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建十《山水画基础概论》——山水画的创作(二)丨三品课堂
每周三晚八点,三品课堂准时与您相见。上节课,喻建十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山水画创作的构思。本节课,老师将为我们讲解创作中物象的架构。
1985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留校任教。1993年赴日留学,1996年毕业于日本大阪教育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2003年底回国。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创作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教育部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创作的构思明确之后,客观物象的素材基本搜罗完毕,画面的意境氛围也基本确定,接下来要探讨的就是物象的架构,即构图问题。构图也就是经营位置,是创作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画面的成败。构图包括表现主体的确定、形式要素的确定和构图线的确定。
首先是表现主体的确定。在构思阶段我们讲过,初学者总想把所掌握的技巧都表现在同一张画面中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构图也是如此,不能把所有的物象都当成主体来刻画,而一定要有一个主体。古人云:“以一为之,而使七面之势倾而向之。”意思是说,不管画面多大,都要有一个占据最重要位置的主体,这个形体的体积应较大,且处于视觉的中心,是一个比较醒目的物象。创作时,大家可以适当将主体夸张,使其形体本身就能够吸引观者的眼球。之后,其他景物的构图线都围绕这个主体来搭配。不能都是主角,有主有次才完整。
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接下来要确定构图的形式要素。形式要素有很多,如大小、多少、方圆、争让等对比词,都是用来塑造形体的,但也需要我们确定一个主体,因为几十种对比词汇就是几十种构图方式,不能一股脑地全放在一个画面中,那样做肯定会乱的。把所有能想到的对比词汇都罗列出来,按笔墨和构图的属性进行归类,如笔墨方面的有干湿、浓淡、疾徐、提按、顿挫;构图方面的有长短、大小、曲直、方圆、正斜、疏密等。这时我们先不考虑笔墨,而只考虑构图的部分,从众多有关构图的对比词汇中有取舍地选择三五种,用于画面的表现就足够了。也有的初学者不知道该怎么应用这些对比,构图时单摆浮搁,物象之间没有对比,这也是不行的。没有对比就没有节奏,没有节奏就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因此一定要选择几组对比来加以表现。下一步是确定构图线。一幅画不管大小都要有一个构图的主线,即令观者不自觉地沿着作者设计的方向暗示,在画面中形成一个视觉流向,这个视觉流向反映在画面物象上就是构图线。构图线有“S”形、“V”形、“W”形以及若干种形式组合叠加形成的复合构图线。
石涛《山水册 12开(七)》
构图问题解决后的下一阶段是笔墨的设计。表现笔墨的对比词也要根据画面需要集中选择,不能一会儿泼墨、一会积墨,那样也会导致画面混乱。我们在进行构图练习的时候,同样一个构图方式可用不同的笔墨设计来表现。反过来,在笔墨练习中,同样一种笔墨语言也可用不同的构图方式来解释。大家平时可自行选择构图和笔墨的搭配,多加练习以熟练掌握。
创作的准备阶段视每个人绘画水平的不同可长可短,但这个过程肯定是都要经历的,不能省略。当构图设计和笔墨设计两个部分都确定之后,就要考虑如何把写生稿变成创作的问题。首先要做的是画草稿。动笔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五代北宋巨然、范宽、董源等为代表的“经营位置”“九朽一罢”式创作,即动笔前反复构思、构图、推敲,事先设计的成分很强,这样真正动笔画时就没那么费心了。
五代 巨然《秋山问道图》
另一种是以王时敏、王原祁等为代表的从局部开始往两端扩展,逐渐堆砌物象的创作方式。与五代北宋时期的创作方式相比,这种创作要求有非常强的自我掌控能力。
清 王时敏《松壑高士图》
可能有的人临摹和写生的水平都很不错,但当想要独自创作一张画的时候,往往画出来还是像写生,而不像创作。多数的情况是因为画面内容少、缺乏意境,没有诗情画意,而只是单纯地将自然景观摆在了画面上。这表明,绘画要从开始阶段的画“技巧”,到一定程度后上升到画“修养”的阶段。画“修养”时,要经常看古人的名作,多读诗文,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将自身的学问和见识投射到画面中去,从而把画面的意境氛围塑造起来。大自然中有些场景是没有意境的,所以我们在画画的时候要加强自己的艺术修养,这是很有必要的。
创作是传统、生活、心源三位一体的。“传统”是临摹,即向古人学习;“生活”是深入生活、感悟自然,捕捉感人的场景;“心源”即心中萌发创作的想法,也包括学养的养成、艺术见识的提升等。只有想法而没有技巧不行,有技巧、有生活却没有想法也不行,所以只有三方面统合在一起的时候,创作才有可能完成。
☞表现主体的确定
☞构图的形式要素
☞山水画创作的笔墨设计
☞绘画的初级阶段
☞绘画的中级阶段
☞绘画的高级阶段
喻建十《山水画基础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