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探案,以及我们

记得加个⭐️星标~

过年期间看了几部电影,我的个人观影感受是:
  • 你好李焕英,很棒,应该称得上国内喜剧的最高一档水平;

  • 拆弹专家2,精彩,演技打call;

  • 刺杀小说家,中规中矩;

  • 唐人街探案3,这……NMD什么玩意儿。

我连发了两条朋友圈来说这个事儿,不是我屁话多,真的是不吐不快。

如果《李焕英》是“喜剧”的话,《唐探》最多算“闹剧”。
什么是闹剧呢?就是你看过那种特别尴尬的小品,懂我的意思吧——
演员演得贼拉费劲,底下观众一脸懵逼。
论低俗梗,不适合小朋友看;论剧情水平,又不适合成年人看。
啊,实在感人。
印象中我好想从来没写过影评。而且我这个人说笑归说笑,如果要正儿八经diss一个东西,一般来说还是谨慎的

但这回,是的,我就是在diss。
真没忍住。
这片子厉害到,从开头就莫名其妙,一路尴尬到我起鸡皮疙瘩。
以致于我中途就退场了。活了这么大,能让我中途退场的电影这是第2部,第1部是多年前的某个贺岁版喜洋洋灰太狼。
影评部分先到这里。总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但其实,我今天想说的不是影评。
整个春节期间,我买电影票时发现一件事——
口碑烂出翔的《唐探》,被各大电影院铺天盖地排得满满的,其他几部都得靠边站;更有甚者,我想看华仔的《人潮汹涌》,居然附近排片少到我好几天都对不上时间。
于是,截至目前,《唐探》位居春节档票房最高。
不说影评,说什么?
对,我想说的是:喂投。
就是在这个时代,我们接收到的大量信息,是被挑选出来的我们“喜欢”的信息,比如头条和抖音的推荐算法;而有时候,我们还要被迫接受甚至都称不上喜欢的信息,比如《唐探》。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被信息强行喂投。
于是,经由背后的一系列推手运作,烂片就能被我们选择。
因为你打开手机满屏都是它,它能以最高频率在我们眼前展现。
前几天招财大牛猫都感慨:
想想这次春节档,5.8分的唐探3票房最高,排片最多。出现这种状况资本有责任,我们每个人也有责任。
其实我不关心是谁的责任。我想做的,是把这问题指出来,让大家能看到,能觉察,然后能产生一些改变。
你想想,对于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你有多久没有主动搜索高质量信息、通过研究思考得出结论?
你想想,自己大脑中的那些重要观念,都是怎么形成的?

你怎么看待亲密关系?怎么看待两性差异?

你认为的那些“对立”,很可能来自各种网文引导。

但如果你读基于科学实验写出来的《亲密关系》,会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那些营销号主们写出来的东西,他们自己都不信。

只不过因为,对立才能引发冲突,引发冲突才能产生热点和流量。人性如此,他们琢磨得透透的,于是天天就这么写。

而你一个不小心,就被洗了脑。

所以,各种女拳师们才得以开宗立派。

两性对立是一个典型,但类似的东西还有很多。

比如,你怎么看待消费?

你怎么看待加班?

你怎么看待职业?

你怎么看待财富?

你怎么看待房产?

你怎么看待股票?

这些观念都在无形中影响着你每一天的生活,你省吃俭用去买了包包买了手表,你玩命加班因为这是奋斗者的精神,你倾尽全家积蓄买了房子,又或者你卖了房子投了股票……

这些选择并没有哪个是绝对“正确”,哪个是绝对“错误”。

真正重要的问题是:这些选择,你是怎么做出的?

依据是什么?

有哪些观念和决策,是你真正通过主观学习研究、而且是研究高质量信息得出的?

又或者你发现,其实脑子里的很多信息,都来源不明?

你的那些重要观念,是基于什么样的信息?这些信息又基于什么样的来源?

也许你会发现,那些决定了我们人生的重要决策,背后竟有大量支撑信息是来源于——喂投。

信息影响观念,观念左右选择,而选择,就一天一天改变了人生。
这不是唐人街探案;这是我们。

推荐:

赚钱的能力(1)

一个新的「风口」

实现年入100万的一个思路

“会死吗?” “不会。”

赚钱的事和值钱的事

职场7年,我悟出的5条道理

我的2021年目标&计划

点击下方关注【个人成长之行】,后台发送“财富社群”,即可免费获得三大福利

1.  加入2200+成员的【有钱一起赚】社群;
2.《2020生财日历》,365个赚钱小锦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