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困难都只是纸老虎

平.日记      平日.记

平平的日记,平日的记录

文/平平

来源/平日记(love13077388867)

2019年5月27日。

我的培训稿:《如何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共勉。

01

小伙伴们,大家好,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张图片。

大家看到这张图片,会想到什么呢?

如果要用文字表达出来,你会怎么写呢?

会不会有“看起来很美但又词穷,无从写起”的感觉?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你们是不是碰到过这样一种情况:一件事情,如果是用语言把它表达出来,是很自然、很轻而易举的事,可一旦要用文字恰当地表达出来,你可能就不知道要怎么下笔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看完一部电影,好像有很多很多的感受,有很多很多想说的,但真真正正要把那些感想用文字串联起来,你就会眼前一黑:哎呀妈呀,这个要怎么形容出来?

你们碰到过这些情况吗?是不是想要分享,但表达不出来,就感觉有点着急?

让我们以上图为例,来对比一下文字表达。

大家都知道,我们湖南的岳阳楼、武汉的黄鹤楼和江西的腾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有范仲淹写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可谓是岳阳楼的“坐镇”之句。

黄鹤楼有“诗仙”李白写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是比较简单的一句诗,人人会吟。

它们的闻名,跟这些会写文章的文学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而腾王阁的出名,是因为唐代诗人王勃的一句诗,这句诗,恰好可以用来形容上面的图片,那就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流光溢彩的灵动意境,会让人觉得文字和景色一样美好!

比较有意思的是,有人调侃了一句说,看到这样的美景,大部分人都只会来一句:哇靠,夕阳好美啊,那儿好大一只鸟啊!

这文字一表达,高低立现。

这也是会写和不会写,会表达和不会表达的区别之一了。

我们从小就在学校学习语文,所以基本的遣词造句,我们都是具备的,那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才可以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呢?

我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老生常谈的持续阅读,一个是毫无捷径的刻意练习。

02

一:持续阅读,就是一个学习和优化的过程

文字是什么?文字就是人的真情实感,文字就是真知灼见。

文字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反映,这反映是多元化的,既可以是人类和自然界关系的再现,也可以揭示生存和生活的本质,还有运用于务实基础上的公文......

生活和工作中,要用到文字的地方,并不少,如果要想用文字表达得更好,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言,只能先从阅读开始。

阅读既是写作的根基,又是长远之计。

“诗圣”杜甫是这样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他的意思就是说:只要看书看得多,自然就会写。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

叶先生这一句,其实说明了输入和输出的重要性。

有人问过:就算书读得再多,我们也会忘记的,这有什么意义?

有个人的回答,大意是这样的:你小时候吃过的饭,不就一直保证你成长了吗?你吃过的饭,变成了你的骨骼和肌肉,同样,你读过的书,会变成你的灵魂。

这一点,我是有所体会的,我在实践写作的过程中,有时候,写着写着,一些读过的,但并不会常常记住的东西,忽然就以另外一种方式,来到了我的思路和思维中,有时候甚至有灵光一闪的感觉,但其实,那是阅读和积累下来的结果。

比如说我看电影,就不仅仅只是看电影,我会特别的去记台词,碰到让自己回味无穷的句子,还会摘录下来,这样有时候我写文章的时候,记住的台词就会自然而然地跳出来,我就会去思考适不适合用在这儿,用在这儿是否贴切。

我们能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但不能短浅地迷失在书的世界,而是要借助前人的智慧,用自己的思考,解疑答惑,透彻生活,精进工作。

03

要说起读书,就不能不提到“读书狂人”毛主席。

毛主席的至理名言是: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他酷爱读书、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读书链”,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借鉴。

酷爱读书,是毛主席一生的生活习惯。

他不仅读书多,而且范围很广:既读古今中外文史著作,也读一些冷门书籍,如威尔斯的小说《月球上的第一批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前苏联科学家威廉斯写的《土壤学》,等等。

毛主席是发自内心对知识、对真理充满了渴望,因而是真读真学,这为他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文字,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

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有多难受吗?

工作人员没办法,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了他身边,他看起了书,才又高兴起来。

在长征途中,毛主席生病了,他被担架抬着走,但仍坚持看《列宁与革命》。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实在看不了书,于是就让工作人员读给他听。

他还经常亲自到各个学校讲课,他不但自己痴迷读书,还想把这份痴迷传递给每个人,希望让知识根植于每个人,武装每个人。

毛主席之所以能成为一位历史的伟人,时代的巨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爱读书,会读书。

最难得的是,他不仅仅会读书,在读的过程中,他更会写。

04

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主席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主席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这个时候,毛主席在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上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

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新的历史任务,他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词《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一阙词,每个字都是妙笔生花,你们有没有感觉,那种君临天下的气势呼之欲出,正如他是中国最伟大的人一样。

指点江山,激昂文字,让他的豪放和磅礴一览无余。

他读过的书,都成为了他旁征博引、雄辩有力的论证。

05

二:生活记录是一种本能,刻意练习是一种技能

在我个人看来,生活记录是一种本能,刻意练习是一种技能。

你们觉得,文字是个脑力活,还是体力活呢?

其实,它在任何地方都存在,但需要被转化,需要被表达,而这表达,并没有模板可言,因为每个人的表达方式都不一样。

有几次和刘部长聊天,刘部长总是说灵感是很重要的事。

我就跟他说:灵感只是偶尔的事,练习才是日常的事。

真的,哪有那么多灵感,不过就是一个练习的过程。

这个过程,有的时候真心不是那么美好,毕竟人都是有惰性的,越有用的事做起来就越不舒服。

有一次和小雅聊天,她说:别人可能会想,我就是设计图片,不就一张图片嘛,有什么难的,但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我说:这种感觉我太懂了,“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一张图片,别人一秒就看完了,所以会说容易,但只有设计做出来的人才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

小雅说:你写文章也一样,别人几分钟就看完了,却不知道在成文的过程当中,并不是那么容易。

我说:是啊,特别是对于我这么笨拙的人来说,只能不断地练习了。

灵感是个很虚的东西,你不能等有灵感了才动笔,你得刻意去练习。

不想练习的时候,你得坐下来练习,不想写的时候,也不能由着自己不写,否则就只能不进则退了。

人是一种十分矛盾的动物,强大的惰性与巨大的潜力在体内共存,只有克服惰性了,潜力才有可能呈现出来,否则,再好的资质,也会白白浪费了。

06

董卿制片和主持了她自己的节目《朗读者》,有一期她到了凤凰,对,就是我们湘西凤凰古城,她是为了来探访著名艺术家黄永玉。

黄老很爱荷花,也爱画荷花,是有名的“荷痴”,他一有空就去荷塘赏荷,先用心灵捕捉,然后用画笔描绘。

仅仅是荷花速写这一项,他就画了八千多张。

从古至今,画荷花的人很多,但他的荷花,自成一派,并不清高。

这次上《朗读者》,他又说了一句,他画的是荷花下面的事。

他小时候看荷花,可以一动不动地看两三个小时,青蛙过来了,水蛇过来了,他仔细观察着,然后就不断地加以画画,加以练习,直到荷花的形态和精神已经烂熟于心了。

他不可能只是看,而不去画,就有所成就啊!

正因为持续不断地练习,他成了画荷名家。

大家还记得“卖油翁”的故事吧!

北宋名臣陈尧咨擅长射箭,且技术非常好,他以此为骄傲。

有一次,他在场地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就一直在旁边看着他。

这个卖油的老头子,看见陈尧咨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就有点不以为然的样子。

陈尧咨问:难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精深吗?

老翁说:这也没有别的原因,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

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我知道这个道理。

于是他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着油注入葫芦里。油是从铜钱孔注入的,但钱币却没有被打湿。

陈尧咨惊呆了。

卖油翁说:我亦无它,唯手熟也。

意思就是说:我并没有别的什么本事,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唯手熟也”其实就是刻意练习的结果。

07

我记得,我刚写老人天下网的原创文章时,因为对养老方面几乎没有任何的了解,无从下笔,很是着急。

于是,我就尽量多看些养老方面的文章,学习和记录一些相关的知识,可还是迟迟不敢动笔写。

我们的领导跟我说了一句:不管好坏,你先写了再说,正是因为不熟悉,才更要多写。

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我那天还写了一段感悟:领导这句话说得很对,很多时候,以对行业不熟悉为由不下笔,是对工作的不尽力,更是对自己不负责,不能因为入行时间短就纵容自己,而是要跳出舒适圈,花时间和精力去学好。因为不够熟悉而不去写,就是一种逃避,长此以往,又谈何发展!所以,要动起来,要刻意练习。阅读和练习,都是学习和进步。

除了平时的练习,在文章本身上,也需要不断的锤炼。

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有一句大家都很熟悉的句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一首诗的好,全在一个“绿”字上,它非常形象地描绘出了春风带来的勃勃生机。

而就这一个字,王安石一直在打磨,经过了几十次的改动。

他最开始用的“到”字,接着用“过”字,但怎么样都达不到他想要的感觉,因为太平常了。

后来他想起了读过的两段诗句,一段是“春风何时至,又绿湖上出”,一段是王维的“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顿时豁然开朗,有了这千古奇句。

反复打磨、锤炼也是刻意练习的方式之一,因为想要写得更好,所以就会花更多的时间和心思扑在上面,要相信不管过程如何艰难,终有一天,这份艰难,会开出花来。

08

刻意练习,不但要练习写,练习写好,还要练习怎么样才能写得好。

刻意练习必须掌握的3F原则: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纠正(fix it)。

有一本书的名字就叫《刻意练习》,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认知复杂性高与认知复杂性低的学习活动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隐性知识的多少与比重。

隐性知识,大有”功夫在诗外”的意思。

这隐性知识的积累,也是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的关键。

其实,不止是写作,从事其它工作也一样,隐性知识的存在,都是持续阅读和刻意练习才能带来的。

阅读,练笔,生活上的点点滴滴,工作上的有所成长,感情上的百转千回,尽量当时记录下来,否则,过了那个时候,再回头去记,感觉就不一样了。

不犯懒,不拖延,有意识地去阅读,去练习,慢慢地,你就发现自己会写了。

我今天就说到这儿,谢谢大家!

文/平平

作者简介:平平,本名王志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