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螺洲到城门 | 黄文山
尽管不少宅院已显现颓破的景象,
但宽敞的院落、宏深的结构
以及雕饰精美的柱础、
彩绘华丽的灯梁
依然诉说着昔日的富贵和繁荣,
吸引你想排闼而入,
去叩问那一段
或轰轰烈烈或鲜为人知的历史。
从螺洲到城门
■黄文山
从螺洲到城门,仿如从一首浸润着浓浓的神话色彩的诗,走进另一首古朴淡雅而又意味悠长的诗里。
螺洲位于南台岛的最南端,本是闽江泥沙冲击出的洲地。古时这里只是一座小渔村,但螺洲的得名却颇有来历。一千八百年前东晋人干宝在他所著的《搜神记》中记载了这样一段动人的传说:“闽人谢端得一大螺如斗,畜之家,每出归,盘餐必具,端疑而密伺之,见一姝甚丽,诘之。曰:我天汉中白衣素女,天帝哀卿少孤,遣妾具君膳,今当去矣,留壳与君。端用以贮米常满,资给数代。”这段江面便被称作“螺女江”。至今,江畔榕荫下乡人还供奉着一座小小的螺女庙,静静地向游人叙述那一个邈远而美丽的故事。而对于螺洲小镇上的居民来说,他们为这片生养了自己的土地有如此悠久且神奇的来历而感到自豪。毕竟,能够在远古典籍中读到自己神话般历史的村镇并不多见。
不过,螺洲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诗书鼎盛之地则始于明代陈氏家族的迁入。这支中原望族源自河南颖川,明洪武年间,由陈广率领,从长乐陈店迁来螺洲。在店前村的陈氏宗祠里赫然陈列着五百年来一代又一代陈氏家族的冠带人物,他们中有清廉刚正的清乾隆、道光间三任尚书陈若霖,著名教育家、宣统皇帝老师陈宝琛,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陈岱孙……其余革命家、军事家、科学家、教育家、文艺家更是不胜枚举。
螺洲的古建筑不少,除规制宏大的“陈氏宗祠”外,还有“天后宫”“螺女庙”“尚书第”等等。迤逦曲折的古巷引领你走进一座座深宅大院。尽管不少宅院已显现颓破的景象,但宽敞的院落、宏深的结构以及雕饰精美的柱础、彩绘华丽的灯梁依然诉说着昔日的富贵和繁荣,吸引你想排闼而入,去叩问那一段或轰轰烈烈或鲜为人知的历史。
这些古建筑中最著名的当属陈宝琛退隐家乡时所盖的五座藏书楼,俗称“陈氏五楼”。五楼中的“沧趣楼”不仅以收藏丰富著称,而且兼有园林之胜,至今鱼池、假山、亭榭宛在。中法战争期间,陈以钦差会办南洋事宜,因保荐不当受株连,罢职归乡。在家赋闲时,他建了这座双层木构、建筑风格中西合璧的“沧趣楼”,取“洁身自好、避世脱俗”之意。原句出自《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沧趣楼上贮藏有大量的金石书画、古玩文物。陈宝琛还将其中珍品影印行世,“沧趣楼”也随着影印图书而名播遐迩。当时福州名流如陈衍、何振岱等也时常来这里观赏,与陈宝琛诗书唱和。陈宝琛不仅以楼名作为自己晚年的别号,连他刊行的诗集也以沧趣为名。此外,他还先后建有“赐书”“还读”“北望”“晞楼”等四楼,各有寓意。陈宝琛曾祖陈若霖在朝时,得到清帝不少赐书,当时即想建楼收藏而未果,到陈宝琛手里,赏赐的内府图书更多,于是便建造了这座“赐书楼”。他罢官乡居时就住在楼下。“还读楼”,取陶渊明诗:“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之义。所藏之图书,则大多是他做官期间陆续从民间收罗来的珍本。
“北望楼”为清亡后始建,楼中高挂溥仪照片,从楼名到楹联都体现了这位封建遗老“思君恋阙”的情感。“晞楼”是最后建造的,楼向东以迎朝晖,陈宝琛时常在此观日赏月,吟风听雨。“陈氏五楼”是一个统分有序的精美建筑群,在建筑文化史上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城门的几处名人故居也是颇吸引人的去处,如城门村的“林之夏故居”。林之夏是辛亥革命志士,曾担任清新军标统,早年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时,他秘密往来南京、镇江、上海间,力促旧部林述庆积极响应。当袁世凯督北洋军队攻下汉阳,革命形势处于危急之际,林之夏和林述庆率镇江起义军攻克南京,一举扭转不利局面,迫使袁世凯同意和谈。孙中山在回顾辛亥革命时,一再提到镇江起义有旋转乾坤之功。林之夏随后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师师长、军务部长、国民革命军史编纂委员会主任等职,被授予上将军衔。1935年,林之夏引疴回乡闲居,直至1947年去世,他都一直住在城门村的这座小院里。林之夏故居为砖木结构,依山而建,楼轩庭院融汇中西风格,简朴雅致。在主楼后厅门外右侧一块岩石上刻有林之夏亲笔手书“垤质”二字,意思是到此为好。这也正是他为人处世的准则。落款题“甲戍之夏”,时间与人名巧妙相合,堪称一绝。
由城门村往南不远便是胪雷村。这里有民国海军部长陈绍宽的故居。陈绍宽早年毕业于马尾船政学堂,随后加入民国海军行列。抗战期间他坚决抗日,指挥了著名的江阴之战,为抵御日寇入侵建立功勋,当时国民政府委任其为海军部长,并授四星上将军衔。后因与陈诚、何应钦等政见不和,辞职回乡。后担任福建省副省长,分管全省水利工作直至1969年病故。陈绍宽故居建于1921年,为中式传统六扇五间排四合院,左右筑风火墙。正面的砖墙被漆成蓝色,表明主人强烈的海洋情结。
胪雷还是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和原民国教育部长陈可忠先生的故乡。由陈绍宽先生捐资兴建的陈氏宗祠可以说是福州地区规模最大的民间宗祠,占地1800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3000多人。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九,宗祠里都要举行盛大的敬老慰问会,热烈的气氛让人深深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依然在这座古老的村庄流淌。
在城门镇的行政村中,林浦以风景秀丽、文物古迹众多而著称。林浦村口矗立着一座建于明代的石牌坊,上镌“尚书里”三个大字,下面则刻着林瀚家族“三代五尚书”和“七科八进士”的名录。穿过石牌坊,步过有九百年历史的林桥就是进士街。进士街中段有“林浦世宫保尚书家庙”,为明兵部尚书林瀚所建。大厅内有副楹联,写尽了林氏家族当年的显赫:“进士难,进士不难,难在七科八进士;尚书贵,尚书非贵,贵在三代五尚书。”同时,也将闽江畔的一个小小的林浦村载入中国文化史册。
林浦还有宋末端宗皇帝驻跸过的泰山宫、理学家朱熹讲学的濂江书院、文天祥操练水师的练兵场以及建于宋绍兴年间的断桥、宋绍熙年间的石塔等,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村。
林浦和鼓山隔江相望,这里已是南台岛的东头,过去宁静而淡泊。而今,随着鼓山大桥和三环的贯通,林浦已融入市区,同时带来的是整个南台岛浓浓的人文气息。于是古朴醇醪的诗里,平添了几分激越明快的现代节奏。
“幸福之城·古厝之光”
迎世遗大会寻访福州古厝
征文启事
保护福州古厝,宣传福州古厝,共同守护城市的历史与文脉。4月至6月,福州市文联、福州日报社、连江县古厝保护利用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台江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幸福之城·古厝之光”迎世遗大会寻访福州古厝大型征文活动。让我们用美好的文字生动形象地记录福州古厝的保护、发展与活化利用,让它们成为传承文明、延续文化、留下记忆、留住乡愁的最佳载体。
一、征文时间
征集时间:截至2021年6月30日
二、内容要求
1.体裁及字数
散文、游记3000字以内,诗歌30行以内。
2.稿件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