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逐段分析(4)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本段从表达方式上看,已经和前几段截然不同了。前面几段是提建议,以及论证这些建议如何如何好,是讲道理,是以“理”服人,是议论。估计刘禅听得有点烦了:这些道理我都听了几百遍了,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能不能说点新鲜的?
于是,诸葛亮就话锋一转,那我给你讲,我和你爹的革命友谊是如何形成的吧。本段是叙事,重点在叙事过程中,努力做到“以情感人”,以诸葛亮和刘备的革命友情来感动刘禅,使他奋发图强,以明白诸葛亮的一片苦心。
首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说明了两点。一是揭示我的身份,就是一个农民,在南阳自己耕种一小片土地。什么意思呢?就是我地位低,如果没有人赏识我,我一辈子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因为从东汉开始的门阀制度极大的限制了底层士人向上流动的可能性。二是明晰了我原先的志向,我没什么大的志向,不想登高一呼应者云集,也不想合纵连横佩六国相印,能在这乱世里凑合活着就中了。这当然有自谦的成分,但主要是为下文刘备的“三顾茅庐”作铺垫。
次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说明我的人生遭际完全是因为你爹的介入而发生了改变,当然也剖白了我对先帝那份真挚的“革命友情”!请注意开头的“不以臣卑鄙”几字,暗示当时社会正常的情况是:几乎所有人会把我一个种地的老农民当成地位低下见识短浅的人而不加重视。但是刘备不跟别人一样,不因为我“卑鄙”而忽视我。这份知遇之恩多么令我感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中的“三”,说明刘备是真的诚心诚意掏心掏肺的。“咨臣以当世之事”更是看得起我,认为我是良佐之材才问我这么大的事。这是赏识。我“感激”,“感激”的就是你老爹对我的知遇之恩和赏识之情。所以我就改变了我的人生志向,答应做你老爹的马前卒,冲锋陷阵,“遂许先帝以驱驰”。最后一句,是说我的艰难历程,时间漫长。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你老爹对我那么好,我吃点苦受点罪不算啥。就希望你把我的话听进去。这一段,在我看来有三层用意:一是希望刘禅听进去诸葛亮的建议,认真完成刘备的遗愿:二是用我的具体事例落实首段的“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三是为下文自己的继续艰苦奋斗作铺垫,我这么费劲巴火拼命干革命就是为了忠于先帝和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