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自传连载】自叙人生路 | 第十五章 重返机关

第十五章 重返机关

文/仇叶祥

1989年初,徐自读同志任县供销社主任,把我调回秘书股,并由原来的副股长提升为股长。
重新上任后,人生阅历丰富了,写作功底比以前扎实了,身体早已恢复健康,精神更加饱满,工作热情高昂,秘书股工作干的得心应手,当年被评为全省供销社系统积极信息员。
在秘书股工作1年,因计划业务股股长调到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任经理,我被调到计划业务股任股长。计划业务股是县社最大的股室,配备了3位副股长,分别分管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副产品收购、生活资料供应工作。我主持全面工作,并兼管计划统计和物价工作。
国家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商品生产发展势头迅猛,商品逐渐丰富,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商品经营模式,由封闭式转向开放式。这时,农村已全面实行土地经营承包,农民生产热情十分高涨,部分农产品开始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茶叶、柑桔、毛竹等农副产品开始出现滞销积压。生产日用工业品的国营、集体企业仍在吃国家的大锅饭,部分商品生产跟不上农民生活、生产的需要,尤其是建材、化肥、农药、汽、柴油等。于是,就出现了紧俏商品凭计划供应,充裕商品敞开供应的“双轨”制经营模式。
县供销社计划业务股的工作,碰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编制市场需求计划,难以把握供、需双方变化情况;市场物价起落无常,难以正确指导定价。更大的难题是,人们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模式形成的观念、意识,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市场的变化。农民种什么?要问供销社,供销社难以作答。农副产品卖不出去,供销社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生产资料、高档工业消费品货源严重不足,供不应求。这时,社会上有门道的人利用人际关系,倒买倒卖国家紧俏物资,大发横财。农民买不到紧俏商品,总是抱怨供销社这条主渠道不力。当时是:紧俏商品多渠道,大家抢着经营;滞销商品单渠道,卖不出去找你供销社理论。体制和政策造成社会不公,市场无序竞争,致使供销社经营面临重重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好在计划业务股其他3位副股长都是事业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老股长。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面主动做好县社领导参谋,为供销社经营出谋划策,一面指导县属公司和基层供销社,帮助农民解决流通渠道不畅问题。努力做到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积极推销积压的农副产品;大力组织农民所需的紧俏物资,尽量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为了保证棉花、蚕茧等重要工业原料收购,主动与县工商、物价等部门配合,稳定市场、稳定物价。为了争取更多的计划外化肥、农药下乡,组织购销人员跑城市、进工厂,竭尽所能争取货源,以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
1990年本人会同相关公司的负责人,在县财贸办公室副主任的带领下,赴陕西省神木县推销茶叶、桔子、黄桃等水果罐头。神木县属陕西省榆林地区,与内蒙古、山西省交界,盛产优质煤炭和羊毛,与我县缔结为友好县。该县那时还没有通火车,交通十分不便。我们先坐火车到内蒙古包头市,再由神木县派车来接。一路上领略了大草原的风光,只见广袤的草原上,一条乌黑油亮的公路直通天际,来来往往的车辆,都是拉煤的货车,公路上很少看见行人和载客的车辆。偶尔见到的人影,就是几个远离家乡的蜂农。一路上很少看见村庄和人群,只有路边挂着红灯笼的酒肆,灯笼随风摇摆,发出淡淡的灯光,似乎向你诉说,这里行人稀少,生意萧条。
中午,我们来到民族英雄成吉思汗的陵园。成吉思汗陵园坐落在鄂尔多斯市伊金洛旗苏木甘德尔敖包上,距东胜市区65公里。陵园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由3座镶有彩色琉璃瓦的蒙古包墓组成,雍容大方,巍峨端庄,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分外雄壮。走进蒙古包陵园正殿,迎面是一尊高5米的成吉思汗汉白玉雕像,雕像背衬巨型中国地图,像前供有香炉,酥油灯长明不熄。周围墙壁上有共和国领导人为民族英雄题的诗词,尤其是毛泽东主席《沁园春(雪)》的词,仿佛让你看到当年这位草原英雄正在弯弓射大雕。中午在陵园旁一家饭店就餐,3元钱一碗的红烧羊肉,是我一生中吃过最好吃的羊肉,一人吃了2碗才解馋。
下午一路背着太阳向东行进,看到了塞北明代的长城。虽还是初秋季节,塞北的秋风阵阵刮来,心里感到格外凄凉。经过近十个小时的奔波,来到古城神木县,当地政府热情地接待了友好县的使者。
第二天,主人为了让我们熟悉环境,带我们登上当地名胜二郎山。攀登一级级像梯子竖起来一样的台阶,如果谁低头向下回望,那就再没有胆量向上攀登了。来到二郎山顶往下看,整个神木县城仰躺在山沟里,山沟的两头是将成熟的玉米和粟米。从山顶向远处瞭望,山坡上是一个个露天的小煤矿,乌黑的煤炭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由于缺少可种庄稼的土地,又因为一年只能种一季作物,当地人民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听说这里的老百姓,一天只吃二顿饭,农忙吃干,农闲吃稀。对友好县的使者到来,县政府还是盛情地接待了我们,羊肉泡馍、羊杂烩,小米粥、白面馍馍让你吃个够。更难忘的是陕北人民喝酒的壮举,先由出席宴会最高领导人向客人敬酒。那天县委书记、县长出席晚宴,每位领导都向客人敬酒,一人敬三杯。只要你喝过一杯,就必须喝完三杯,否则就是对敬酒者不尊。只要你喝了第一位领导敬的酒,第二位领导敬你的酒,你也必须喝三杯,如果你不喝或少喝,就视你对敬酒者不尊,以此类推,直到你喝醉为止。酒喝得越醉,证明你越够朋友义气,所有的客人都喝醉了,主人最满意。第一餐,我们不知当地风俗,喝的又是山西高度汾酒,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第二餐,我们接受教训,酒量少的人改喝啤酒。他们看到南方人能一瓶一瓶的拿啤酒吹喇叭,一个人能喝三、五瓶,一个个露出惊奇的目光。在以后的宴席上,体现出主人有高招,客人有绝活,各自不分高低,东西平分秋色。
在神木县期间,主人安排我们参观了当地的玻璃制造厂、羊毛挂毯织造厂。由于他们的原料好,制造出来的玻璃质量好。编织的全羊毛地毯,更是中外驰名。宁海县政府会议室挂的百鸟朝凤图案的挂毯,就是他们的杰作。这里出产的煤炭,更是上乘之品,据说用这种煤炭炼钢铁,不需要焦炭。神木县那个具有丰富矿产资源的地方,勤劳的人民还是捧着金饭碗饿肚子,关键的问题是受交通瓶颈的制约,若要富,必须先造路。改革开放后,神木县第一要务,就是修通铁路。几年过去了,铁路修通了,神木县的资源优势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早已挤身全国百强县的前50强。
由于当时的交通和贫穷原因,我们推销的茶叶和水果罐头,虽然是他们喜欢的食品,但无力购买,最终没有做成一笔生意。买卖不成情义在,更何况是友好县,他们派专车送我们去延安乘机,并由县政府办公室一名副主任陪同。从神木县到延安市,就是沿着当年毛主席撤离延安的路回头走,在榆林我们看到明长城的镇北台。镇北台位于榆林城岭北4.5公里的红山之上,俗称东有山海关,西有嘉峪关,中有镇北台。镇北台连着八达岭,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台。出了榆林城来到米脂县,米脂县是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的家乡,我们顺便参观了李自成纪念馆。
过了米脂县来到绥德县,一路上看到的都是塞北的黄土高坡,听到的都是当年毛主席领导延安军民,抗击日军和粉碎国民党军围剿的动人故事。进一步了解到当年解军区军民的艰辛,更加敬佩陕西人民,为中国解放事业作出的伟大贡献。
傍晚到达延安,这次陪同我们的神木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延安大学(原抗日军政大学)毕业,是个延安通。第二天安排参观毛主席在杨家岭、枣园的故居,中共“七大”会址、延安革命历史博物馆、宝塔山等名胜古迹。这位副主任讲起延安的革命故事如数家珍,每到一处都有一串串生动的革命故事,让大家很受教育。我们也亲眼目睹了那时景区、景点杂草丛生,工作人员寥寥无几,门可罗雀的凄凉景象,与当年延安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延安机场更是破旧不堪,很难联想当年伟人乘机起落的壮观场面。问起原因,这位副主任无奈的说:主要是经费不足。他还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毛主席自从当年撤出延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起来了,他老人家和中央主要领导人,都没有再来看看延安,直到1958年,周恩来总理陪同朝鲜国家领导人来延安,所乘坐的吉普车陷在泥坑里,是当地老百姓用肩膀把它扛上来。周总理当时感动的泪流满面,并感慨地说:还是延安人民好,共产党对不起延安人民!听后让人感到很不是滋味。几年后他讲的故事背景,在电影《周恩来》中再现。当我看到这组镜头时,心里就更加激动。从延安乘飞机去西安,在机场与神木县的朋友挥手告别。
在西安乘机返家途中,遭受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事件。记得那天是上午10时左右的航班,飞机从西安起飞,终点站是上海。飞机起飞1个多小时后,机身还在不停的颠簸,机上的乘客都以为是遇上了强气流,但是机窗外天空万里无云,大家正在纳闷。机舱内广播响起:飞机发现故障,决定返回西安机场,请游客们系好安全带。这时才发现飞机已在西安上空旋转,一个个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可能要发生空难了,大家都考虑着怎样写遗嘱。大约1刻钟后,飞机降落在西安机场。坐在头顶舱的老外们,急急的下了飞机,涌向机场向相关人员讨说法,照相机、摄像机围绕着飞机拍个不停。机场人员不让我们国内乘客下机,再三要求大家保持安静,等候飞机检修情况。半小时后,机舱内广播再次响起,被告知:飞机没有毛病,只是飞机腹下的行李舱门没有关好。飞机决定重新起飞,请大家系好安全带。老外们一个也没有回本机,改乘其它航班去了。飞机上的国内旅客,一个个担心毛病是否真的找准了?能否安全到达上海?2个多小时后,飞机平安到达上海机场,悬着的心总算放下来。

(未完待续)

公告

本文作者郑重申明:未经作者同意允许,任何个人和组织机构不得擅自使用.修改.改编。

作者简介

仇叶祥

仇叶祥 网名:金溪山人。1950年11月出生,宁海县梅林街道仇家村人,中共党员。1968年3月应征入伍、退役后在供销社工作。曾任县供销社秘书、秘书股副股长、干部职工学校副校长、秘书股股长、计划业务科科长。调入中国银行宁海支行后,任人事秘书科科长、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党组成员等职务。获得“政工师”“经济师”职称。近年来在《今日宁海》报上发表文章46篇,达12万多字,在《徐霞客在宁海》杂志上发表文章11篇。现为宁海县作协会员、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会员、理事、学术委员。
□编辑:木子叶寒
□ 图片:丁洁芸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