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传承绕不开的人物——王弼
自古以来,注释《易经》的书籍,可以说汗牛充栋。自孔子做《十翼》,传《易》于商瞿,商瞿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是孔子弟子中对《易经》最有研究的一个人。商瞿继承孔子的易学思想,经过五代传承,传给了田何。
史书记载:田何,西汉经学大师,孔子授《易》,商瞿五传至田何,秦始皇焚书,《易》赖田何口授,始得传于后世。可见,前汉的易学以田何为主,但内容如何?今天几乎已经无法完全了解。
秦汉时期的思潮,盛行天人之说,认为天象与人事有因果关系,汉代时期的另外两位易学大师孟喜和京房就承袭了这一理论,并将他们的易学理论应用到政治得失之上。他们对《易经》的注解寻求一字字的对应,显然这种方法对思想体系庞大的《易经》是不够用的。
于是他们另辟蹊径,强行发挥。孟喜、京房将特定的卦,指定为十二个月,将爻指定为日,《易经》中没有的概念,就以五行属性相关的事物代替,这样还不能解释,就将刚爻柔爻改变,甚至上下爻互换,强行使经文的字句与卦象发生关联。这种方法也不完全属于牵强附会,因为在《周易·系辞》里已经有这种阴阳变易的理论。但是这样字字对应的注解,徒然使注释繁琐复杂,造成混论,使人更不易了解。
为了反对这一风气,出现了三国魏时期的王弼的《周易注》。王弼是一位年纪轻轻就夭折的天才青年,他只活了二十三岁,但却注释了中国文化史上最著名的两部智慧之书:《老子》和《周易》。
王弼对《易经》的注释方法,着重把握经文的整体意义,只要把握住全文的含义,经文中的一字一句尽可以忽略。例如“牛”、“马”等字的出现,只不过是人世间某种现象的象征,不必一定要拘泥一事一物;卦的形象,只不过是假象,尽管有“牛”、“马”等字,如果要由卦象中去寻求根据,也是徒然枉费精神。
在王弼的易注中,随处弥漫着老子的气息,因而被后世儒家所诟病,然而,他却使混沌神秘的象数易学,重新返回宁静的人的睿智世界。
王弼的易注不仅是对《易经》、《易传》的注解,也包含了他独立的思想,我们不妨看一看他的一些注解:
在《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一句中,王弼是这样解释的:
道者何?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阴阳虽殊,无一以待之,在阴为无阴,在阳为无阳,阳以之成,故曰一阴一阳也。
翻译成白话就是:什么是道“道”呢?“道”是“无”的代名词,“无”无处不在,无处不通,一切都从“无”中生出,把它叫做“道”,但它寂然空旷,没有形体,不能描述。阴阳虽然不同,但在“无”的状态下却是一样的,在“无”的状态下,阴还不具有阴的性质,但阴又要从无中生出,阳也不具有阳的性质,但阳也是从无中产生,所以说一阴一阳是“道”。
在注释“乾卦”的彖辞时又说:
形也者,物之累也。
意思是:一切事物的形体,就是它不能永恒的累赘。
在对《系辞》“易,无思也,无为也”的注释是:
夫非忘象者则无以制象;非遗数者无以极数。至精者无筹策而不可乱;至变者体一而无不周;至神者寂然而无不应。
翻译成白话就是:只有忘掉形象的才能控制形象;不能忘掉数字的不能达到数字的极限;最精明的人虽没有占卜的筹策,但也没有事情会使他混乱;最懂得变化的人虽然只是体验“至道”,但尚能顾及一切;接近神明的人心中虽然一片虚空,但却能回应外在的一切事务。
纵观王弼的注释词句,我们或能理解他的思想:生存在世却不为生存,虽受世事束缚,当永保心灵的恬淡与满足。
有形而忘形,有物而不累于物,有生死而不被生死所苦,有世俗之事而不以世俗为念,于是生存与超越便在心灵中达到了统一。
《周易注》王弼著
■ 简要介绍 王弼,字辅嗣,祖籍山阳高平(治今山东邹城市西南),生于魏文帝黄初七年(226),卒于魏废帝齐王芳嘉平元年(249),享年二十四岁。王弼以注释《周易》和《老子》名闻于世,《易》学方面的著作有《周易注》、《周易略例》和《周易大演论》。王弼综合儒道,借用、吸收了老庄的思想,建立了体系完备、抽象思辩的玄学哲学.其对易学玄学化的批判性研究,尽扫先秦、两汉易学研究之腐迂学风,其本体论和认识论中所提出的新观点、新见解对以后中国思想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周易注》为历史上重要的周易之一。唐太宗命孔颖达等修《五经正义》,其中《周易》选用王弼注,认为“唯魏世王辅嗣之注,独冠古今”。从此,王弼《周易注》作为官方定本而流传于世。至宋代理学大家程颐、朱熹思想及哲学观点均源于王弼《周易注》。至清代官方仍以朱熹的《易本义》为科举读本,可见王弼对中国儒家影响之深远。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王弼《周易注》评价为:“平心而论,阐明义理,使《易》不杂于术数者,弼与康伯深为有功;祖尚虚无,使《易》竟入于《老》、《庄》,弼与康伯亦不能无过。瑕瑜不掩,是其定评。” |
上经乾传卷一 | |||
01卦 乾 | 02卦 坤 | 03卦 屯 | 04卦 蒙 |
上经需传卷二 | |||
05卦 需 | 06卦 讼 | 07卦 师 | 08卦 比 |
09卦 小畜 | 10卦 履 | 11卦 泰 | 12卦 否 |
13卦 同人 | 14卦 大有 | 15卦 谦 | 16卦 豫 |
上经随传卷三 | |||
17卦 随 | 18卦 蛊 | 19卦 临 | 20卦 观 |
21卦 噬嗑 | 22卦 贲 | 23卦 剥 | 24卦 复 |
25卦 无妄 | 26卦 大畜 | 27卦 颐 | 28卦 大过 |
29卦 坎 | 30卦 离 | ||
下经咸传卷四 | |||
31卦 咸 | 32卦 恒 | 33卦 遯 | 34卦 大壮 |
35卦 晋 | 36卦 明夷 | 37卦 家人 | 38卦 睽 |
39卦 蹇 | 40卦 解 | 41卦 损 | 42卦 益 |
下经夬传卷五 | |||
43卦 夬 | 44卦 姤 | 45卦 萃 | 46卦 升 |
47卦 困 | 48卦 井 | 49卦 革 | 50卦 鼎 |
51卦 震 | 52卦 艮 | 53卦 渐 | 54卦 归妹 |
下经丰传卷六 | |||
55卦 丰 | 56卦 旅 | 57卦 巽 | 58卦 兑 |
59卦 涣 | 60卦 节 | 61卦 中孚 | 62卦 小过 |
63卦 既济 | 64卦 未济 | ||
---- | |||
周易系辞(上) | 周易系辞(下) | 说卦 | 序卦 |
杂卦 | |||
附录 | |||
王弼的性理《易》及其对朱熹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