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应龙公开课回顾:如何正确高效练琴(图文)
我们会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大咖,为中国的老师、琴童家长、音乐爱好者提供最有价值内容。
公开课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心得、经验分享、艺术审美、音乐鉴赏等方面。
第七期公开课,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著名小提琴教育家 - 顾应龙老师,为我们分享「如何正确高效练琴」。
本次活动共计约 8000 名观众,直播间内讨论热烈,感谢顾老师的精彩分享,以下是本次公开课的回顾。(内容有删改)
以下的「我」皆代表顾应龙老师本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同学们好,家长好,老师们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小提琴艺术,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如何提高练琴效率」。我认为关键就是怎么样做到规范化、正确率和方法,那么我今天就从左手右手开始讲。
一、从左手的规范化谈音准
从左手来讲,在持琴的过程中我们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大拇指了,有些学生握弓很紧,大拇指也伸直了。琴颈下的大拇指和食指中间有一个小洞的空位,大拇指和指板的接触位要稍微侧一点,很自然地放在琴颈上。
另外最容易出现问题就是左手小指,无论是缩起来、勾起来还是掉在指板下方,都不好。我们的小手指应该是撑开来了,好像我们在下雨天撑开伞一样,手指是全部撑开来的。
那么撑开来以后怎么放呢?林耀基老师他有个秘密武器,他说「四指连一线」。这四个手指要摆在一条线上做好准备,小拇指要打开来,很轻松地悬在指板上方。
其实我们应该用手指的内侧来按弦,(稍微用点力按下去抬起来看到,按弦的痕迹是在手指内侧的),所以我们的食指应该躺下来,琴颈放在食指的肉枕上,手指像敲门的动作,左手手指放在指板上不要竖起来。
这样,我们用规范的手形,才能舒服和方便的把音准做好。
为什么音会不准呢?
我觉得是因为有些同学们没有用脑子指挥,有一些老师也没有注意到他这个学生不用脑子练琴。
举几个简单例子。
我曾经见过有一些学生的谱子上都用铅笔全部标上了指法,这孩子拉得也很熟练。
- 我问:「你的音准都老差那么一点点的,我问你啊,你学了几年了?」
- 他说:「学了三年了。」
- 我说:「三年应该把音准都拉准了,为什么你老是拉得不太准呢?告诉我,你是看这个 1234 的指法来拉琴还是看着五线谱拉琴?」
- 他说:「看着指法拉琴。」
这种情况,老师们你们碰过没有?所以如果你们要是看到这个学生谱子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指法的话,要赶快用橡皮给他擦掉。
我再讲几个有意思的事情:
很多学生在指板上贴上很宽的胶布或者贴纸。我之前碰到过好多这样的学生,虽然他拉得很熟练,但是音老是不准!我问他们,发现大部分同学是看着贴纸或格子来演奏!
这个胶布是初学的时候贴三个月,三个月后就要撕掉它,不要对贴纸产生依赖,而是要完全用耳朵来听。做到两个预先:手指预先瞄准,心里预先唱准。我的建议是最好不要贴胶布,也不要贴纸条,而是用涂改笔在指板上点一个小白点(如下图):但是三个月后,这些点就只能让父母看了,因为一旦学生对这些标记产生依赖,就不会用脑子和用耳朵,音准也就很难拉好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还有更奇怪的,有学生拉得很好很熟练,但是我一指谱面上是什么音?他就要顺着谱子再唱一遍,才能回答出来那个是什么音。这种学生呢,就像以前「读死书」的人,他读得很熟练,但就是不认得上面的字,学了很多年,他居然在不认识五线谱的情况下还能拉得很熟练,就说明他在「死读书」,把内容全部背下来了。
所以呢,我觉得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防止一些学生练琴不用脑子。
有些学生拉琴的时候手指张牙舞爪,一个一个手指瞄,这样是不对的。我们的手指一定要组合好,一组一组预先瞄准,应该是脑子走到手指前面,做好准备。然后在慢练的过程中做好手指的独立性。
什么叫手指独立性?
手指的独立性就是手指之间不要牵连。我的女儿顾文蕾八岁时到北京跟林耀基教授学习,林教授让她慢练了半年克莱采尔第九课的手指练习,就是为了做好手指的独立性。
我希望大家要明白,如果手指乱动是不行的。在小提琴艺术里面,手指独立性非常重要。不练习曲里面不管任何一课,手指都不要乱晃,要组合好,做好手指独立性不牵连,同时保留手指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把位上第一指基本上是不能放掉的。
另外,音准是一锤子买卖,拉琴的时候一定要用脑子想好。
有些同学在家里的时候喜欢拉得很快,结果音准不准他是听不见的,所以我想告诉同学们,慢练是秘密武器!我们要懂得慢练才能够提高,想进步就必须要慢练,而且要严格要求自己的音准:眼睛看准、心里唱准、手指瞄准,这些都准了以后脑子记准。林老师说的一句话,练琴就是练脑子!
二、关于右手的基本功问题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揉弦是一个大学问,目前在学生练习中普遍存在问题,包括音乐学院的学生也有揉弦问题。去年我们广东小提琴教育学会年会时,也各抒己见探讨到底是用手指、手臂还是手腕揉弦?我一定要在这里讲清楚,揉弦是变化中的,要三者结合,看力度需要。
林耀基教授有一句话讲得好:「微风吹过树尖动,大风吹过树枝动,狂风吹过树干动。」揉弦是要根据乐曲中的力度而变化的。而我们的左手应该在指板上做「平行」运动,手指不要对直板加任何压力。
美国茱莉亚大学的小提琴教母迪蕾教授,她要求学生在第四把位上、把节拍器调成 60 频率做左手指第一关节的「躺下,起来」的连续性揉弦动作。
我有一个秘方,这是我的老师汤龙教给我的。用这套方法学习揉弦基本上不会走什么弯路。
动作如下:琴平行放到肩膀,下巴不要夹,从第一把移动到最高把位,左手动作从大到小,从慢到快,大拇指跟边走,最后回到三把位,练习手指第一关节躺下--起来~的动作。动作大到小,慢到快。这时候下巴可以夹住琴,拉一个长音听听。这时揉弦动作是细而密、密而松,像这样坚持每天练两次,每次练三分钟,三个月以后就能学会了。(请看视频)
顾应龙老师示范揉弦练习
我们把这个叫「鱼肝油练习」,就像吃鱼肝油一样,坚持每天吃两颗,一个月之后身体问题就会改善。我们这个「鱼肝油练习」要坚持三个月,就能会揉弦了。
另外补充一下,刚刚我讲的「先导动作」大家一定要记住,换弦换把大动作带动小动作。另一个方法叫「手指先到,弓后拉」,对于有些着急的学生就用这七个字,左手要走在右手前面,脑子要走到两个手前面。
一起练琴问题 2 :我们在拉乐曲时要怎么把它拉得更好听?如何展现音乐性?
这就是音乐的表现的问题了,我们要给学生讲清楚,一切技巧都是为音乐服务的。我们的音乐表现什么?这种情感在拉琴时脑子里要有画面,例如我刚刚拉的是《渔舟唱晚》,画面是站在黄鹤楼上,看着远景长江,孤寂的江水,朋友离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把这种感觉带到前奏里面来…
所有的练习曲和乐曲都有句子的走向,感情要深挖,G 弦的浓郁,E 弦的穿透力,加大强弱的对比,做出谱面上的记号要求。林老师说有时强要上天,弱要入地,正确的表达每首乐曲的感情。
我去年 12 月 19 号,在广州星海音乐厅举办了一场我 80 周岁的专场音乐会,我与交响乐团合作《梁祝》协奏曲,在家里练习,每次拉到华彩总是不满意,我就问我太太,为什么我拉华彩总是不满意呢?我太太说,你光想着技巧,没有想着音乐!华彩就像一幅要铺开的清明上河图,长音把它铺开后,你就看见了多姿多彩的美景了,结果每次华彩我都拉好了!
很多孩子拉琴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不会哭也不会笑,没有感情。要让他们先唱,然后再拉,要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要深挖自己的感情。所以我们拉琴,想象是我们音乐上的动力。
至于音乐上什么是感情?有一次一位大师在演奏萧松的《诗》,学生问他这首《诗》表现什么?大师说 ,从头到尾表现一个字「爱」,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的反面是恨。我们要把最美好的音乐献给观众。
一起练琴问题 3 :有一些同学在家里面音乐表达得很好,但是一到上台之后就又很生硬了,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呢?
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很多人在舞台上就打折扣,为什么?因为太多私心杂念,什么担心出错、担心音不准......我们在台上应该把这些杂念都去掉,想的就是音乐。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心中要装着观众,上了台以后就要想着要把最好的音乐献给观众。
我的女儿顾文蕾跟我说,上台要有「三气」:气场、气势和气质。我今天讲座的最后一句话要告诉同学们、家长们、老师们 : 有一位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说过:「没有热情就没有音乐,没有激动就没有音乐」。心中要有画面感才有音乐。
观众问题 1 :怎么解决练琴中「呼吸」的问题?
音乐句子之间的呼吸真的太重要了!我记得我的妹妹顾小梅教授到美国留学的第一堂课,老师基本上就是讲呼吸。其实呼吸是调动自己感情的闸门,每一个句子之间,甚至休止符之间都要呼吸,通过呼吸调动感情。记住,大句小大呼吸,小句子小呼吸,我感情的大门打开来。
观众问题 2 :在练习跳弓的过程中如何找到方向?
跳弓太多种类了,简单地讲,跳弓还是要掌握「放松」,从慢到快、从高到低,去找弓子的弹跳点和平衡点(有的老师要求学生在慢练跳弓时学会找到失重点,这是很高级的要求)。跳弓的时候弓毛放平些,靠近琴马一些。
观众问题 3 :我们在练习乐曲的时候,节奏方面要注意什么问题?
节奏太重要,家长和老师一定要让学生经常用节拍器!训练中,拍子要抓住一个「点」,这个点太重要了。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让学生清清楚楚地知道他的节奏在点上,而且最重要的是,老师要把很大的精力放在小拍子上,永远在心里都要有小拍子。比如门德尔松和拉罗的协奏曲难就难在节奏上,心里没有小拍子就是失败的。
观众问题 4 :孩子练琴的时候不主动,如何缓解这个问题?
有时候家长要负责任,因为孩子不知道学琴的好处。家长买了一把琴,要明白这是送给孩子一生中最宝贵的礼物。我之前教过中山大学黄副校长的孩子,小学一年级学了一年不愿意学了,上了大学的时候,发现每个学校都有交响乐团,十分羡慕,回家就问他爸爸为什么不让他继续学下去?他爸爸说:你说你不学的!结果孩子大发脾气,饭都不吃了「我小不懂事,你是大人你得让我学下去啊。」
所以孩子们,学琴的好处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我讲得出来,但是我都不讲,我只讲两个字,就是「幸福」。学了琴以后,这个「幸福」会陪伴你一辈子啊。所以我觉得要让孩子们知道,学了琴以后到了每个学校,人家都会尊敬你,觉得你的素质、修养和品位都很高。孩子太小还不懂,家长要告诉他,学琴的好处。当然学琴是很苦的,我们要让他们在学琴中得到安慰,也要鼓励他,让他多听听音乐会。
我认识一个家长,他孩子学Bass,在乐队里拉得很好。结果有一天家长不让孩子学了,要求孩子考文化课第一名才让继续学!我们的应试教育真的害了孩子们,连家长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我告诉大家,就是为了那两个字:「幸福」,学琴是孩子们一辈子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