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安娜·费多洛娃 1970

拉赫玛尼诺夫

《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乌克兰钢琴家安娜·费德洛娃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1873年4月1日生于俄罗斯,是二十世纪世界的古典音乐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拉赫玛尼诺夫

拉赫玛尼诺夫毕业于著名的莫斯科音乐学院,他的创作中深受柴科夫斯基影响,有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旋律丰富,擅长史诗式壮阔的音乐风格。1943年加入美国国籍,他的作品多带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格,充满激情而且旋律优美。

主要作品有《第二、三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画练习曲》,歌剧《阿莱科》、《利米尼的法兰契斯卡》和第二交响曲、管弦乐《死岛》、《钟》等。其中《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以其艰深的难度,成为钢琴演奏曲目中的“最难”。

《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创作开始于1899年,这一年刚好是拉赫玛尼诺夫从英国回国之后,在英国期间,他被邀请演奏了自己的作品并亲自指挥演奏了他的管弦乐幻想曲《悬崖》,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开始构思并创作《第二钢琴协奏曲》,并在1899年到1901年这三年时间里完成了这部鸿篇巨著的写作。

拉赫玛尼诺夫的早期作品反映了当时俄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困惑、绝望、看不到出路的忧郁心情,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现实的不满和寻求个人精神上的寄托。在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中,拉赫玛尼诺夫一方面以深沉的音调抒发他内心的忧郁与悲伤,另一方面也通过气势磅礴的高潮来表达他满腔的激愤。这首协奏曲即热情又充满着力量,体现了浪漫主义的风格。这是一部无与伦比的钢琴协奏曲,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是中板,其中钢琴沉重而有力的和弦像是对苦难的叙述,但又蕴含着一股被压抑而又不断聚集的力量,乐曲展开后演变成忧郁、激情、华丽的此起彼伏和相互交替。

第二乐章是稍慢的柔版,乐曲带有沉思、幻想和对美好的希望,逐渐的加快速度和华丽的颤音使乐曲充满快乐,这一乐章的旋律非常优美。

第三乐章是诙谐的快板, C小调转C大调,近乎于回旋曲。有暴风骤雨式的华彩,也有如歌似水的抒情和流畅,雄伟激昂像激情澎湃的赞歌,也像雄赳赳气昂昂的进行曲。

首先乐队奏出引子,钢琴暴风雨般奏出近似刮奏的华彩,雄赳赳地奏出激昂的第一主题,主题充分地发展。双簧管和中提琴以钢琴作为引导,绵绵地唱出了降B大调第二主题(片段4),宽广如歌,抒情地在琴键中流淌,与第一个主题形成了明显对比。最后是过渡段,钢琴奏出阴暗的三连音,接着第一主题再现,较前更为激昂、强烈,然后是以第一主题为主旋律的“急板”插段,接着乐队达到最高点。第二主题在降D大调上再现,接着再一次出现阴暗的过渡段。第一主题在钢琴的衔接下由管乐奏出,最终,钢琴带领乐队一跃而起,第二主题在C大调上奏出,汇成了一首激情澎湃的宏伟赞歌。乐章结尾,速度逐渐加快,钢琴强奏装饰乐队,最后在钢琴与全乐队合奏的最高潮中结束全曲。

安娜.费德洛娃(Anna Fedorova) 是1990年出生乌克兰基辅一个音乐世家,5岁开始演奏钢琴 ,1997年六岁时在乌克兰国家爱乐协会首次亮相。曾获得第四届肖邦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二等奖。

今日分享的第三乐章由乌克兰钢琴家安娜.费多洛娃演奏,德国西北爱乐乐团协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