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35号作品】郑友呆 :石礳和磨面

石礳和磨面 

郑 友 呆

磨,最初叫(weⅰ)硙,到了汉代才叫磨。古老中华民族传统的磨发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从战国到东汉为早期。东汉到三国为中期。自西晋到随唐(至今)。这一阶段是磨发展成熟时期。
磨是用人力,畜力,水力三种力量而拉动运转的。靠水力的磨通常按装在水渠`边上。首先在靠水渠边另开一道渠囗,在此渠口水中间按一根中轴,中轴的底部与磨的下扇要牢牢固定住不能松动。中轴的中上部与磨的上扇貫串在一体可以转动。在中轴可转动的部位接近水位线的地方固定一个l齿轮,齿转连接一个木制水轮,汹涌奔腾的渠水冲激着水轮,水轮带动着磨的上扇,如此的构造与装制就成为一套水磨。水礳的创造,充分体现了中华古老民族的聪明和智慧。
石 磨
磨,经过历朝历代的演变,人民叫成了石磨。石磨是石匠师傅用大山里的石头凿成的。石磨,洪洞人并不叫石磨叫硙(Wei)子。看来洪洞人的叫法与古人基本是一直的,只一字之差、说明还是有依据的。
石磨正圆型分上下两扇。石磨扇面的直茎大约二尺二三寸宽,它的上扇约八九寸厚,下扇稍薄一点.周身布满了凿过的?迹。
严格地说:石磨的上下扇不一样。上扇的下面凿有纵横交错.横七竖八小拇指粗细的石凌和石壕。石磨上扇的上面凿有对称,二寸来宽的两个通洞,两洞相隔一尺来宽,这两洞是磨面时往底扇下粮食的洞眼。在上扇下面中间.再凿一个二寸来宽.二寸深的圆洞.它是石磨上扇与下扇的合母。
说了上扇说下扇。下扇的上面与上扇的下面相同.都凿有纵横交错的石堎和石壕。石磨下扇上面正中间再凿一个二寸来宽.二寸多深的圆洞.圆洞里固定一个三寸来高,带有铁套的木头轴.它起着石磨上扇能转功的作用;也就是通过上扇转动磨擦而鼓捣出面粉的。
在石磨上扇侧面的一边,还得凿二寸宽.二寸深的两圆洞,两圆洞之间相距一尺二三寸宽、圆洞里各楔两个木橛儿,是固定拉磨桅杆的。整个石磨是压在下面一块正中大圆片石上,除石磨占居外,周边大约有一尺二寸来宽的面积.它叫磨盘。磨盘下面垫着二尺二三寸高.砌好的砖头或石块.眼前的它就是一套完整的石磨。
拣 簸 粮 食
在旧时期,村里人磨面首先要拣簸粮食。当时的打谷场也好,打麦场也罢,全是土场子。凡是农作物能脱粒的粮食,全是在土场上碾压出来的。你粗看土场平整干净,你再弯腰细眊,土场表面尽是些星星点点,麻麻杂杂细小的砖,瓦,沙石,炭渣渣,若不把粮食拣簸干净,就没法磨面。
淘 粮 食 
淘粮食简单。未淘前准备一个大粉盔,把粮食倒进去,再倒上适量干净水,还要用一个竹篓子,用笊篱在粉盔里来回搅动搅动,然后用笊篱把粮食捞进篓子里,如此往返两三遍就妥(好)了。头一遍漓出来的水呈土黄色水,庄户人家称淘麦水。从此凡遇到这样的浑水,并赐名,淘麦水。等竹篓里的水漓的不滴水了开始凉晒。凉晒时场地上要铺上蓆子或布单,以免粮食再次弄脏。粮食凉晒到八成干时就可以上磨磨面了。
问 石 磨
问石磨其实是借石磨。不知为何洪洞人撇开“借”字单说“问”字,也不知相传了多少代人。要说问石磨这里面暗藏着不少门道。比如村里个别户祖上留传下的磨坊,那是头等石磨。磨房就是一间宽畅的房子,拉磨,罗面全在里面,刮风下雨都不怕。而其它家户的石磨全是露天的。石磨不是按置在歪脖子枣,柳树底下就是在老槐树下面。这其码能避点风挡阵雨,夏天还可以遮片阴凉。
说到此处,还有重要的一点,将(刚)凿过的石磨不干净,必须拉一两遍牲口饲料才能用,不然磨出来的面碜牙的不能吃。
问 牲 囗 
当时代跨进一九五七,五八年时,在社会主义,党中央的指引下,全国农村普遍成立了“人民公社”。公社的下属,农村也组建了生产队,队里有了土地,自然就离不开牲口,骡子,马,牛和驴,它们除做庄稼活外,还肩负着村里家户拉磨磨面的差事。
村里家户要磨面,先得去问喂牲囗的饲养员。骡子,马是耕耙地的主力军,你就免开尊口,只有牛和驴可以用。就说牛和驴吧,有的老牛老驴口(岁数)大了,没力气自然走的慢了;可问牲口的人都想牵头快点的牛或驴。若赶到农忙时,饲养员都把口小性急的牛,驴搭配耕耙地了,让你牵头老牛或慢驴,你就是再不乐意,也只能凑合着用了。
磨    面 
过去村里人磨面,十有九对不着有磨坊的石磨,因村中就只有一座磨坊,一舨都是露天石磨。
尤其在夏,秋两季用露天石磨磨面,磨到半道时常遇到风雨天,绝不稀罕。冬天碰上下雪也是常有的事。比如,半道上遇上风雨天,就得赶紧收摊儿,等天晴了再另搭台子另开戏。最糟糕的是夏天,一开始磨面时风
小点儿还能免强着磨。过会儿风大了,就得赶紧把家里的长卷蓆筒拿来,把磨盘和罗面的地方围住。无论你把粮食拣簸,淘多干净,再遮挡,无情的风总是明目张胆地给你面里添加调料(尘土)。当然,无风无雨晴朗的天空还是很多。
后 记 
石磨磨面足有上干年的悠旧历史,从汉代一迈延续到公元后的六十年代。一九六二年村里通了电,随后,常年用人力,畜力的石磨变成了电磨。直到七十年代,在电磨的基础上又改进成钢磨。从此,石磨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
时隔六十多年后,在新时代祖国崛起,昌盛,强大人民幸福安康的日子里,人民把遗忘沉睡了多年的石磨请到了新时代的舞台上。国内好多“农家乐”“农家院”里出现了它的身影,它不仅成为国内外游客们的一道风景,还是历史的见证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