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飘乌蓬外 ,情入画面中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对于中年女人来说,偶尔也很简单。横下心来,背上大包,拽上闺蜜,抱住方向盘,一路狂奔。把俗事抛在身后,让心归零,毫无羁绊。
旅行,对于我来说,与旅游确实是两个概念。景点可以不去,城市的味道却不能不细细体味。
体味城市,我总是要从“吃”开始。每到一个地方,搜索到当地有名的餐馆,然后找辆随处可见的ofo小黄骑着,根据语音导航的提示,慢慢向餐馆行走。说到小黄,我有话说。最近日照创城,执法者嫌小黄被到处乱放,所以开始出了各种招治理。其中一条规定出台:“即日起ofo小黄车仅在大学城园区内暂时试点运营,至8月31日18时前,大学城以外区域的小黄车,运营中心将自行全部清理完毕,如有违反,甘愿承担法律责任。”我对这种管理很不理解,明明就是为了方便,却要收回市民的权利,限制在某一个小区域,还谈什么方便。乱停乱放的问题,应该可以通过更人性化的方式来解决。因为小黄车似乎就没提示过应该停在哪里。
我今年去过杭州,杭州的小黄车、小绿车、小橙车、小白车,也是随处可见,特别方便。在这个老城无锡,同样如此。我们城市的管理者们,对于这些交通工具的管理,是不是也可以学习学习这些城市,不要舍本逐末。
骑着小黄,慢慢感受无锡这座城市夏天的傍晚。这里似乎对礼让斑马线的规定,执行的没有力度。从入住的酒店到“三凤桥酒家”,经过八佰伴,走过了很多个斑马线,几乎没有一个路口有车让行人的现象。这还真不如我们大日照,最近出台的的“礼让斑马线”规定,让行人们过马路幸福感指数大大上升。有次我过一条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车们全部停下等着我过去,我愣了五秒钟以后,提着裙子飞奔而过,心里还觉得很不好意思。
三凤桥酒家很牛,过了八点半就不收客了。我们去的时候快八点了,还有很多人在大厅里等着叫号。问了一个工作人员,说我们肯定等不上了,那就赶紧撤退吧。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找了另一家评价不错的饭店,也是人满为患,好在还不用叫号。运气不错,刚好有一桌刚撤出来,赶紧去坐下,点几个招牌菜。“翡翠溜三白”、“无锡酱排骨”、“银鱼炒鸡蛋”、“无锡小笼包”,量不少,味道也不错。
先说小笼汤包,如果我第二天早上不吃小笼汤包的话,我会觉得这小笼包可能真是独家味道。可惜的是,第二天早餐的小笼包,不光外表与晚上吃的一模一样,味道也是毫无二致。由此,我们推断,这些小笼包是批发过来现蒸的。网搜一下,果然阿里巴巴就有批发的成品。于是,对无锡小笼包失去了新鲜感,膜拜感。对于我们这些口味刁钻的吃货们来说,现做的,新鲜的,独家的,才是独一无二的特色。
再说翡翠三白汤,他们的银鱼比我们的银鱼小,做成菜肴后很绵软,口味不错。“白鱼、白虾、白银鱼”是无锡“三白”,产自太湖。翡翠溜三白里就有白银鱼和鸡蛋羹,这是吃到一半的时候捞盘底发现的。所以说点菜的时候也要攻略一下,要是知道这菜里有了鸡蛋和银鱼,肯定不会再点银鱼炒鸡蛋了。
酱排骨的味道就是甜软。排骨口感一般,不嫩,纤维粗,不如第二天在乌镇吃的牛肉版的“酱骨头过老酒”里的牛肉口感好。当然,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在吃后者之前,觉得这盘“无锡酱排骨”还是不错的,符合我的口味:甜腻。
排骨剩下了,菜叶子没剩下,让我们沾着酱汁全部消灭了。
晚饭吃得晚又多,需要消化消化食,散着步去八佰伴逛逛。八佰伴已经不复昔日的辉煌了,顾客真不多,是不是在网购的袭击下也没幸免?从一楼走马观花逛到五楼,也没什么亮点,折回来去地下超市买了点水果就拜拜了。
我一直觉得,要体会某个城市的生活,应该多去菜市场逛逛,去看看当地的时令蔬菜和水果什么的,买点,尝尝。虽然网购已经发展到全世界的好吃的都能流通了,但是,本地的,新鲜的味道,却是网购做不到的。可惜,我们现在还没有时间这么做。等我退休了,出门旅行的时候,一定要在当地住一段时间,逛菜市场,买菜,煮饭。好向往那种生活,我要努力赚钱,赚赚赚,吃吃吃。
我最近才发现我的语文其实很烂,去乌镇之前,一直念叨语文课本的上那段文字:“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里面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着船舷的菜叶和垃圾被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的,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传之间的空隙.....”这篇文章,我一直以为是鲁迅写的,是写的乌镇。直到科普了以后,才知道是在“甪直”,是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当初我读书的时候,是知道的,否则我也不会背下来这段,只是张冠李戴罢了。如果那时候我爹我娘多带我出来旅游,我肯定不会犯这种错误。
好了,乌镇,不是鲁镇,鲁迅笔下的是“鲁镇”,“孔乙己”“闰土”“阿Q”等文学人物呆过的地方,是虚构的。但是虚构于绍兴,与乌镇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在网上科普的时候,发现混淆这个概念的人,远远不止我一个。
鲁迅先生的万丈光芒遮盖了太多的东西,竟然差点把地地道道的乌镇大名人差点遮住—茅盾先生。“茅盾故居”,就在乌镇的东栅口。冒着35°多的高温,来到了茅盾故居观望,就因为她们说我这个“伪文人”一定要来受受熏陶,那就一起来沾染点文豪气息吧。
茅盾先生用的笔名可真多。我有印象的不多,“沈雁冰”,就这一个熟悉。再次证明我的文学底子几乎没有,不仅没有,还漏。就知道个“茅盾文学奖”。
东栅还有个夏同善旧宅地,我们没去,汗流浃背的感觉受不了。这个夏同善我也是头一次听说,与《杨乃武与小白菜》有关,想知道了解的自己科普去吧。
夜幕渐渐降临了,西栅景区的美要来临了,观赏之前先填饱肚子吧。当然,不仅仅是填饱肚子那么低级,还要品味美食。网络推荐的“书生羊肉汤”馆人太多,而且大厅是敞开式的,没有空调,顶棚是大吊扇,估计很热。没进去,没尝到滋味,粗略科普一下吧:南宋时期,乌镇昭明书院旁烧煮羊肉的小馆摆在这里。香气鲜美的羊肉经常吸引书院的学生来此,由此被当地人称为“贡生羊肉”,后流传广泛改名为“书生羊肉”。这里出现了“贡生”这个词,昨晚我看《明朝那些事儿》读到明朝的科举制度,那个等级森严,分得那个详细,让我这语文太烂的人读得眼花缭乱。
书生羊肉没吃,也不能亏待自己的大脑和大胃。也是去了一家特色名店,吃到了香喷喷的“猪油拌饭”和“酱骨头过老酒”,还有鲜美的梅干菜河虾汤,足矣足矣。
夜色多美好,可惜没带三脚架。无妨,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架子。比如,石头拱桥上的石墩子,木头栅栏的栏杆,百年老树的枝桠,一切可以利用的静物。拍拍拍,拍了许多许多张夜景,回来挑选出来自己看着还顺眼的,不足五张。
难怪老师说,一个摄影大师从几万张照片里,能找到经典的照片就不错了。幸亏我也不想当大师,对自己的要就不严格,就凑合着自我欣赏吧。
长灯把黑夜点亮,
桨橹把寂静摇欢。
好美的诗词,在乌镇的夜晚,确实如此。回程坐船——乌篷船。摇橹的汉子自豪地说:我们这里的房子都一百多年了。原汁原味的古建筑,已经很少了。之前对成都的宽窄巷子还一心向往,后来看了一篇文章,是一个祖上在宽窄巷子住过的大户人家的后代写的,看过之后,再无之前的蠢蠢欲动之心。因为,彼巷子,已经面目全非。西栅,是经过保护与开发的,不是推倒重来的模式,有这么多保护下来的古建筑,真是难能可贵。我在想,如果这河畔两岸的古宅子里,住的仍是老房子主人的后代,仍是过着乌篷船出行,河里淘米浣纱,小商小贩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拨浪鼓此起彼伏,那种生活,该是怎样的一副情景?
“此景只应剧中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我篡改了诗句,因为应景。因为许多电视电影里都有乌镇的镜头:《天下粮仓》、《奶娘》、《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等,很多。
电影里的乌镇情侣,淡淡地落寞、悲悯。
同是乌篷船里的情侣,戏外的情侣。
思飘乌蓬外
情入画面中。
这美丽的夜色,这美丽的乌镇,这美丽的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