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山水画写生与风景画写生之不同
论中国山水画写生与风景画写生之不同
作者:沈阳陈积夫 (水墨凡夫)
一种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并极具东方人特性和审美取向的中国山水画,却长期引用由西方人按照西方的审美理念,通过西方的透视理论建立的所谓“散点透视”学说,来解读中国传统绘画的透视关系,是不符合中国传统绘画的思维方式和透视关系。
——作者按
中国山水画的现场写生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目前还难以定论。即使古人的有关写生论述,可能与我们现在理解的写生含义也还有所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思维,去机械的理解或解读古人有些相关论述。
其实,中国古人的山水画写生,应该还是以游历式的观景方式为主,即'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看'。那时,古人的绘画工具并不像现在这 样携带方便,所以,古人多是边游、边心记,然后再按照中国山水画'意象透视'现象(“意象透视”概念是本文作者正在研究的课题,仅供参考),进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创作。可能正是这种游历式的写生创作,才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的一种独特的透视方法及创作程式和风格。
但随着近代受西方风景画写生的影响,以及现代绘画工具携带方便的发展,直接深入大自然中现场对景写生,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山水画写生形式的一种潮流。
然而,也正是这种写生形式的变化,才逐步将原本写意的中国传统山水画,变得越来越趋向于写实化了、具象化了、局限化了,很多画家似乎很难再以摆脱写生现场的具象透视关系。特别是近代受西方风景画的写生影响,在中国山水画基础上衍生了一种'场景画'画法,虽然“场景画”不是西方的风景画,但如果对山水画理解不深,就很容易将“场景画”画成水墨风景画了。
本人多年来一直在深入大自然中从事写生创作及理论研究,在现场写生中,常常发现一些写生绘画爱好者,认为“场景画”就是中国山水画写生,这是不对的,甚至,有人还专门去研究寻找古人绘画的写生场景,进行比对。有些专业画院的老师,也用中国式的风景画写生来指导学生进行中国山水画临摹教学。特别是以讹传讹的,以西方透视理论基础建立的'散点透视'之论,更是让中国传统山水画失去了本真。
中国山水画写生是在写意,它的理论是建立在'意象透视'现象的辩证关系基础上,它不是视点透视,而是视面透视。而风景画写生是在画景,它的理论是建立在'具象透视'的物理关系基础上,它是焦点透视。这两种透视基础,虽有一定的相似性,但透视方法及建立的透视理论是截然不同的,绝不能混为一谈。
如果现场写生,你要画的是中国山水画,你就应该按照中国山水画的“意象透视”方法去观察物象,去按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语言表现物象。不是说,你用了毛笔,用了水墨写生,你画的就是中国山水画了。当然,这里并不是说用水墨画风景画不好,只是说,风景画或“场景画”写生和中国山水画写生,它们的作品表现形式和欣赏品鉴方法都是不同的。就像你本来写生的是驴,你非要说是画的马,那么就很难让人去评赏了。
近期,美术界流行一句话叫,'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中国传统山水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需要创新,这是自然的,也是任何传统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任何一种时代的绘画形式,都不可能做为一种标准被固定的模式传承下去,任何一种事物及艺术形式总是要随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这种创新不能是倒退的,模仿的、刻意的,它应该具有时代特性。现今,有些中国山水画写生被演变成水墨风景画写生,这不是创新,也不是中西艺术的融合,而是中国山水画的倒退。
中国山水画需要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去生发创作灵感,去在自然界中寻找自己的笔墨语言。但中国山水画不能像画风景画那样去写生,不能被自然物象的物理透视关系所左右,否则,那就不是中国山水画了。那种以中国山水画融入了西方风景画画法就是创新的说法,是根本不成立的,是对中国山水画发展的误导。
山水画写生与风景画写生即不存在相互借鉴,也不存在彼此相融,因为,它们都有各自独立的绘画语言,虽然,它们的形式或透视现象有时有些相似。比如,在中国山水画里也存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也存在写实的画法,但不能以此就断定,现今的一些中国山水画是受了西方风景画的影响,是融入了西方的透视关系。其实,对透视现象中国古人早就有所论述,而且早于西方提出的“远近法”1000多年。只是中国山水画里的这种透视现象,并不是西方的定点透视关系,以及所谓的'散点透视'论。中国山水画里的透视,是一种'意象透视'现象,这种透视现象是具象透视理论无法解释的。比如,“远山无皴,远水无波,远人无目。非无也,如无耳”。“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派则远矣”。这些论述,其实都是中国古人最早对中国山水画“意象透视”长期观察的基本论述。还有象中国山水画里的'疏密'关系、'留白'处理、“三远法”、'远近法'以及'气势'等一些透视方法,也是西方的透视理论无法解释的,它只能用'意象透视'方法解释。就是中国绘画里的写实,也并不是西方的具象写实,而是意象“写实”。如果,我们不能清晰的区分中西绘画理论概念及所建立的透视方法,硬套西方绘画理论及透视关系,就会影响中国山水画的发展,阻碍中国绘画理论的研究。
但由于'意象透视'概念,目前还没有被中国山水画所认知,中国山水画的透视说法,还依然停留在未经雕琢的原始公理阶段,其理论还没有建立一个体系,基础更是脆弱。所以,近代以来,中国山水画早就提出的一些透视论述,便被西方先入为主的具象及科学的透视理论所怀疑、所替代、所边缘化了。然而,中国山水画是不能用科学的具象透视理论去解读的,因为,中国山水画不是自然物象的的再现,而是画家对自然界空间物象的意象表现,及对自然物象理解的再创造。它是一种哲学、是一种主观的表现艺术。
虽然,在中国山水画的写生中,看似与西方风景画有些相同的透视现象,其实是完全不同的。因为,两种透视的形成基础和叙述语言,以及所表现的方法都有各自独立的理论和审美取向。西方建立的透视关系是基于理性的基础上,是一种焦点透视,它是通过人为的技术手段,创建的一种平面透视关系。而中国山水画的“意象透视”,则是建立在一种感性的基础上,它是由于受客观环境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直观的透视现象,这种透视现象,是随客观环境的变化和画家主观上认知的程度而变化。因此,在中国山水画写生中,即使面对同一场景,不同画家所表现的作品,其画面中的透视现象也是不相同的。但风景画则不然,它在面对同一场景写生时,其透视关系是不能随画家的主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