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半年北京史研究主要成果简目
按:本目录收录发表于2020年1月-2020年6月间与北京史研究直接相关的新出史料、专著与论文集、博士学位论文、高水平期刊论文(CSSCI来源期刊)、专题会议等信息,供各位研究者参考。由于笔者的水平与精力有限,所列成果难免挂一漏万,还请方家斧正。
一、史料集
北京市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北京(平)党组织活动纪实》,北京:新华出版社,2021年。
二、专著、论文集、博士学位论文
新宫学:《明代迁都北京研究——近世中国的首都迁移》,北京:外文出版社,2021年。
单士元:《从紫禁城到故宫:营建、艺术、史事》,北京:北京出版社,2021年。
唐克扬:《从废园到燕园》,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北京史学:2020年秋季刊(总第12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编:《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文丛·第七辑(2020)》,北京:学苑出版社,2021年。
三、期刊论文
贺江枫:《1935年华北自治运动与国民政府的因应——以何应钦北上为中心》,《史学月刊》2021年第6期。
朱兆宇:《新中国初期宽银幕影院建设、城市规划和社会主义都市文化——以北京和上海为例》,《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
夏寅:《<语丝>体制之形成与北京的报刊出版——关于“同人杂志”与“小周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年第5期。
宋子昕:《塑造日常生活——以20世纪上半叶北京市民沐浴观的嬗变为例》,《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1年第5期。
湛晓白、赵昕昕:《清末来华西人歌谣收集活动的文化史考察——以韦大列和何德兰为中心》,《民俗研究》2021年第4期。
马钊:《城市空间与毒品犯罪:日本占领时期北平地区朝鲜人的贩毒活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11期(2021年3月)。
郭友琪、李少兵:《大众文化中的启蒙思想——1927—1949年北平报刊中的离婚评论研究》,《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21年第3期。
肖玉秋:《俄国传教团成员在北京的日常生活——以1840—1842年戈尔斯基的家书为基础》,《史学月刊》2021年第3期。
孙萌:《家国情怀、京味文化与类型生成——1949年前的“北京制造”电影初探》,《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
董佳、揭祎琳:《光影的革命:新中国成立初北京的电影放映和社会教育(1949—1956)》,《史林》2021年第3期。
刘涛:《“北平狂飙运动”发覆——从<全民报><北平日报>副刊谈起》,《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年第3期。
鄢海亮:《从忠灵塔到革命公墓——空间变更与北京八宝山社会记忆的演变》,《北京社会科学》2021年第3期。
贾迪:《民国时期北京城市交通建设与民间参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王建伟:《1920年代国共合作与国民党组织在北京的早期发展》,《社会科学研究》2021年第3期。
王新迎:《北京大运河文化带通州段的地标价值》,《新视野》2021年第3期。
曹丽欣、朱慧涓:《民国时期(1918—1940年)高等教育中量子理论教学的发展: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为例》,《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第3期。
王铭、刘爽:《运河京门:张家湾运河古镇的独特定位及其当代塑造》,《新视野》2021年第3期。
陈明颖:《国立北平图书馆学术服务策略(1929—1937)》,《国家图书馆学刊》2021年第3期。
张美兰:《继承与创新:清末北京官话的域外传播模式》,《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
郗志群、匡清清:《北京大运河文化带文化遗产的代表性、多元性与整体性》,《新视野》2021年第2期。
朱琼臻:《清末京师筹办自来水新探》,《历史档案》2021年第2期。
范佳翎、张子璇:《通州与威尼斯的运河生态水城模式对比分析》,《新视野》2021年第2期。
王若璇:《北平电影业的曲折发展与主体建构(1927-1934年)》,《电影评介》2021年第2期。
张丹、耿坤:《影片<大团圆>的家国叙事与北京的现代性想象》,《电影评介》2021年第2期。
王雪驹:《以“国民”为名:沦陷时期日伪报刊的宣传策略再研究——以北平沦陷区日伪<国民杂志>(1941-1945)为例》,《新闻界》2021年第1期。
张蒙:《导入美国医学: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对伪北大医学院的接收与改造》,《抗日战争研究》2021年第1期。
刘长林、雷乐街:《民国北京自杀救助中“先警后医”现象的逻辑考察》,《安徽史学》2021年第1期。
附:《北京史学:2020年秋季刊(总第12辑)》目录
日下综论
吴建雍:中西都城对比研究的几个问题
王岗:论北京古都中轴线的重要历史地位及文化内涵
韩光辉、王洪波、姜舒童:现代地名研究及地名科学的兴起与发展
史迹考索
马垒:太湖山华严寺摩崖碑考
李典蓉:清初京师地区社会秩序的重整:以打击光棍为中心
刘惠莉:周自齐与游美学务处及清华学堂的筹办
孙冬虎:民国北京(北平)地名变迁的时代烙印
李扬: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的“建政”实践研究
民生探颐
郝秉键:晚清电话的传入——基于报刊的考察
郑鑫:庚子使馆被围期间的中国教民
王长松:民国时期北运河挽归故道工程研究
姚昊宇:民国时期北京的房产交易管理与契约书写:以“亲邻权利瑕疵保证条款”为中心(1912-1937)
姜子浩:沦陷时期北京市民的民食实态——粮食的供求关系与民食习惯的阶级分化
胡旭、张连伟:20世纪50-70年代京津冀地区生态灾害探析
燕史探微
陈光鑫:商无王畿说
李凯:董鼎铭文与周代朝聘
赵谚丽:从青铜器铭文看西周早期燕国
许辉:唐前期幽州军事地位演变略论
何瑜:从三山五园看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轨迹
赵雅丽:古都记忆——晚清京师清流群体黄金时节回望
(姚昊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