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金体《秾芳诗帖》赵佶
宋徽宗赵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亡国之君。但赵佶却是位艺术家,他自创了一种书法字体'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其书画作品分稚嫩婉约和刚劲强健两类,前者似是他早期风格,后者应是他后期的成熟书风,后期瘦劲尤为锋利,有形容为“屈铁断金”。
宋徽宗瘦金体《秾芳诗帖》赏析
宋徽宗《秾芳诗帖》,楷书,27.2×265.9cm,绢本,卷,后期风格,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秾芳诗帖》大字楷书,每列二字,共20列。这是赵佶瘦金体的代表之作。清代陈邦彦曾跋赵佶瘦金书《秾芳诗帖》:“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既是对这一诗帖的评赞,也是对“瘦金书”的艺术效果的很好概括。
附:
宋徽宗《秾芳诗》的基本笔画
此帖的横因长短的不同,各具特色。
长横
此帖的长横起笔时都在空中取逆势,笔锋触纸后顺势而行,以中锋提笔为之,至收笔处略向左上方提起而迅速以按笔向右下顿收,形成重肩。如“萼”、“翠”、“舞”等字的长横。
短横
凡短横多为左轻右重,露锋入笔,逐渐铺毫而轻顿收笔,较长横在外形上显得丰肥。如“香”、“青”、“融”等字。“融”字短横中有似长横之重肩者,比较特殊。
在字中占主笔地位的竖画往往在收笔处略提向左上方,随即向右下顿笔而收,与长横的写法一样,只是方向不同。如“化”“下”“中”等字,注意在中锋中略带侧势。
匕首撇
形如其名,这种撇外形尖利,呈三角形,多重起轻收。如“依”、“焕”等字,而如“庭”字的撇侧外形比较均称,也是一例。
柳叶撇
这种撇法写时由轻至重,然后略转侧势提锋收笔。如“丹”“青”“风”等字,这种撇的起笔处多“S”形绞锋落下,明显受到褚遂良书法影响。
捺成柳叶状也是瘦金体的一大待征,轻落入笔至三分之二处压锋捻转成柳叶状出笔,类似柳叶撇,但难度更大些。可多作练习,注意手指捻管的细微变化,如“逐”“零”“迷”等字。
瘦金体的竖钩变化多为顿笔外展再向左上方提锋钩较长,这是对褚体与薛稷、薛曜书法特征的一种夸张比。钩法中又分圆转与方折两种。如“芳”、“丹”、“化”等字。
转折
实接法
即笔锋到方折处向右下倒笔,出方肩后再转锋直下。如“如”、“逐”、“烂”等字,用这种方法转折显得厚实。
虚接法
即轻提后,再压锋形成方折直下。如“笔”、“焕”、“蝶”等字,这样的方法显得轻松虚灵。
在一个字中,实接与虚接两转折方法经常是并用的,以造成变化。如“照”、“翠”、“晚”等字。
《秾芳诗》中的点虽有形态上的差异,但写法相似,多用牵丝带出。如“依”、“径”、“翩”等字。
一帖中另一种特色点的写法是将点的外形拉长成钩形,多见于一个字的末笔为点者。如“似”、“融”、“独”等字。
一、此帖结体偏长,重心多居于字的中上方,左右及下方开张,长画较为伸展,形成疏朗中不失紧凑,潇洒中兼具法度的风格。
如“依”、“翠”、“醉”、“残”、“零”、“下”等字。
二、运用游丝牵连的行草笔势,造成笔致飞动,神完气足的意韵。
如“难”、“霑”、“似”、“照”、“霞”、“风”等字。
三、在一个字中有相同笔画平行出现时,通过用笔角度的变换与线条外形粗细形成生动活泼的对比。
如“舞”、“青”、“笔”、“蝶”、“径”、“秾”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