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豆沫之旅

我之前写了一篇文章,介绍老家峰峰的豆沫。大概是勾出了馋虫吧,一放假,我几个同事就要组团去峰峰尝尝豆沫,看是不是有我说得那么好。

7月10日一大早,老彭、老冀、小代、刘老师和我组成一个小型旅游团,分乘两辆车出发了。10点多到达了彭城。我看天还早,就带同事去了神麇山西侧的磁州窑艺术博物馆。当地同学老乔赶过来当导游。中午在老乔的指引下,我们六人来到山下的“胜利三下锅”吃了三下锅。“三下锅“是彭城的一道名菜,是由大锅菜精简改良过来的。饭后,我的同事对“三下锅“赞不绝口。

下午晚些的时候,我们经由西部新修的“跃峰渠观光路“,前往响堂水镇。目的就是看那里的夜景,在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映照下的一片迷离村庄。到响堂水镇天还没黑,街上人很少,店铺也大部分开着。这正是我们想要的效果,好像这整个水镇专是为我们而设的,既没有拥挤之苦,也能享受那份静谧。我们走走逛逛,逛逛走走,终于走累了,也感觉饿了,小代提议说去看看有没有卖羊汤的。于是我们前往和村老街,到了那个老地方一看空空如也,老乔说过,夏天一般不卖羊汤,本来我们还抱着侥幸的心理想试一试,这回是彻底死了心。又说喝豆沫吧,继续逛,打听了几个小吃店,都说豆沫只有早上才有。那个失望啊!手里拎着从”霍二虎熏肉“买来的猪脸和猪蹄,又沿着河道的另一侧往回走。

走了一半多路的时候,看到一家店的店招上写着“豆沫“两字,就问老板有没有豆沫。老板是一个小姑娘,忙说有有。我进店里张望了一下,没有看到印象中的盛放豆沫的大保温桶,就问她:”你豆沫呢?“她说:”现做。“我说:”那来得及吗?“她说:”也快,你们在外面先坐一会,马上就好。“我心里犯疑惑。为了不扫大家的兴,我也没说什么。在外面挑了一张桌子,木桌木长条凳,六人一围坐,把熏肉摆放到桌子中间,开始随意地边吃边聊。

过了一会,六碗豆沫端上来了,热气腾腾的。碗还是比较大的,只是上面一点青菜也没有。我们要了咸菜和醋。有同事要往豆沫里倒醋,我忙制止,说:“豆沫只能就咸菜,倒醋就不好吃了。“好像又从隔壁店里买了什么干粮,吃着干粮,喝着豆沫,就着熏肉,大家有说有笑,吃得不亦乐乎。席间,我们在争论谁的碗里豆多,谁的碗里有花生米。饭后,我对老板说:”你这豆沫里少了很多东西呀!好像没有青菜、没有炸豆腐、没有……“老板还有另外一个女的就过来絮絮叨叨,说什么天热呀那些东西放不住呀之类的话,我们也没太计较就结帐走人了。

回去的路上,我对同事说:“这个豆沫肯定不正宗,你们觉得怎么样啊?“他们纷纷表示还不错啊,挺好的。希望他们不是为了照顾我的感情而这么说的。

我们入住的是磁州窑会馆,是提供早餐的。我们为了吃豆沫,宁愿不吃免费早餐。第二天早上,我们在会馆门口向门卫打听了哪家豆沫好吃。因为我也没听明白,结果就带大家绕了一个圈子。那天早上似乎还下了点小雨。后来在彭新路靠大桥的那个三岔口路北看到一溜儿小吃店,顾客还不少。我们就找了个座坐下来,当然这回桌椅是更加的简陋。我们有要豆沫的,有要豆腐脑的,干粮有饼有菜盒子。就是没有和豆沫绝配的油条,算是一个小小的遗憾吧。这回的豆沫有青菜了,而且也有白豆腐,算是比较正宗的了。小代看到桌上有辣椒油,就问是不是豆沫里可以放呀?我说传统的是不应该放的,那辣椒油是为别的准备的,比如豆腐脑。因为辣椒油那么冲的东西是和豆沫不搭的。后来我们观察了一下周围那些吃客,还真的没有往豆沫里放辣椒油的,这就印证了我的判断。

我又打听了我小学的同学,他说十五中那个三下锅门口的豆沫好吃。第三天早上,因为要去河南林州的红旗渠玩,我们就没有去十五中的那家吃豆沫。我们这回是出门向东北走,在昨天的那个三岔口路南找了一家早餐店吃。他家的豆沫和昨天差不多,花生米好像多一点。小代说他们这家的碗是不是小点呀?我说不会吧,在一条街上做生意,老板不会用这么明显的缺点去做,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味道好不好,各人有各人的看法,而碗小大家都是做碗的一眼就能看出来。

后来,我又单独在峰峰宾馆吃了顿早餐,专门喝他家的豆沫,喝了两碗。宾馆的优点是,芝麻盐可以随便放。缺点是虽然豆沫里多了炸豆腐,这比外边小摊上的强,但是这炸豆腐条太松软,口感并不太好。

再后来,老乔在同学群里说,峰峰事故科门口的豆沫最好喝,我几次回去都没有带我去吃,算是遗憾。当然,也算是一种希望。下次找机会去吃。有遗憾应有希望,心里老存着希望不好吗?

在保定,你要吃驴肉火烧,总会看到店家标榜自己“正宗“,在窗户或门上漆上”正宗徐水驴肉火烧“或”正宗河间驴肉火烧“之类的字。但是,我发现,在峰峰,没有哪一家店标榜自己的豆沫是正宗的。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也许豆沫各家有各家的做法,各家有各家的风味吧?也许顾客也各有各的爱好,各有各的心目中的好豆沫吧?

对于我,豆沫是一种故乡的味道,是一种童年的味道,是一种深深刻印在脑海里的味道。什么是正宗?峰峰的豆沫最正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