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文章 | 汪小菲不许儿子叫“粑粑”:小小男子汉如何养成?

1

前几天,汪小菲女儿奴形象被秦昊泄露,爆笑全网。

在一期综艺节目中,秦昊一人分饰四角演绎汪小菲回家后的一个小场景。

场景回放是这样的:汪小菲回到家,把女儿叫过来搂在怀里,“宝贝儿”叫个不停,十分宠溺。俨然一副女儿奴的样子。

这时儿子晃晃悠悠走过来,他比女儿小,亲密地喊了一声“粑粑”,其实这是台湾人特有的腔调,并不能说明什么。

可汪小菲觉得男孩这样说话不行,是没有男子气概的表现,对着儿子训斥道:叫什么“粑粑?给我好好说话!你要叫爸。”

结果儿子一脸委屈,只能愣愣地站在那儿。

还有一次,录制《真正的朋友》的时候,遇到台湾地震,连成人都心有余悸,更何况孩子呢。确保安全后,妈妈大S安抚起儿子来,问吓哭了没,儿子说哭了。

结果汪小菲满脸不屑:啊?你哭了啊?多大点事儿,有什么好哭的。

秦昊自身也非常认同汪小菲对待儿子和女儿的不同态度,在他们的观念里,儿子就要像一个大老爷们,不能叫“粑粑”,不能哭,不能抱抱,不能亲亲,要硬气,要坚强,不能脆弱

不。那些都不是男子汉的必要条件,真正男子汉是要有责任心,敢担当。而不是忽视他的感受,压抑他的情绪,拒绝关怀与呵护。

《少有人走的路》里,作者说:充满爱的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

不管家中养育的是男孩还是女孩,父母的爱都是必不可少的,爱永远是滋养孩子成长最好的养分,没有之一。

2
不能脆弱的男孩有多可怜

对男孩最大的残忍,就是不停地告诉他:你是个男子汉,你不可以哭。

网上有一部名为《Boys Don't Cry》的短片。

新生儿用哭来表达需求和情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这位妈妈每次面对孩子的哭闹都说:“没事,没事,不哭,不哭。”

眼看男孩渐渐长大,玩着喜欢的玩具,但爸爸总是说服他“用你强壮的肌肉把它拿起来”。

和大家玩游戏,男孩难以融入,妈妈拍着他的肩膀说:“我要你再勇敢点,好吗?”

内向的男孩独自看书,独自玩耍,当内心的孤寂涌上心头时,忍不住悲伤哭泣。妈妈却一脸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要哭,还以强硬的态度要求道:“请做个大男孩好吗?”

每当男孩表现的脆弱,不勇敢时,父母劝说的言语里时刻都给孩子传达出这样的暗示:你表现得不好,不像一个男孩子,很让我们失望。

孩子的内在感受在父母身上得不到正常的释放,最后只能寻求外在的解脱。

和同学有矛盾,他采用武力解决,以示强大。

用玩火,叛逆的方式,来展现勇敢和挑战的能力。

最后父母理想中的男子汉,走向了相反方向,内心更加脆弱,为人没有担当。

知乎上有网友提问:强迫男孩去拥有男子气概是否是残忍的?

答案是肯定的。

从古至今我们对男性的定义,就是要坚强,临危不惧,勇往直前。以至于形成了刻板印象,但凡没有做到这几点,都被判定为没有男孩的样子。

这就像要求女孩必须端庄,温柔是一个道理。

可是性别差异不足以剥夺一个人拥有何种性格、何种爱好、何种为人方式的权利,不要以性别为令箭,要挟所有男孩都要有男子气概。

真正的男孩气概不是硬着头皮往前冲,而在于内心的责任和担当。

3
做自己的男子汉

韩版《超人回来了》里,威廉是一个一直被爸爸妈妈用心呵护的男孩,获得了爱的足够能量,因此他对人对物也更有爱。

有一次,弟弟犯错,老师要教训弟弟,当被问到是否愿意代替弟弟受罚时,仅有四岁的威廉坚定地点头,然后自己上前主动卷起裤子准备受罚。

在威廉的教育方式里,没有强迫的“男子汉”,但却在爱的滋养下,依旧有着男孩子的担当和勇敢。

伊能静的儿子哈利,同样是一个没有男子气概的男子汉。

前段时间,哈利在自己个人网页上公布了一组照片。他身着女装,手上涂着鲜艳的指甲油,脸上妆容十分惊艳,姿势份外妖娆。如果不说破,许多人都以为画面里的是个女孩。

哈利女性化的装扮,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他们觉得作为一个男性,言行举止未免太过女性化,缺乏阳刚之气,言外之意是太娘了。

但作为妈妈的伊能静却不这么想,每个人都有选择爱好和个性的自由,她支持儿子勇敢做自己,不用理会他人的评论和攻击。

确实,从哈利多才多艺的实力来看,性格的倾向性丝毫不影响他成为一个优秀的青年。在伊能静晒出的绘画作品来看,高超的作画技术让人不禁为之叹服,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

不止如此,他还能歌善舞。

在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里,伊能静就曾自豪地说,自己和儿子的关系非常好,这次参赛唱的歌就是儿子给自己写的。此外,平时在家儿子也会担起做哥哥的责任,帮忙照顾妹妹。

岸见一郎在《不管教的勇气》一书中说:“孩子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期待而活。”

不禁感叹伊能静的教子观真的很棒,她懂得尊重孩子的特性与不同,鼓励孩子勇敢做自己,而不是强逼他成为世人眼中的男子汉,这才有了哈利勇敢展示自己的底气。

4
让男孩成为自己的奇迹

电影《奇迹男孩》堪称养育男孩的典范。

由于遗传问题,小男孩奥吉从小面部畸形。除了家人,他从来不敢和外人接触,只要踏出家门,他就一定要带上事先准备好的宇航员头盔。

刚开始几年的学业也是在家里完成的,妈妈全职在家,担任奥吉的家庭教师。

他们从来不要求奥吉必须勇敢,也从不说“男孩不能哭”的话,而是教导他表达自己的情绪。

父母尊重孩子的观念在奥吉正式进入校园后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面对第一次上学,他心里害怕的不得了。

家人送他到校门口,停下来。爸爸蹲下身摘下头盔,非常理解地对奥吉说:刚开始你可能会感到很孤独。在众人异样的眼神中,奥吉坚定地走进了校园。

面对同学们的嘲笑和讥讽,回到家的奥吉沉默不语,甚至发脾气。爸妈没有埋怨孩子,与之对抗,而是接受他的情绪。

面对独自在房中哭泣的儿子,妈妈告诉孩子:会没事的。你一点也不丑,因为我最了解你。

她继续开导孩子:每个人的脸上脸上都有印记,心灵这张地图给我们指引前方的道路,而外外貌这种地图则记录我们走过的路途。这张地图从来都不丑陋。

在家人的关怀和呵护下,奥吉在学校渐渐受到欢迎,他交到了属于自己的朋友,学会了如何勇敢,如何为朋友挺身而出。

学校毕业典礼上他被校长评为优秀毕业生,获的奖章。

那一刻他悄悄对妈妈说:谢谢你让我上学,现在我很开心。

教育家史蒂夫在《养育男孩》一书中写道:

“男孩成长为坚韧、有责任感的男人,需要坚定、友善的领路人。父母要为儿子扬起生命的风帆,开辟精彩的人生航程。”

电影中,妈妈说:奥吉,你真的是个奇迹。其实奥吉的奇迹正是来自父母坚定、友善的引领,为孩子开辟出了精彩的人生。奥吉的父母才是真正的奇迹。

所有的花都有各自的花期,所有的男孩都有属于自己的奇迹,就看父母愿不愿为孩子努力。

作者简介:钱韵  一个追求自我成长的妈妈,爱幻想,有梦想,用心感受生活的点滴,用文字唤醒生命的音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