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姑娘|竹林居夜话

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在那样贫穷的日子里,我的五个姐姐妹妹都上了学堂,实属不易。竟然还出了个大学生,更是喜出望外。这是大妹林湃的光荣,父亲的光荣,“竹林居”的光荣。可有谁知,这个大学生当的,竟有那么多的酸甜苦辣。

大妹小时候爱哭,总得抱着,一放下就哭,“依依呀呀”婉转如歌,像“唱片”一样,得了个昵称“机器曲”。长大以后,变得坚强、寡言、“内向”。

懂得来之不易,大妹从小便刻苦读书,成了潮安二中的高材生。1965年即将高考,学校礼堂张贴了许多高校的招生广告,大妹与同学看得眼花缭乱,不知报考哪个好。工科类的,将来离不开摆弄器械,怕女的干不了。都说中山医学院不错,适合女生就业。虽是热门,按她的成绩也没问题,可一想到当医生要拿手术刀,白晃晃、血淋淋的,大妹就害怕。不难理解,她从小柔弱、胆子小。
大妹突然被华南农学院的招生广告吸引。其中介绍蚕桑系,大妹想到家里果园那棵桑椹树,想到与同学一起养蚕玩的情景。更吸引她的是,女蚕桑工作者称为“蚕姑娘”。多么动听多么富有诗意的称呼啊!想象着可爱的蚕儿、洁净的环境、优雅的工作,她心动了。回家便在报考表上填上第一志愿:华南农学院蚕桑系。
高考张榜时,大妹的第一志愿被第一批录取。按成绩,可以考上中山医学院,同学为她惋惜,甚至不解:农学院有什么意思。作为农民子女,大妹觉得挺好,愉快来到了省城,走进了大学堂。
我们部队的领导机关在广州,我有机会去看望她。车出繁华市区,向着无边的原野驶去,望着车窗外稻田翠绿,池塘如镜,仿佛行走在可爱的家乡。蚕桑系在学院僻静的一隅,有养蚕的场所,紧连着校外的田园风景,大妹的学习环境很好。
遗憾的是,他们这届大学生,前途并不平坦。平静的大学生活刚度过一年,暴风雨来了,学校停课,大学生变成了“红卫兵”。大妹这个“蚕姑娘”,能经受得了这样的转折吗?一天,我读着她的来信,心里一阵阵发紧。她说,他们正在“大串联”,先上井冈山,然后上北京,一路都是“串联大军”,得露宿,得涉水、扒火车,还会遇到“武斗”……派性斗争激烈时,部队一度介入,那情景我见过。大串联风霜、饥渴、枪弹无情,为此我十分担心。后来失联了,不知他们在哪儿“闹革命”。折腾一阵之后,农学院的学生这才想起:“我们大学还没有毕业,怎么办?”
正好新的号令下来:“复课闹革命”。大妹他们回来了。回到校园,学校还不成样子。没有规划,蚕桑系也没有恢复。复课时可以重新选择专业。同学们说,大学还没有读到什么,出去怎么工作,必须来点实用的。看到有设计、绘图、拖拉机驾驶专业,女生说:“那我们就学开拖拉机吧!”当时,“女拖拉机手”很风光,林湃这个“蚕姑娘”改当“女拖拉机手”。
一接触很失望。没规划,乱读一气,教材还是油印的,对于女生,拖拉机也不那么好驾驭。趁蚕桑系恢复,大妹赶紧回去继续她的“蚕姑娘”梦。
没读多久,又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大学生也不例外。大妹他们再次离开校园,来到粤北的苦地方——韶关地区的翁源。分成两个小分队,开始了繁重的劳动。早上空腹去担石头,回来喝点粥又去干别的活,中午回来吃地瓜。接着,又来到各个生产队,每个同学到一户贫下中农接受再教育。
半年之后,他们回到学校,开始毕业分配。这时,班里要挑选两名根正苗红的学生,到“边防区”宝安和珠海。大妹被选上了,去了宝安。广东各学校分来的大学生,先集中县城学习。之后,她分配到了南头中学。当时,这个学校只剩高中部,初中部的教师都到小学支援“戴帽中学”,她又分到了大兴小学初中部。除了语文之外,数学、物理、化学、美术样样都教。学校是座小庙,啥都没有,吃饭都成问题,被分到一学生家“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户人家每个星期天都要上山割草,得跟着去,一周没一点歇息时间,实在难熬,便向学校提出,在学校旁边的罐头厂“搭食”。同事都是民办教师,放学后还在教室里改作业,大妹不好意思太早去吃饭,却又饥肠辘辘……
最终,没能当上“蚕姑娘”,美梦随风去吧!边防区的日子是苦的,也不怕。让大妺难以忍受的是,那句没有少听的话。在县城集中学习时,她便真真切切地听到——“你们是资产阶级教育路线培养的臭知识分子,要好好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梦中的“蚕姑娘”,美丽端庄,头上却被戴上“臭帽子”!
(0)

相关推荐

  • 跨越百年,揭秘杭州名校的前世今生!有你的母校么?

    江南自古多才子 杭州,这个历史文化名城 坐落着多所百年名校 犹如启明星一般 照亮无数学子的未来 孤山 (摄影 | 郑从礼) 求是书院.蚕学馆.养正书塾 惠兴女学堂.浙江两级师范学堂 这些创建于清末的新 ...

  • 郭新荣 :我的求学生涯

    作者:郭新荣 四十年前,我考入山西省长治农校蚕桑专业学习.回想起那段求学经历,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真切体会到"时间如电闪,日月如水流"的时间穿越感. 01 1979年 ...

  • 明朝轰动全国的“蚕神杀人事件”,是神灵下凡,还是另有隐情?

    明朝神秘"蚕神杀人事件",究竟是怎么回事,蚕神真的显灵了吗? 蚕丝是丝绸的主要原料,在明代的经济生活中,丝绸的地位十分重要.尤其是江南地区,养蚕和种桑树已经告别了小农经济,变为商品 ...

  • 嵌瓷“斗工”卢芝高|竹林居夜话

    春暖花开,兴匆匆回故乡潮州采风,直奔刚刚获得"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称号的老家金石镇.潮安区宣传部副部长李仲昕是"金石女婿",说起金石的文化亮点如数家珍.说到常见 ...

  • 洽济小庐|竹林居夜话

    绘图:郑鹏 亲人微信群,是我们在云上聚会聊天的"家". 这天,二姐发了一张照片:鸟窝.鸟儿用一根根干藤编织的鸟窝里,三颗花点鸟蛋引来一片赞叹:二姐家的老厝"燕归来!&qu ...

  • 家乡不再遥远|竹林居夜话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脑子里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家乡曾经的遥远. 因为参军,我从一个小镇来到了首都北京.那是20世纪60年代,国家贫穷,交通落后,使本来就比较远的距离,变得格外遥远.回一趟家,要坐上一天两 ...

  • 潮乐作伴|竹林居夜话

    除了潮州话,还有一种声音,会让你闻之心头一热,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那就是"潮州音乐".它是我们的"第二乡音". "锄头粪箕筐,三弦琵琶筝". ...

  • 最后的邻居|竹林居夜话

    自从父母亲移居府城竹木门,金石"竹林居"便成了"老厝".半个多世纪前,我懂事时的"竹林居",日间家家户户敝着门,夜里每个窗口都亮着灯.除了我 ...

  • 老舅“断交”|竹林居夜话

    祖母去世的时候,怕我过于悲伤,也怕我为了奔丧影响工作,瞒着我.探家再也见不到祖母,难过了好几天.又听到不好的消息:"老舅和我们断交了." 老舅和祖母感情很深.按照那个年代当地的习俗 ...

  • “走日本”|竹林居夜话

    日寇侵略我国时,地处省尾国角的潮汕地区,同样受到蹂躏.铁蹄所到之处,烧.杀.掳.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百姓只能逃跑,俗称"走日本". 日军没有从汕头登陆,而是从澄海上来,到了庵埠 ...

  • 10元钱的温度|竹林居夜话

    钱,没有温度. 亲情,有温度. 大姐在家里是"大姐头",许多事都是她在操心.操办.我参军以后,大姐经常给我写信.我如风筝信似线,仿佛没有离开家.在许许多多的信件中,有一封信让我刻骨 ...

  • 老汉“嫁大猪”|竹林居夜话

    90岁高龄的父亲结束了勤劳慈祥的一生,永远地安息了.大姐夫李兄跪拜灵前,喊了一声"岳父大人"便泣不成声.他发自肺腑赞颂了岳父的优良品质,其中说道:"您从不重男轻女,在家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