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桂枝汤的个人体会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3LzExMDkvMjI2MDUwMTA3XzFfMjAyMTA3MTEwOTI1MjE0MjY=.jpg)
学习伤寒金匮也有近两年了,一直都是君子动手不动口。直到今年初夏的一次感冒,终于狠下心来对自己下了一回手。
以往的感冒历程都是这样的,头疼,嗓子疼,然后开始加重,口服各种感冒药,越来越严重,然后基本是感冒夹杂一个多星期,流清鼻,最后流浓鼻而愈,基本上,口服感冒药相当于安慰剂,而感冒的好,全靠身体的自愈力在起作用。
当然了,我一直不尝试打吊针。原因是小时候打吊针打的身上烂了个大坑,所以对青霉素啊还有类似青霉素的针都严重过敏。
这次,一大早起来,头疼浑身疼,感冒再一次悄然降临。自己都能感到自己身上发热,被窝里感到腋下有汗。这不是典型的桂枝汤症吗,起因是大半夜起床开窗户,汗出当风所致也。
上班的路上还在纠结,要不要去买感冒药,但最终没买,挨到中午十二点下班的时候,浑身疼的更厉害了,肚子也有些疼。大小便正常。下班的路上,我实在忍不住走进药店,说捡几幅中药吧,问有单子吗,我说我记在心里呢,我抄出来吧,于是要来纸笔写下如下方:
桂枝45 芍药60 大枣12 甘草30 生姜(自备)白术18克,制附子18克(计三副量)
这是在桂枝汤原方的基础上,因为肚子疼加量芍药,因为本身一直体内有湿寒故加术附。
此时,药店的药工看到有附子桂枝,大惊失色,连忙喊来坐堂中医让给把把关,结果医生连连摇头,说桂枝下咽,阳盛则毙。你明明发热,怎么还用附子桂枝热药?
幸亏读过胡希恕、曹颖甫、陈修园、黄元御等人对于伤寒论的注解,就提出过所谓“”桂枝下咽,阳盛则毙”的道理,这里的阳盛,并不是指的发热,而是指的是身体里的阳气(对抗疾病的抵抗力或者称之为津液),而桂枝汤症典型的症状就是因为抵抗力不足,汗出而病反倒因为肌表虚而入侵肌腠,恰好需要增强抵抗力。而桂枝汤通过生姜大枣甘草建中养胃,桂芍调和营卫,所以没有被时医吓倒,但是不按坐堂医生的指导,肯定是捡不到药的,于是只好换了一家药店——适逢坐堂中医下班,于是顺利地捡到了三副药,大约就是十七八块钱吧。
回家将一副投进电熬药壶,填水三小碗,熬至一小碗。熬药同时电饭锅抓了一把大米熬稀粥,服药一小碗加半小碗稀粥然后睡在沙发上盖上小被子睡觉,料想发一身汗就好了。
谁知刚睡不久,单位打电话要赶材料,赶紧爬起来爬到笔记本上赶,想写完发给同事继续睡一会儿,谁知刚写完又通知下午要开会。于是火急火燎地赶到单位,下午时分又是浑身疼痛,发热头疼肚子疼,几乎不可忍受。于是坐出租回家,继续熬第一幅药的第二煎,继续喝一碗稀粥一小碗药,这次睡的比较安稳,一个多小时后,浑身温润微似有汗,连忙稍微半撤去小被子,怕大汗淋漓,病必不除嘛。
晚上十一点多的时候,又服第三煎,晚上又睡了个安稳觉。大半夜觉得身体疼了,头也不疼了,浑身轻松。正好第二天要下乡,别提多高兴了。
谁知好景不长,第二天头身倒是不疼了,肚子也不疼了,也不发烧了,但却频繁地要上厕所,有些拉肚子症状,但没有其他症状。我寻思,既然要拉肚子,说明病需从肠胃解,于是下午四点多下乡回家后,继续用原方(桂枝汤加术附),记得张锡纯说过,桂枝的一个功效是强胃气,于是将芍药的量减到与桂枝量一样多(因为肚子不疼了),继续口服一碗加稀粥一碗。晚上很舒服的睡了一觉之后,第二天浑身气爽,胃口也大开,拉肚子症状也消失了。
前后三副药,服了两服,病已经全好了。但我寻思,本人胃一直虚寒,干脆将剩下一副全服了,于是第三天有原方服尽,得到的好处是,身体的虚寒有所改善,肚子部位一直干到寒凉的感觉有所减轻,而以往大便微弱溏薄的现象不见了,而是恢复到了很正常是水平。
由此三个阶段的变化,我感悟到,桂枝汤的确是一个调和营卫的一个方药,除了治表虚感冒之外,在没有表证的情况下,调和营卫其实也在调和气血津液,从而能增强胃气,再加上术附的温寒回阳之功,所以在前期的治表,中期的治下利,后期的改善肠胃功能,均起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而且起效非常的迅速。
以上方,生姜没幅药大概用到了一两多(鲜生姜),大枣挑选肥大的用到了四个,这样药的口味很好喝。至于附子,因为不是生附子,与其他药同煎,每幅用量其实也才6克,所以是很安全的剂量。
以前也尝试用过附子理中丸改善脾胃虚寒症状,但一直找不到大蜜丸,用的水密丸,大约服了两瓶效果并不理想,反倒没有汤药奇效明显而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