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油到石油,一字之差的背后有着一道道繁复的工艺流程。
在我国古代除了把石油用于机械润滑外,还用于照明和燃料。唐朝段成武所著的《酉阳杂俎》书中把石油称为“石脂水”,书中有这样一句话,“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由此可见,当时我国已应用石油作为照明灯油了。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我国古代人民对石油的认识逐步加深,对石油的利用日益广泛。到了宋代,石油能被加工成固态制成品,也就是石烛,石烛点燃时间较长,一支石烛可顶蜡烛三支。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就有用“石烛”照明的记叙。石油还是我国古代最早使用的药物之一,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曾经记载,石油可以“主治小儿惊风,可与他药混合作丸散,涂疮癣虫癞,治铁箭人肉”。
早在一千四百年以前,我国的古代人民就已看到石油在军事方面的重要性,并开始把石油用于战争。《元和郡县志》中有这样一段史实,唐朝年间,突厥统治者派兵包围攻打甘肃酒泉,当地军民把“火油”点燃,烧毁敌人的攻城工具,打退了敌人,保卫了酒泉城。石油用于战争,大大改变了战争进程。因此,石油在军事上的应用渐广。后梁时,就有把“火油”装在铁罐里,发射出去烧毁敌船的战例。我国古代许多文献,都有相当具体的记载。北宋神宗年间,还在京城汴梁设立了军器监,掌管军事装备的制造,其中包括专门加工“猛火油”的工场,毫不夸张地说,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石油的帮助。
其实只要细心观察一下石油天然气与人类的生活,就会感到震撼。石油实际上与每个人都有关系。大家每个人都坐过汽车,那么,每个人也就都消耗了石油。放在桌子上的一瓶矿泉水,其实这瓶水经过发现水源、开采、净化、装瓶、运输等环节,最后摆在人们面前,一共需要消耗三分之一瓶石油。如果是果汁,那石油消耗将足足有半瓶之多。这样说来,每个人吃、穿、住、行的每个方面,都与石油息息相关。那么每个人的一生要消耗掉多少石油呢?就穿衣服讲,即使最前卫的服装,也离不开石油中提炼的纤维。有资料显示,人一辈子平均要“穿”掉290公斤石油。再者就是塑料食品包装的安全性问题,从培育、施肥、收割到物流,再到做成可口的美味端上餐桌,全过程都离不开石油及其衍生品的参与。人一辈子平均要“吃”掉551公斤石油,就住来讲,房间里的生活装饰,让人体会到石油的无处不在,比如塑料门窗、化纤壁纸、化纤布料等,都是石油的衍生品,人一辈子平均要“住”掉3790公斤石油。那么,计算一下,每个人的一生,单从衣食住行来说,就要消耗掉8469公斤石油。
从原油到石油,一字之差,却象征着背后一道道繁复的工艺流程。这些流程凝结了人类化工行业数百年的精华结晶。实际上从原油到石油的基本途径一般为:将原油先按不同产品的沸点要求,分割成不同的直馏馏分油,然后按照产品的质量标准要求,除去这些馏分油中的非理想组分;通过化学反应转化,生成所需要的组分,进而得到一系列合格的石油产品。石油炼化比较常用的工艺流程有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加氢裂化和溶剂脱沥青等等,看到这里是不是震撼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