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挑战是设计出来的
为什么人们喜欢旅行,因为旅行可以逃离日复一日的生活,体验一些新鲜的东西。工作、学习中主动追求改变则是另外一种方式的“旅行”,只不过这种“旅行”是让自己体验不一样的人、事、方法以及思维方式,甚至遇见不一样的自己,让生活不那么枯燥。
《精进》 采铜 著
高难度挑战,激发无限潜能
李纳斯.托瓦兹是Linux系统的开发者,他开发出来这个系统完全是出于兴趣,当时用于开发Linux系统的Minix系统被他损坏了,原本他准备重装,但是后面他想了一下,决定直接在Linux系统上进行开发。这是个极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但是没想到恰恰是这个挑战,让Linux变成了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开源操作系统。
有时就是这样,一个意外点燃新的契机。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另外一个道理:人是需要一些挫折、失败或者高难度的挑战的。如果总是一帆风顺,就会呆在自己的“舒适区”里面不出来,潜能就无法被激发。从这个角度来说,挑战和才能是相生相伴的,没有足够的挑战就催生不出杰出的才能。
国外的一些教育学家曾经试验过,人为设置严苛的挑战对个人潜能会带来什么样的激发作用。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学教授蒂娜.齐莉格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将班里的学生分成14个小组,每个小组只有5美元的创业基金和2个小时赚钱,最后获胜者是赚钱最多的一组。这个任务激发了学生们巨大的创造力,想出五花八门的主意,最后获胜队竟然获得了650美元,远远超出了预期。
所以,面对生活中高难度的挑战,有的时候你不去试一下,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么的强大。人类体内蕴含的巨大潜能,往往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才能被激活。
为自己的学习增加“必要难度”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教授罗伯特.比约克和伊丽莎白.比约克夫妇是学习策略研究领域的权威,他们根据数十年的研究,提出了一条重要的提升学习效果的原则,叫“必要难度(Desirable Difficulties)”,通俗来讲,就是学习的时候,适当增加一些难度,对提升学习效果很有必要。
“必要难度”理论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如果想要达到非常优秀的水平,就要不仅仅满足于当前的标准,而是要制定更高的要求。就像是日常的学习一样,如果你的目标是60分,可以不用太费劲就可以实现;但是如果你把目标设定在100分的话,那么就需要更加系统和全面、付出更多努力的学习才可以。有了必要难度,才会让你的努力更有方向和策略。
构建个人的挑战阶梯
在设计挑战任务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问题是“难度适应”,就是经过某个难度挑战的反复训练后,个人能力提升到了相应的水平,这时这类挑战的难度在学习者看来是下降了,甚至进入“舒适区”;这时就应该思考,如何设计更有难度的挑战。一级一级的难度走上去,就构成了“挑战阶梯”,顺着这个阶梯往上走,才能攀上才能的顶峰。
以英语学习为例,很多人学习英语的最主要方法是背单词,可是单词即使背的再多,也只是量的积累,在挑战难度上只是维持在同一个水平,并没有往上攀登。著名的英语脱口秀译者谷大白话的英语学习之路,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示:他因为个人兴趣自学英语,刚开始听英语电台,感觉非常的困难,但硬着头皮抗了下来,苦练几个月后,发现再听英语广播一点都不难了;于是不断地挑战新的难度,最后甚至挑战脱口秀,你要知道脱口秀里面包含了很多的俚语,语速又快,难度非常大,但是在他的努力下,这个堡垒也攻克了。
人的身体和大脑是有惯性的:任何一件事情,因为陌生,一开始都是最难的;随着练习多了,经验丰富了,无论是身体还是大脑,都会对这个事情更加熟悉,从而将这个事情变成熟练掌握的技能。所以,面对挑战,不用过分的担心和恐惧,面对它和熟悉它后,就能战胜它。
主动去接受挑战,当成人生的一次旅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在这个舒适区内,既不用担心风险,也不需要付出太大的努力,就可以比较好的完成各项任务,获得尊重和认可;但也恰恰是这个舒适区,以及对舒适区外未知的恐惧感,阻碍着我们挑战更多的可能性。
有一家公司的老板,在一次培训课上,用一幅图诠释了一个人生寓意。
他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图:在一个圆圈中间站着一个人。接着,他在圆圈的里面加上了一辆汽车、一座房子、一些朋友。
老板对员工们说:“这是你的舒服区。这个圆圈里面的东西对你来说至关重要:你的家庭、你的住房、你的朋友,还有你的工作。在这个圆圈里头,人们会觉得自在而又安全,远离危险或争端。现在,谁能告诉我,当你跨出这个圈子后,会发生什么?”
办公室里顿时鸦雀无声,一位积极的员工打破沉默:“会害怕。” 另一位说:“会出错。”
这时,老板微笑着说:“当你犯错误了,其结果是什么呢?”
最初回答问题的那名员工大声答道:“我会从中学到东西。”
老板说:“是的,你会从错误中学到东西。当你离开舒服区以后,你学到了你以前不知道的东西,你增加了自己的见识,因此你进步了。”
老板再次转向黑板,在原来那个圈子之外画了个更大的圆圈,还加上些新的东西,比如更多的朋友、一座更大的房子,等等。
“假如你老是在自己的舒服区里头打转,你就永远无法扩大你的视野,永远无法学到新的东西。只有当你跨出舒服区以后,你才能使自己人生的圆圈变大,你才能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更优秀的人。”老板说道。
古人有句话叫做“画地为牢”,其实很多人的内心都有这么一个牢笼,就是我们的舒适区。假如不走出这个舒服区,无论是身体还是思想,活动的范围就只能那么大;只有富有进取心,勇敢地跨出自己的舒服区,面对未知的风险,不断地尝试和适应,才能够打造出来一个新的舒适区。
为什么人们总爱喜欢旅行,因为旅行可以摆脱日复一日的生活,遇到一些新鲜的东西。其实主动去追求“改变”也是另外一种方式的“旅行”,只不过这种“旅行”更多经历的是不同的环境、人、事情、方法以及思维方式等,甚至遇到不一样的自我,让生活不那么枯燥。
不断的改变才会得到更多
人都有两种心态:害怕失去和想得到更多。当害怕失去和想得到更多发生冲突时,保守的人选择不去做改变,避免失去更多;而强大的人则会选择改变,因为他们深知,环境始终在变化,只有不断改变才能得到更多。
小学课本上有个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寒号鸟,冬天快来了,邻居喜鹊在准备枯草搭窝,也劝它一起,但是它并不以为然,什么准备都不做。结果寒冬过后,喜鹊在温暖的窝中安然无恙,而它却被冻死了。
外界环境不断变化,不去改变,拥有的会越来越少;只有主动地改变,才有更多的收获。
美的是家电企业的优秀代表,内部企业文化最核心的一句话是“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从职业经理人聘任、事业部制、国际化人才引入、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甚至到最后打破家族传承,都是这种文化基因的体现。也正是这种基因,让它从众多家电企业中脱颖而出。
改变虽然有50%概率的失败风险,但是相对来说,改变的收获会更多:
- 改变可能带来的成功概率也有50%;
- 改变带来的思考:相信大多数人不会只依靠运气去改变,而会去做很多积极的沟通和思考:例如去找有经验的人沟通,根据现状建立风险清单,寻求外界的资源和支持。这个针对改变所做的思考,本身就是一笔财富;
- 即使失败也依然有收获:可以从失败中获取经验教训,这种经验教训是别人告诉你也学不会的,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深深的融入到内心中。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很简单的看到,改变虽然可能会带来50%的失败风险,但是带来的收获会更多。当然改变的前提不能是空中楼阁、镜中水月,一定是基于我们已经现有的知识体系、技能和资源,去做有限度的、有控制的改变。
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