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泻火药——鸭跖草

性味归经
甘、淡,寒。归肺、胃、小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用于风热感冒,高热不退,咽喉肿痛,水肿尿少,热淋涩痛,痈肿疔毒。
 (1)用于外感发热,或热性病发热不退,或咽喉肿痛,以及痈肿疮疡等症。本品性味甘寒,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凡外感发热,或热性病发热不退,可单味应用;也可配合解表药或清热药同用。对于咽喉红肿疼痛,可配伍蒲公英、乌蔹梅或土牛膝、大青叶等同用。用治痈肿疮疡,可配地丁草、蒲公英、野菊花等药同用。
(2)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或湿入下注膀胱、小便淋沥涩痛等症。本品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凡风水浮肿、小便不利,可配伍浮萍、芫荽等药同用;湿热下注膀胱、小便涩痛,可配伍凤尾草、萹蓄、蒲公英等同用。
(3)此外,还可应用于蛇毒咬伤,一方面煎汤内服,一方面用鲜草适量,洗净,捣烂外敷。

(4)鸭跖草一药,长于清热,又能利尿。经临床实践体会,煎服本品后,能使高热渐退,尿量增加,但停药后又见体温升高现象。故如单用本品,似嫌解毒作用不强,在临床使用时宜与其它清热解毒药配伍。
(5)鸭跖草与淡竹叶都能清热利尿,功效相似,但鸭跖草的作用较强。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2~3两,大剂可用5~7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或捣汁点喉。
来源
本品为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采收,晒干。
性状
本品长可达60cm,黄绿色或黄白色,较光滑。茎有纵棱,直径约0.2cm,多有分枝或须根,节稍膨大,节间长3~9cm;质柔软,断面中心有髓。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9cm,宽1~2.5cm;先端尖,全缘,基部下延成膜质叶鞘,抱茎,叶脉平行。花多脱落,总苞佛焰苞状,心形,两边不相连;花瓣皱缩,蓝色。气微,味淡。
复方
①治小便不通:竹鸡草一两,车前草一两。捣汁,入蜜少许,空心服之。(《濒湖集简方》)
②治五淋,小便刺痛:鲜鸭跖草枝端嫩叶四两。捣烂,加开水一杯,绞汁调蜜内服,每日三次。体质虚弱者,药量酌减。(《泉州本草》)
③治赤白下痢:蓝姑草,煎汤日服之。(《活幼全书》)
④治黄疸性肝炎:鸭跖草四两,猪瘦肉二两。水炖,服汤食肉,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⑤治高血压:鸭跖草一两,蚕豆花三钱。水煎,当茶饮。(《江西草药》)
⑥治水肿、腹水:鲜鸭跖草二至三两。水煎服,连服数日。(《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⑦治吐血:竹叶菜捣汁内服。(《贵阳民间药草》)
⑧治沙鼻不时流血、鼻衄;地地藕,煎汤三次服。(《滇南本草》)
⑨治喉痹肿痛:㈠鸭跖草汁点之。(《袖珍方》)㈡鸭跖草二两。洗净捣汁,频频含服。(《江西草药》)
⑩治小儿丹毒,热痢以及作急性热病的退热用:鲜鸭跖草二至三两(干的一两),重症可用五至七两。水煎服或捣汁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⑾治关节肿痛,痈疽肿毒,疮疖脓疡:鲜鸭跖草捣烂,加烧酒少许敷患处,一日一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⑿治急性血吸虫病:鲜鸭跖草,洗净,每天五至八两,煎汤代茶饮,五至七天为一疗程。(《全展选编·传染病》)
⒀治手指蛇头疔:鲜鸭跖草,台雄黄捣烂,敷患处,一日一换。初起能消,已化脓者,能退癀止痛。(《泉州本草》)
文献摘录
1.《证类本草》
味苦,大寒,无毒。主寒热瘴疟,痰饮疔肿,肉症涩滞,小儿丹毒,发热狂痫,大腹痞满,身面气肿,热痢,蛇犬咬,痈疽等毒。和赤小豆煮,下水气湿痹,利小便。生江东、淮南平地。叶如竹,高一、二尺。花深碧,有角如鸟嘴。北人呼为鸡舌草,亦名鼻斫草,吴人呼为跖。跖、斫声相近也。一名碧竹子。花好为色。(新补 见陈藏器、日华子。)
 2.《本草纲目》
「释名」亦名芩鸡舌草、碧竹草、竹鸡草、竹叶菜、淡竹叶、耳环草、碧蝉花、蓝姑草。
「主治」
①小便不通。用鸭跖草一两、车前草一两,共捣出汁,加蜜少许,空心服。
②赤白痢。用鸭跖草煎汤每日服。
③喉痹。用鸭跖草汁点喉。
④痔疮肿痛。用鸭跖草、碧蝉儿花一起,搓软敷贴患处。
3.《本草拾遗》
主寒热瘴疟,痰饮,丁肿,肉症涩滞,小儿丹毒,发热狂癎,大腹痞满,身面气肿,热痢,蛇犬咬,痈疽等毒。
4.《日华子本草》
鸭跖草和赤小豆煮,下水气湿痹,利小便。
5.《滇南本草》
补养气血,疗妇人白带、红崩,生新血,止尿血、鼻衄血、血淋。
6.《本草推陈》:对血吸虫病急性感染发高热,大量用之。又用于急性传染性热病,发热、神昏、心脏衰竭。
7.《四川中药志》:能清热利尿,润肺。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小便淋漓作痛。
8.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心脏性水肿,脚气水肿,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及结石。
摘录《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
(0)

相关推荐

  • 鸭跖草,见过吗?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主风湿感冒、咽喉肿痛、水肿

    鸭跖草 来源产地 为鸭草跖草科植物鸭跖草的全草. 6-7月开花期采收全草,鲜用或阴干. 生于海拔100-2400m的湿润阴处,在沟边.路边.田埂.荒地.宅旁墙角.山坡及林缘草丛中均常见. 分布于我国南 ...

  • 清热养阴枸骨叶,利水消肿鸭跖草丨本草江湖第1574期

    红叶石楠 鸭跖草 鸡筋参 南五味 枸骨 枸骨叶:清热养阴,平肝,益肾.用于肺痨咯血,骨蒸潮热,头晕目眩:高血压. 刺葡萄 蔡师一行在都昌嘉博生物参观学习: ♥ ▼ 微信购书,好物分享 ▼ <本草 ...

  • 利水消肿、退热凉血良药——鸭跖草

    鸭跖草始载于<本草拾遗>,<纲目>云:"竹叶菜处处平地有之.三四月生苗,紫茎竹叶,嫩时可食.四五月开花,如蛾形,两叶如翅,碧色可爱.结角尖曲如鸟喙,实在角中,大如小豆 ...

  • 清热泻火药之知母的用法(补)

    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根茎.主产于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经.:谢参的感造,面制名别卖市集偏,营对到 ...

  • 清热泻火药之石膏及祛湿药简表

    清热药 以清除里热为主要作用,治疗热性病证的药物称清热药.根据其作用不同,分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燥湿.清热解暑.清热明目.清虚热七类.清热药物大多药性苦寒,故脾胃虚弱.虚寒或便溏者慎用. ...

  • 清热泻火药——【芦根】【性味归经】性寒,...

    清热泻火药--[芦根] [性味归经] 性寒,味甘.归肺经.胃经. [功效与作用]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临床应用] 1.热病烦渴.多与麦冬,天花粉,石膏配伍. 2.胃热呕哕.如芦根 ...

  • 中药大全-清热类-清热泻火药-栀子

    栀子(学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别名:黄栀子.山栀.白蟾,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l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 ...

  • 清热泻火药——石膏

    性味归经 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3-1两(大剂可用6-8两):或入丸.散.外用: ...

  • 清热泻火药——知母

    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备注(1)用于温热病.高热烦燥.口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之症及肺热 ...

  • 清热泻火药——芦根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肺痈吐脓,胃热呕哕,热淋涩痛. ①用于温热病高热口渴,胃热呕吐,以及肺热咳嗽.痰稠而黄等症.温热 ...

  • 清热泻火药——天花粉

    性味归经 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生津,消肿排脓.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1)用于肺热燥咳,热病伤津.口渴等症.本品能清肺润燥,生津解渴.故临床上用于肺热燥 ...

  • 清热泻火药——淡竹叶

    性味归经 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用于热病烦渴,小便短赤涩痛,口舌生疮. 用于清心,可与黄连.生地.木通.甘草等配伍:用于渗利湿热,可与滑石.茵陈.通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