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我一双慧眼吧

那姐唱过:

雾里看花/

水中望月/

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

家里的草坪虽然不大,但是春来秋往,倒是也生机盎然。我是个植物盲,不知道这奇花异草里面,哪些是该留的、哪些是该除的。

我先是拍了照片放在微信上请大家帮忙鉴定,除了蒲公英以外,其它的花花草草众说纷纭,难以确定。有朋友说网上有花草鉴别的app,照片上传,跟数据库几十万种植物一比对,结果就出来了。我一想,这是大数据、互联网+、O2O这些充满了光环的名词的现实版应用啊。结果试了三、四个类似的app,全都不管用,连我这近视加散光的眼神都看出来搜索结果严重不匹配了,这可怎么整?

前两年被VC投入了大量资金的大数据、O2O概念,貌似从今年开始已经进入洗牌期,看看明年会有多少不靠谱的项目死掉吧。

和那些已经死掉和将要死掉的项目一样不靠谱的,还有那些一爆表就想移民、一刮风就讴歌蓝天的家伙们。

每次深度霾,就有朋友会咨询我们关于移民的问题,为了自身健康啊、为了子孙后代啊。心情之迫切,恨不得立刻时空穿梭过来。但是等大风到了张家口,移民搬家的心就不再那么坚定了;偶尔享受了一下APEC蓝、阅兵蓝啥的极端天气,就身子懒洋洋的继续相信政府相信党了;理由同样是为了自身健康啊、为了子孙后代啊。

要说这些朋友们不知道雾霾还要持续多少年才有可能解决,我才不信呢,可非要看穿这雾霾后的千丝万缕的牵挂,又谈何容易。

有放不下的牵挂,也有举重若轻的放弃。全球最朴素的年轻亿万富翁Zucherberg同志宣布捐出99%的夫妻二人所拥有的FB股份,这些股份值多少钱不确定,因为会随着股价变化而变化。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这些钱分分钟可以埋死我。

第一波朋友圈的文章都是震惊,大家赞叹小扎的情怀;第二波朋友圈的文章是分析:这么多的捐献到底是不是为了避税呢?第三波朋友圈的文章是澄清:小扎的意图到底是什么。有篇文章《扎克伯格:好吧,还是我自己来回答中国人的疑问吧》。这篇文章的作者处明明是个中国人名,但是因为行文方式是以小扎第一人称的身份讲述,所以好多朋友都以为是小扎的作品。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闲人,我上FB和Google搜索了半天,小扎确实没说过这些内容。

但是这样的搜索不是无用功,小扎确实在发出捐款声明后的几天里做了很多的解释工作,包括为什么不捐给慈善机构、捐赠是否是为了避税、捐款用途等等。可见疑问不仅仅来自中国的朋友圈。这挺好,有问有答,更清晰透明。

都是花钱出名,小扎得到一片仰慕,铁林换来满纸荒唐。前两天张铁林同志坐床,引起轩然大波。嗯,又是床又是波的,难怪大家high。八来八去,我就记住了一点,铁林同志的引导老师原来不是修炼藏传佛法的,而是贩卖藏传法器的。简而言之,铁林同志不仅没升级成仁波切,反而成了个笑话让大家在案板上随便切。

铁林同志纵横江湖这么多年,什么场面没见过?没当过皇帝但是也没少演过皇帝,一笔好字也证明没少读书看报,但是,在对信仰的饥渴追逐中,不小心崴了脚、摔了大跟头。大名人尚且如此,我等见识有限的小百姓被忽悠也就稀松平常。我现在可以很坦荡的讲:当年我也是很喜欢秋雨老师的作品的。

信仰这样的大问题不容易看清楚,生活中的小事情就能吗?朋友要买新西兰的保健品,问我B和S哪个牌子的好?这两个都是大牌,我不懂区别,转身问几个开保健品店的朋友,推荐的却都是在国内并不很流行的N,因为实际服用的效果好。

品牌这东西,可参考却不可尽信,唯有口碑恒久远。互联网可以改变信息的传播方式,可以改变人与人的协同模式,可以改变话语权的强弱,但是不能改变产品的质量。

那姐唱过:

借我 借我一双慧眼吧/ 

让我把这纷扰/ 

看得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 真真切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