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医启蒙》连载08 第四章 气机第一定律:实则开,虚则阖
气机第一定律:实则开,虚则阖
提到方向,我们讲过一个重要的概念:开阖。什么叫开阖?比如门的开与关,就是一种开阖。那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阖呢?
里面气饱足了,自然有往外扩张的势,这是“开”;里边不足,自然有往里边收聚的势,这是“阖”。这是气机自然运行的第一条定律:实则开,虚则阖。
开阖与补泻有什么关系呢?总的来说,把能量带出去是开,通常的效果是泻;把能量收回来,就是阖,通常的效果是补。但这不是绝对的,比如气机郁结或者风寒束表会形成虚实夹杂的格局,如果还不是很虚,我们常常第一步用开的方式,把气机充分透达,展开之后,人体气机才能自然阖回。
所以开阖的目的还是为了内外表里的均匀,气机的自然畅达,不是单向孤立的。
为什么我很少说补泻呢?因为补泻是最后的结果,很多时候,追求某个结果,常常会忽略人体本来的气机方向。
开阖,是人体本来的方向。由先天的体质、心质,后天的意识—行为—生活模式以及当下的气机病机决定。自然的天文地理的变化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力量。这个方向不是由医生主观可以决定的,如果医生不明白这个道理,自说自话,妄作补泻,是“以妄为常”。(见图二、图三)
经常会有人问到底应不应该刮痧,一周刮几次,泡脚泡多久,刮痧跟按摩、拍打有什么区别。作为初学者来说,先不用去考虑这些技术上的细节,而要先明白刮痧、拍打、按摩、跑步、泡澡、做下蹲、八部金刚这些方法,都属于开,包括手法很激烈的针刺、大针针灸、放血以及过多的艾灸等。
太极、适度的针灸(毫针)、适度的艾灸相对偏阖。静坐、睡觉属于阖。
所以,在你决定是练跑步还是练太极之前,最好先搞清楚自己当下的气机方向,是需要开还是阖。比如,工作一天了,很疲劳了,身体的气机需要阖;晚上九点了,身体的气机需要阖;刚做完一个紧张的项目,精神身体都需要放松,气机需要阖。
抓住大方向,是治疗和调理的第一入手处。
既然气机运行的规律是“实则开,虚则阖”,那就不是你想开就开,想阖就阖的。医生是一个配合的力量,或者说是一个观察者、参谋来协助病人的气机回复本来状态,这一点要搞清楚。医生不是主控者,只是一个帮忙的人,或者是一个给予建议的人,这一点非常重要。老师对学生也一样,只是一个帮忙的、给建议的并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发挥潜力的角色。道理是一样的。
现在普遍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不少中医和学生习惯以自己为中心,用自己习惯的方法思路,想要这样那样来帮助病人补泻,但没有考虑这个病人体质的虚实如何。
比如某个农村,土地干旱贫瘠,当地人种红薯、种玉米很多年,虽然比较贫穷,还能够维持温饱,安居乐业。来了一个领导,希望发展经济,怎么不种经济作物?赶紧砍掉,种烟草、种果树,后来发现这块地长不了这些东西。经济非但没有发展,原来的稳定也给破坏了。
同样的道理,这个人体没有开的条件,医生强行开的话,身体就有损害了,这个要重点注意。一般来说,老年人、虚弱的人、久病的人,如果已经有明显的虚象,不一定适合非常强烈的拍打、刮痧,每天都做,就更不合适了。
比如现在是秋天,秋天的气机,从一年来说,趋势是阖,这是天地气机运动的大方向。所以,开和阖,其实是一个势。所谓势,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条件,对于某个特定的人,是有特定的一个方向的。
这里说的“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条件”就是“机”,这个后面会讲。
形气神兼治与整合医学
说起三焦,你们觉得生起病来,如果病到下焦、中焦、上焦这三个层次,哪个层次的病要严重一点?
听众们:下焦。
李辛:对,下焦病。那么,一般的感冒在哪个层次?
听众们:上焦。
李辛:单纯的感冒属于上焦问题。但如果感冒七天没好,又有不想吃东西、不能睡觉、消瘦、咳嗽等症状,就有可能是中下焦的问题了。所以,感冒在中医看来,有的是上焦感冒,这个时候你看中医、看西医或者不看医生自己注意休息,它就会好。为什么呢?因为邪气在表,我们的下焦气很足,中焦气很足,上焦气也相对不弱,这时候,气机是一个什么样的方向呢?是“实则开”的方向。
比如我们这一屋子人都在,都很精神,即使有强盗到门口了,也进不来。即使进来,我们瞪他一眼,他就乖乖出去了,对不对?所以,如果感冒只是在上焦,不治也会好,就怕乱治。
很多小孩,每个月都得去一趟医院,有慢性支气管炎、鼻炎、皮肤过敏,看起来面黄肌瘦的,没什么力气,大便不调,吃东西也不正常。这样的孩子一旦感冒,就多半是中焦感冒了,因为基础体质不一样,这是中医和西医看问题的区别。中医不管病因是病毒还是细菌,他重点看你自身能量的虚实。这是两个不同的视角,可以互补。
在治疗某些传染病、急性外伤等领域,西医比中医有优势,我们可以而且已经在享受现代医学带来的健康保障了。但对于大多数病,尤其是与体质、免疫力下降有关的慢性病来说,人体需要靠自身的能量来完成修复、抗病和痊愈工作,这个部分是中医的长项。
最近几十年,在美国和欧洲形成了“整合医学”的趋势。在面对病人的时候,来自西医、中医、心理、营养、运动、康复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合作,从身体、心理、能量、精神、生活各个层面来帮助病人。这就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到了“以人”“以恢复健康” 为中心。这个健康不仅仅是身体层面,还包括心理、精神、社会生活层面,而中医最擅长的是能量—精神—生活方式的调整。
关于作者
李辛,中医师,心身医学硕士。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现任上海自道精舍、浙江天景生公益基金会顾问,法国蓝之树学会顾问。
著有《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n Approach》(《回到本源》2013年瑞士,英文版)。《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2015年立品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