用方面我们会想办法,一定拜托您全力帮助我们的孩子。”产妇哀求道。
说完之后,她踉跄着想要站起来。医生示意她:我还有话要说。
“像你小孩这样的情况,病情随时可能恶化,比如需要输血、抢救等。”
产妇似乎费了很大劲才站起来,她的嘴唇动了动,想要说出点什么但是最终什么也没能说出来。她点了点头,转身离开。
楚龙这才看清她的正脸:一张普通而憔悴的脸,——与医院里任何的产妇并没有多少区别。若她产下的不是早产儿,她憔悴的面容里应该会多一些温馨的笑意。遗憾的是,她的孩子过早地跑出来见妈妈,给最爱他的人出了一道大难题。
眼前的情形,楚龙感同身受。也许,深户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就拿到,也许,并不是每一个在深圳的人都交了社保。寻常人与寻常人的生活,表面上看着差不多,关键时候扒开来看,不一定区别就不大。
原来,医院里早产的孩子那么常见,居然还有一千三百克的。后来,楚龙在新生儿科见到了更多的早产父母,其中最轻的孩子才八百克。时间一天天过去,陆续有早产儿出院,看起来跟正常孩子没什么两样,就是个头小一点,楚龙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从父亲住院到老婆生产,楚龙前前后后耽误了不少时间。过不了几天,他就得回单位去,他不得不将母亲请过来帮忙。
早在孩子刚生下来之时,楚龙就给双方父母打去了电话报喜。张清明夫妇在老家开心得逢人就说,“我们有孙子了!”仅仅几个小时,全村的人都知道他们当了爷爷奶奶,他们的亲戚也都知道了这一大好消息。
楚龙的父母简单收拾收拾就来了深圳,带过来不少新鲜食材,仅排骨就有二十来斤。此外,还有两只鸡,三只鸭,四条鱼,两对猪脚,三百多个鸡蛋——分两个桶子装着。如上的这些食材,都够“土”,是道地的绿色食品。
何如月笑言:我们过来的时候简直是两头骆驼。可不是?若是脑门上还能顶东西,两位老人恨不能再弄点园子里的蔬菜过来。
“青菜长得真好……,土里还有不少的老姜,很香。”母亲说道。
由于地方小,又担心家里没人,怕丢东西,张清明住了三天就回老家去了。这三天里,他不仅主厨,还帮着给两个年轻人打扫卫生,收拾房间。他动作依然不麻利,依然没有多余的话,干的活也不见得漂亮、彻底,但不管怎么讲,一个当父亲的,能做到这份上,晚辈们还有什么可指摘的呢?
当了奶奶之后,何如月的“作风”也有变化,第一,勤快了;第二,不那么啰嗦了;第三,懂得知人冷暖,体贴人了。她每天服侍儿媳妇,须做的事情一件也不落下——虽说有些粗手粗脚,丢三落四。
楚龙早就跟小慧说过:我妈干不来细活,你得多体谅她,你们可不能吵架啊!小慧满口应允。
婆媳俩的相处,整体来说比较和谐,仅在个别不太重要的问题上有分歧。若是有了分歧,要不媳妇让一步,要不婆婆让一步,家里总算没有出现什么让楚龙头疼的状况。
小慧出了月子没几天,她儿子也出了院,他已经长到了四斤半。完成历史使命的何如月,“识趣”地买了张返程的车票。她深知自己一路积累起来的“臭毛病”十分讨人嫌,迟早盖不住,她不想某天发作起来影响到两位年轻人的关系,让楚龙不好做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