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山水画写生与风景画写生之不同

论中国山水画写生与风景画写生之不同
作者:沈阳陈积夫 (水墨凡夫)
一种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并极具东方人特性和审美取向的中国山水画,却长期引用由西方人按照西方的审美理念,通过西方的透视理论建立的所谓“散点透视”学说,来解读中国传统绘画的透视关系,是不符合中国传统绘画的思维方式和透视关系。
——作者按

中国山水画的现场写生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目前还难以定论。即使古人的有关写生论述,可能与我们现在理解的写生含义也还有所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思维,去机械的理解或解读古人有些相关论述。
其实,中国古人的山水画写生,应该还是以游历式的观景方式为主,即'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看'。那时,古人的绘画工具并不像现在这 样携带方便,所以,古人多是边游、边心记,然后再按照中国山水画'意象透视'现象(“意象透视”概念是本文作者正在研究的课题,仅供参考),进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创作。可能正是这种游历式的写生创作,才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的一种独特的透视方法及创作程式和风格。
但随着近代受西方风景画写生的影响,以及现代绘画工具携带方便的发展,直接深入大自然中现场对景写生,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山水画写生形式的一种潮流。
然而,也正是这种写生形式的变化,才逐步将原本写意的中国传统山水画,变得越来越趋向于写实化了、具象化了、局限化了,很多画家似乎很难再以摆脱写生现场的具象透视关系。特别是近代受西方风景画的写生影响,在中国山水画基础上衍生了一种'场景画'画法,虽然“场景画”不是西方的风景画,但如果对山水画理解不深,就很容易将“场景画”画成水墨风景画了。
本人多年来一直在深入大自然中从事写生创作及理论研究,在现场写生中,常常发现一些写生绘画爱好者,认为“场景画”就是中国山水画写生,这是不对的,甚至,有人还专门去研究寻找古人绘画的写生场景,进行比对。有些专业画院的老师,也用中国式的风景画写生来指导学生进行中国山水画临摹教学。特别是以讹传讹的,以西方透视理论基础建立的'散点透视'之论,更是让中国传统山水画失去了本真。
中国山水画写生是在写意,它的理论是建立在'意象透视'现象的辩证关系基础上,它不是视点透视,而是视面透视。而风景画写生是在画景,它的理论是建立在'具象透视'的物理关系基础上,它是焦点透视。这两种透视基础,虽有一定的相似性,但透视方法及建立的透视理论是截然不同的,绝不能混为一谈。
如果现场写生,你要画的是中国山水画,你就应该按照中国山水画的“意象透视”方法去观察物象,去按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语言表现物象。不是说,你用了毛笔,用了水墨写生,你画的就是中国山水画了。当然,这里并不是说用水墨画风景画不好,只是说,风景画或“场景画”写生和中国山水画写生,它们的作品表现形式和欣赏品鉴方法都是不同的。就像你本来写生的是驴,你非要说是画的马,那么就很难让人去评赏了。
近期,美术界流行一句话叫,'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中国传统山水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需要创新,这是自然的,也是任何传统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任何一种时代的绘画形式,都不可能做为一种标准被固定的模式传承下去,任何一种事物及艺术形式总是要随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这种创新不能是倒退的,模仿的、刻意的,它应该具有时代特性。现今,有些中国山水画写生被演变成水墨风景画写生,这不是创新,也不是中西艺术的融合,而是中国山水画的倒退。
中国山水画需要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去生发创作灵感,去在自然界中寻找自己的笔墨语言。但中国山水画不能像画风景画那样去写生,不能被自然物象的物理透视关系所左右,否则,那就不是中国山水画了。那种以中国山水画融入了西方风景画画法就是创新的说法,是根本不成立的,是对中国山水画发展的误导。
山水画写生与风景画写生即不存在相互借鉴,也不存在彼此相融,因为,它们都有各自独立的绘画语言,虽然,它们的形式或透视现象有时有些相似。比如,在中国山水画里也存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也存在写实的画法,但不能以此就断定,现今的一些中国山水画是受了西方风景画的影响,是融入了西方的透视关系。其实,对透视现象中国古人早就有所论述,而且早于西方提出的“远近法”1000多年。只是中国山水画里的这种透视现象,并不是西方的定点透视关系,以及所谓的'散点透视'论。中国山水画里的透视,是一种'意象透视'现象,这种透视现象是具象透视理论无法解释的。比如,“远山无皴,远水无波,远人无目。非无也,如无耳”。“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派则远矣”。这些论述,其实都是中国古人最早对中国山水画“意象透视”长期观察的基本论述。还有象中国山水画里的'疏密'关系、'留白'处理、“三远法”、'远近法'以及'气势'等一些透视方法,也是西方的透视理论无法解释的,它只能用'意象透视'方法解释。就是中国绘画里的写实,也并不是西方的具象写实,而是意象“写实”。如果,我们不能清晰的区分中西绘画理论概念及所建立的透视方法,硬套西方绘画理论及透视关系,就会影响中国山水画的发展,阻碍中国绘画理论的研究。
但由于'意象透视'概念,目前还没有被中国山水画所认知,中国山水画的透视说法,还依然停留在未经雕琢的原始公理阶段,其理论还没有建立一个体系,基础更是脆弱。所以,近代以来,中国山水画早就提出的一些透视论述,便被西方先入为主的具象及科学的透视理论所怀疑、所替代、所边缘化了。然而,中国山水画是不能用科学的具象透视理论去解读的,因为,中国山水画不是自然物象的的再现,而是画家对自然界空间物象的意象表现,及对自然物象理解的再创造。它是一种哲学、是一种主观的表现艺术。
虽然,在中国山水画的写生中,看似与西方风景画有些相同的透视现象,其实是完全不同的。因为,两种透视的形成基础和叙述语言,以及所表现的方法都有各自独立的理论和审美取向。西方建立的透视关系是基于理性的基础上,是一种焦点透视,它是通过人为的技术手段,创建的一种平面透视关系。而中国山水画的“意象透视”,则是建立在一种感性的基础上,它是由于受客观环境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直观的透视现象,这种透视现象,是随客观环境的变化和画家主观上认知的程度而变化。因此,在中国山水画写生中,即使面对同一场景,不同画家所表现的作品,其画面中的透视现象也是不相同的。但风景画则不然,它在面对同一场景写生时,其透视关系是不能随画家的主观意

(0)

相关推荐

  • 【油画】当代著名画家吴银杉风景作品欣赏

    吴银杉,湖南株洲人.1978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毕业.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绘画研究生毕业.现为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教育部国家美术课标研制组专家,中国地名学会国际 ...

  • 中国的山水画不同于西方的风景画,它不是写...

    中国的山水画不同于西方的风景画,它不是写实的艺术,而是糅杂了画家丰富的情感,多采取现实中不可能的俯仰视角式的构图,甚至把各种名山大川的特点综合起来构筑心中的山水. 1.黄君璧 <玉山云海> ...

  • 新东方主义:landscaping与悟

    我们认为中国绘画的山水画,大部分都不是西方意义上的风景画.山水画实际上是用绘画在造风景,所以英语叫"landscaping". 我们知道绝大多数的西方风景画都是写生作品,或者基于写 ...

  • 和西洋风景写生法不同,中国山水画有自己的写生方法,飞来峰写生

    和西洋风景写生法不同,中国山水画有自己的写生方法,飞来峰写生

  • 中国山水画不主张“对景写生”,重视“游山感悟”,内在原因何在

    导言:中国山水画不像西方绘画那样,带着写生夹或油画箱蹲在大山里,一坐就是一整天,对自然山川的外在形象一五一十的忠实描摹.中国山水画家,非常重视"游山感悟",不主张"对景写 ...

  •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美学比较研究,中国画更胜一筹

    摘要: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以人的生活与实践为基础的研究,也离不开对于异域文化艺术的研究与借鉴.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由于两者在文化历史背景与审美思想意蕴方面存在着差异,我们只有全面了解掌握中 ...

  • 赞!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美学比较研究,中国画更胜一筹

    原创2021-05-31 13:44·美术研究 摘要: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以人的生活与实践为基础的研究,也离不开对于异域文化艺术的研究与借鉴.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由于两者在文化历史背景与审 ...

  •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立意区别

    "独立的中国山水画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之间(公元4世纪前后),而独立的欧洲风景画出现在17世纪的荷兰"(邵大箴<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同和异--兼论两者交融的历史.现状与前景& ...

  •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为什么不是一回事

    首先,中国的山水画,是对"风景画"的特殊表达,是中国田园山水诗歌文化的延伸.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要比人物画晚.如果说中国的人物画在汉代已经比较成熟了,但是山水画到了隋代才姗姗来迟,二 ...

  • 中国山水画写生

    来自话题 #晒晒我的写生作品 2734篇 来自话题 晒晒我的写生作品 2734篇内容 6.8万人参与 关注 更新于 04-17 打开美篇查看全文

  • 赵振川:中国山水画写生不是画风景

    我学习中国画始于1962年,当时国家遇到了大困难,我中专毕业后在家无事可做,于是决定学画.恰好当时原西安美协为培养青年国画作者成立了学员班,采用老画家带徒式的教授方法.当时,石鲁.何海霞先生及我的父亲 ...

  • 中国山水画的写生,不是对景物的客观描写

    中国山水画的写生有它自已的特点,有别于西洋画中的风景写生.中国山水画写生,不仅重视客观景物的选择和描写,更重视主观思维对景物的认识和反映,强调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反映自已的思想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