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伤田家》

唐代: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本诗问世后,深受唐末重视。据《资治通鉴》卷载,宰相冯道向后唐皇帝李嗣源述说农民痛苦之时,就在朝堂上诵读了这首诗。

清沈德潜甚至将此诗与柳宗元《捕蛇者说》相提并论,他在《唐诗别裁集》中说此诗“言简意足,可匹柳文”。

二月蚕种始生,五月秧苗始插,哪有丝卖?哪有谷粜?居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这是“卖青”──将尚未产出的农产品预先贱价抵押。

一年衣食,是心头肉呵,但被挖去了,令人悲酸。长此以往,何时才能翻身呢?苟延残喘而已。

紧接二句用一个形象比喻:“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它通俗、平易、恰切。拆了东墙补西墙,顾得眼前顾不了将来。“挖肉补疮”,这是何等惨痛的形象!唯其能入骨三分地揭示那血淋淋的现实,叫人一读就刻骨铭心,永志不忘。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后面四句是陈情,是呼唤,是呐喊。

他可能是异想天开、不自量力的,一个寒酸的书生,居然想向君王呼喊,要他的心变成明亮的烛光,这不是很幼稚的吗?何况,那个时候大唐的君王被宦官操弄着,被军阀威胁着,自己都顾不上自己了,还能照亮别人吗?

可是,它又是最有力量的,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发出最有力的质疑,一个微小的身躯,发出最大的声响。这声音,和千年前的《硕鼠》、《伐檀》一样有力量,和百年前杜甫的《三吏》、《三别》也一样有力量。

一说起晚唐的诗,我们好像就觉得没意思,好像是篮球比赛到了垃圾时间。

可是,像聂夷中这样的诗人,他不是很红,不是很有名。他生在晚唐,为当时苦难的农人所呼喊,只要有这样的诗人存在,就没人敢无视晚唐诗歌的存在。

------END------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

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

迂夫子读诗词yufuzidsc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