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 | 怎样化解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
/有奖读书,请从公众号菜单进入/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和子女之外,兄弟姐妹之间的血缘关系是最近的。按理说,兄弟姐妹之间应该相处得非常和谐。可是事实上呢?很多的兄弟姐妹之间关系紧张。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现象呢?在《弟子规》中,把这个原因总结了两条:一个是财物上的,另一个是语言上的。这个很好理解。兄弟姐妹长大了,就要分家过日子。无论是分家还是平时,兄弟姐妹从父母那里得到的钱财是很难平均的,这就容易发生矛盾。另外,兄弟姐妹自小一起长大,彼此之间缺乏神秘感,彼此之间难免会产生轻视的言语和态度。这也是兄弟姐妹容易产生矛盾的一大原因。
知道了原因,那怎么来规避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内容:“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这句话的意思是:对钱财看得不重要,兄弟姐妹之间自然就没有怨恨;说话时候注意忍让和包容,忿怒就会自然消失了。这里强调的是兄弟姐妹之间要相互谦让相互包容,凡事要以亲情为主。不能把钱财看得过重,更不能因为几句话而反目成仇。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人生在世,名利二字,有谁能放下名利的诱惑呢?这个方面,古人还真的为我们树立了不少的榜样。
在商朝,有一个孤竹国。孤竹国在哪里呢?就是今天的河北唐山一带。孤竹国的国王生了三个儿子。老大叫伯夷,老三叫叔齐。国君生前想把他的王位传给叔齐。等到孤竹国君去世以后,按照当时的常礼,应该长子即位。大臣们就想立伯夷当国君。可是伯夷却遵从按照父亲的遗愿,坚持要弟弟做国君。为了让弟弟当国君,伯夷逃到了孤竹国外。大家又推举叔齐作国君。叔齐却认为:哥哥不当国君,弟弟去当不符合兄弟之义。他也象大哥伯夷一样,逃走了。没办法,最后人们只好立老二继承了君位。因为伯夷和叔齐谦让国君的宝座,他们被后人尊为圣人。
伯夷和叔齐兄弟二人连国家都可以谦让,世间还有什么不能谦让呢?还有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例子:孔融四岁让梨。说的是孔融四岁的时候,有人给家里送来了一盘梨子。父亲让孔融的七个兄弟自己去拿,弟弟拿的是最大的,孔融拿的是最小的。父亲问孔融为什么要拿最小的?孔融说自己小就应该吃小的,哥哥大就要吃大的。父亲又问他弟弟拿的是最大的啊!孔融就说弟弟小,自己要让着他。四岁的孩子都能做到的谦让,我们成年人更应该能够做到。
其实,谦让不仅仅适用于兄弟姐妹之间。在对待外人的时候,适当的谦让可以获得一个好人缘,有时候还可以避免很多麻烦。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看完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是说,从千里之外来的家书只是为了一堵墙,你让对方三尺又有多大损失呢?你看,雄伟的万里长城这天依然蜿蜒曲折,但是当年建造它的秦始皇早已经不在人世了。这首诗就是劝告他的家人,不要为小事而斤斤计较,再有价值的东西也是身外之物,又何必争来抢去呢?张家人看罢来信,深深领会到张英和睦礼让、豁达明理的胸襟,立即让出三尺地。邻居看张家礼让三尺,也随即退后三尺。两家不仅仅化解了纠纷,还为过路的行人留下了一条六尺宽的通行巷道,大大方便了百姓。如今,这“六尺巷”已成为了当地的名胜。
从这些故事中,让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我们的年龄比孔融大;遇到的利益比伯夷叔齐的少;遇到的问题比“六尺巷”故事中的小,世间还有什么是不可以谦让的呢?大学士张英对邻居都能让出三尺宅基地,对兄弟姐妹,我们还有什么好争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