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找房:让别人长大,才能让自己长大

贝壳找房,一诞生就势如破竹,为什么呢?

文|潘永堂

近日,链家网升级的的居住服务平台“贝壳找房”,一诞生就引爆行业、吸睛媒体,某种程度上,也让友商“敏感”不已。

就在昨日下午,58同城组织中原地产、我爱我家、21世纪不动产等诸多品牌中介发布了一场“双核保真·以誓筑势”全行业真房源誓约大会。

有趣的是,誓约大会很多大佬言语之间都在映射“反贝壳”,但发布会主题却又在高度肯定链家自2011年就开启的“真房源”做法,这恰恰响应了贝壳原创并倡导的“真房源”的理念。

贝壳亮相,势如破竹

为何贝壳惹眼同行,引爆行业?老潘总结原因大概有三。

其一,出身不可小觑。贝壳找房的前身是链家网,而链家是中国当下房地产中介的龙头企业,且贝壳这个行业超级平台是链家主动进行的自我变革,用贝壳找房CEO彭永东的话说,就是“用飞行途中换引擎的速度自我迭代”。对一个组织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自信,大概是不会有如此勇气的。

其二,模式不可小觑。虽然都是线上平台,但其他平台多是端口(流量)模式,贝壳找房不一样,它是居住服务平台,贝壳会进入服务商的交易流程的管控,然后从成交中收取一定的服务费,所以更有意愿去赋能服务商,然后更有能力管控平台的服务品质。

未来贝壳这个平台做得好的话,将拥有行业第一的超级流量,有全国海量真房源的大汇集,有让房产交易效率倍增的ACN网络合作协议,最终能量是惊人的,即让经纪人收入倍增,让品牌中介做大做强、让消费者体验更好、节约买房时间和精力……显然,从商业模式来讲,贝壳如今更像房地产界的“阿里巴巴”。

其三,成长速度不可小觑。

本来一个新平台,新模式还需市场验证,但贝壳全力以赴,无论是线上流量的高速增长,还是徐州、长春、成都和郑州4个城市的“小试牛刀”,效果好得超出预期,就连贝壳高层也表示很有“惊喜感”。

  • 以线上为例,新平台贝壳上月流量就达到链家网的25%,增长速度的确惊人;

  • 其次,再以线下为例,哪怕中介不太发达的三线城市徐州,贝壳签约的合作品牌就多达18家,涉及162家门店,其中也包含了徐州当地的最大品牌中介“第一房屋”;

  • 同样,长春当地第一大中介铭家在贝壳的帮助下,门店数量迅速从100家扩张到170家——铭家甚至感慨,有了贝壳的赋能,铭家扩张无忧!

显然,小小成绩只是小试牛刀,未来贝壳,更值期待!

贝壳格局:让别人长大,才能让自己长大!

让别人长大,才能让自己长大,这是贝壳的发展观!

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做企业,同样如此!

一家龙头企业快速崛起和持续蜕变,核心靠什么?答案是一流战略、一流执行力、对客户好、产品为王等等,这些回答都有点太“麦肯锡”,老潘通俗点总结就是一句话——企业能持续做大,首先格局要大。

没有大格局,就没有大发展!

过去链家管好自己、做大自己就好;

今天贝壳,定位于帮助别人成长,这样才能让链家大成长。

过去17年,链家,积累了房屋交易的经验;

今天,贝壳,更像卖价值观的,向行业输出这些经验。

此刻的贝壳,不再过度聚焦类似于过去“如何多卖1套房子”的追问,而是追问“如何让平台迅速做大?”、“如何让平台更好赋能品牌中介?”,更深入讲,今天贝壳,必然要成为有情怀、有行业担当、有价值赋能、有公平规则的行业“新物种”。

反过来,如果贝壳只是一个房源“大集市”,那么贝壳与其他信息平台就没区别了。

事实上,贝壳一诞生,就有它的门槛和规则,因为贝壳有两条“价值观”准入门槛:

第一,  要对客户好,要认同“真房源”做法,否则贝壳会拒绝你加入;

第二,  要有合作精神,认同ACN网络合作协议,你要真心开放合作,真正让伙伴们资源共享、最终彼此共赢、共生,而不是你好别人不好,贝壳不欢迎这种自私的中介加入。

这两大精神准则,可谓是链家多年实践且卓有成效的智慧结晶。

不同的是,过去这两大法宝让链家个体在中介行业脱颖而出,而今天链家通过贝壳主动开放这两大法宝给同行。

同样,与价值观匹配的是链家的愿景,链家有三大终极目标:

第一,推动行业进步;

第二,让消费者的房屋交易不再难;

第三,帮助房产经纪人赢得职业尊严。

显然,每一个目标都很难,都不是仅凭努力就能做到的。

两大价值观与三大终极目标,不是一句口号和空话,这种情怀与追求让贝壳与这个行业保持了一定程度的“隔断”。事实上,今天地产中介行业仍是一个高度分散,服务粗放,更多靠天上资本,地下汗水“推动”的行业。在这样一个仍待规范的行业中,上述2大价值观与3大目标,多少有些“曲高和寡”。

反过来说,贝壳倡导“对客户好、真房源,ACN网络合作、职业化、线上大数据化”等做法,追求“求真,求好,求效率、求品质、求生态链共赢”的经营观、发展观,本就是一个行业进化应有之义,只不过,今天链家作为行业龙头,主动分享并加速了这种价值观的普及。

当然,贝壳并非“雷锋”,让别人成功,自然也让自己成功了!

品牌中介之痛
大风口下的“能力不足,扩张乏力”

贝壳有一种“救世主”的心态!

事实上,贝壳的价值观并非高明不已,而实在是这个行业太粗放、太低层次。左晖坦言,链家,从来没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只不过是这个行业服务普遍不好。

的确,中国地产中介的生态与口碑,一直不太好!

在微观领域,整个行业从业者素质偏低,人员大多低学历,很多甚至是找不到工作才去做中介,而且进入之后,无论是经纪人还是经纪公司,收入都极不稳定,大起大落,比如一旦政策调控中介就熬不了太久而纷纷关门下岗,这种行业大环境,加上高压力的倒逼,导致当下地产中介公司和个人不得不急功近利,不得不短视考虑问题,而假房源,吃差价、为成交不择手段,同行相轻相恶,甚至同一门店同事都相互背后“捅刀子”……这样的生态环境,好人也会变恶,最终带来整个中介微观环境陷入“负能量”循环。

在宏观领域,地产中介行业前景可期,且未来蛋糕更大,2017年中国已有24个城市进入存量时代,2018年预计超40个城市二手房交易会超过新房市场……不仅二线,而且核心三线不久也会迎来存量时代……但是即使如此大的市场份额,但这个行业的中介服务商却是高度离散、地域化,彼此相互隔离,70%都是中小中介,大多企业都是夫妻店、社区店或是区域内几家门店,他们整体缺乏真的品牌,缺乏管理系统,缺乏专业人才……比如很多在三四线城市做到名列前茅的中介,也依旧缺乏品牌认知,跨地域性影响力和辐射力弱,加上能力不足,最终也很难继续扩张做大,他们退又不甘心,进又怕亏损,面临发展的十字路口和很难做大的困局。

所以,大家都能感知未来这个房地产中介市场蛋糕会越来越大,都会进入一个行业大爆发的风口,但由于行业过于离散、区域属性过强、专业能力不足、品牌信任度低下,最终地产中介是守着一个大风口,但却扩张乏力。

事实上,传统线下中介似乎这么多年专业能力一直没有提升,而随着政策的起伏也同步进入一轮又一轮的开店潮和关店潮;而一大批线上乘互联网东风的房地产平台,要么陷入单一端口流量费很难持续发展的担忧,要么是借助资本崛起后当资本一旦不再追加投资就又陷入关门裁员。这些年,一大批所谓的互联网地产中介公司,一批批倒下,屡见不鲜。

那么,行业怎么办?

贝壳不做,会有其他“贝壳”来做

做企业,不要与趋势为敌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当一个企业遇到瓶颈,把它放到10年之后去看,就有思路了。

事实上,今天贝壳的诞生,并非偶然,而是必然。

老潘提醒,今天的贝壳,即使链家不做,也会有其他公司去做,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罢了。

事实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吃穿住行等诸多大众行业,已经有诸多平台公司的成功案例相继落地,比如出行的滴滴打车、酒店旅行的携程、去哪儿网等等,但唯独住房领域,在一个400万亿存量资产的时代,竟没有一家开放、共生、效率更高的平台型公司,这个巨无霸行业,还在城市割裂,企业分散,大家各自为政,赚着信息不对称,欺骗消费者吃差价赚钱的低级水准中

这很不应该。客户反感、效率低下、缺乏阳光、行业脆弱,经纪行业呼唤一个生态开放、更加高效的新平台。

今天贝壳找房的诞生,正是构建起了一种更加平台化、更加开放共赢的行业生态。而且它的价值观靠谱,让别人做大,就是让贝壳做大;让别人做好,就是让贝壳做好。所以,贝壳和商家,是共生共赢的关系。同时,贝壳也有两大准入门槛,有贝壳基本法,有公平规则,保证生态良性循环。

平台化是全球趋势、产业趋势

事实上,从全球范围内来看,今天的贝壳的诞生,也是必然。贝壳作为技术驱动的品质居住服务平台出现,这是行业趋势、全球趋势,核心有三点:

  • 其一,平台化是行业升级的必然,比如今天无论出行领域,旅游领域、零售领域、酒店领域、社交领域等等都快速出现了平台化的企业,包括滴滴、优步、携程、facebook等;

  • 其二,未来,公司与公司的界限在减弱,企业之间从竞争走向竞合,从合作互补走向生态融合,这是未来企业生长、发展的新逻辑。封闭保守、单打独斗、彼此拆台、无底线竞争等经营思路和做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客户的期许,不能适合这个以开放为主旋律的时代。未来应该是一个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商业新模式才能走通!多方受益、一方受损都是有问题的平台。

  • 其三,随着互联网时代进入深水区的进化,以及对服务的品质化、标准化的诉求,未来企业都会走向线上平台化、线下加盟化的新发展格局。线上平台是为了提供更有质量的互联网信息,让信息更真实、更集中,更有大数据意义;而线下加盟是为了快速地实现服务的标准化、为了品质服务能够更大范围普及。

对此,在贝壳找房副总裁、百川事业部总经理左东华看来,未来整个平台会裂变为三个层次:

第一,流量层,即整个行业可能会有一个流量阵地,也就是说流量平台,能够真正获取流量。

第二,品牌层,即品牌商家阵营主要是做to C的服务,如何更快更好更省的为消费者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第三,平台层,核心是把行业的基础设施做好,把行业整个的基础运营管理做好,把基础服务做好。

未来贝壳,将尽力联合更多的品牌商家,特别是优秀的且价值观一致的品牌来长期合作,而贝壳会专注做好流量阵地和平台阵地的服务和基础建设,最终赋能品牌阵营的商家做大做强。

贝壳找房首席经济学家杨现领博士也提了更犀利的说法,未来互联网公司只有两种出路,如果你足够强大,自己做平台;但如果你不够强大,你就加入真房源平台,通过平台做大自己,除此以外没有出路。

贝壳商业模式是S2B2C

房地产“互联网平台”多如牛毛。

那么,贝壳模式,到底是一种什么模式?

从价值而言,平台的诞生是源于行业信息过于分散,线下行为太多,最终整体行业交易效率太低,尤其是人均交易效率偏低,而且用户体验不好,单从这一点上,确实存在一定的平台红利。但现实中平台,更多沦为信息发布平台,而且太多假房源混淆视听,消费者体验非常之差。而另一方面,大部分的“互联网中介”平台公司过度依赖资本,快速扩张,而对基础的体验、交易效率、交易成本降低等没有实质改善,脱离了行业本质,最终一旦资本收手,自己就没有生存能力。

对此,贝壳是回归了行业原点,因为近17年链家直营经验的积累以及德佑加盟模式的探索,贝壳从一出生,就理解这个行业的痛点、消费者的痛点、品牌商家的痛点,以及这个行业如何才能良币驱逐劣币,如何共享房源,如何让交易提速提效,真正回归到赋能交易的基本面上来。从这个角度来讲,因为链家的扎实根基,贝壳平台才能更务实,更接地气。

如果从商业模式来看,贝壳模式就是S2B2C,即贝壳通过整个平台全产业链整合的能力,能够赋能全国品牌中介服务商,最终让服务提供商能够更好服务C端的同时,同时实现自己做大做强。

更通俗的说,这个平台被比喻为“房地产中介领域的阿里巴巴”,即贝壳平台像阿里巴巴平台一样,所有的商家在上面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商品和服务买卖,

  • 让消费者可以在一个集中平台就可以看到他所有想看的“房子”,

  • 可以选择更高评级的“品牌商家”服务,

  • 也可以选择信用分更高的“经纪人”咨询房子、享受他的专业服务。

同时,贝壳平台还强调对品牌商家的赋能,这又是与京东的差异所在。

显然,让消费者享受更有品质、更有效率的服务,让品牌中介服务商能有更多房源,加速成交效率,支撑自己做大做强,同时让经纪人更加专业化、稳定化、收入均衡化,让整个地产中介交易有规则、有品质,有效率,最终贝壳成为推动地产中介行业生态进化的孵化器。

左东华就坦言,贝壳到底是做什么的?贝壳就是一个杠杆的支点,只要品牌中介想做大做强,那么贝壳就愿意做那个支点,赋能100个品牌主,最终通过S2B2C赋能整个行业。

8大赋能

仅仅有平台是不够的,仅仅有真房源也是不够的,那么,贝壳平台到底能产生多少价值?这是平台的核心。

对此,贝壳总结为沉甸甸的“8大赋能”。显然,8大赋能,离不开龙头企业链家17年的积累和沉淀。

第一营销赋能,即贝壳希望通过线上强大整合能力,不断给品牌商家带来流量和商机

第二品牌赋能,即贝壳对品牌服务商都会从VI设计,到企业文化的协助梳理,包括内部运营管理能力提升,再到对C端服务力等都会做全面的梳理和赋能。

第三资本赋能,即贝壳会针对品牌商做内部的扶持基金,来帮助品牌快速的做大做强。

第四供应链赋能,今天链家已经有强大的供应链整的能力,贝壳也希望把这些资源开放给行业,从新房、二手、旅居、海外,甚至家装家居等,赋能给品牌主。让每一个跟贝壳合作的商家经营更加多元化,最终就可以抵御地产中介单一行业的周期波动性,让公司和经纪人收益更加平衡、稳定。

第五交易赋能,贝壳除了会提供交易系统,还提供所有交易的便利流程和服务能力,保证合作商家交易更加顺畅。

第六是人才赋能,贝壳有全国的招聘渠道,包括校招、社招等,还有完善的线上、线下培训体系,帮助品牌商家无人才之忧,无学习之忧。

第七经营赋能,目前链家为了支持贝壳,从原有链家体系内抽调了精干的管理队伍,他们都是行业里深耕了10年以上的资深人员,他们去实地帮助合作商家,将多年的运营方法论传授给商家。

第八个系统赋能,从线上线下整体为商家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贝壳也计划对内部系统继续做全面升级,让合作商家运营效率更高。

这八大赋能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打实能够帮助品牌商家成长提速,是有质量的发展的“核心锦囊”。

正如左东华所说:“我们希望通过贝壳和所有合作商家一起推动,能够快速的让整个交易流程线上化与标准化,实现交易流程重构、重塑。只要你做对的事情、做真房源,再加上贝壳所有合作商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特别有信心和底气,在今年年底让贝壳的流量做到房产领域的第一名。 ”

小结

什么才是好平台?

能够带来商家品牌、经纪人、消费者、贝壳以及上下游产业链多赢的平台才能走得长远;能够带来消费体验更好、交易效率更高、更加线上化、人性化的平台才能价值。贝壳找房,是一个靠价值和价值观驱动的平台,但未来究竟如何进化这个行业,还需要时间给出最终的答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