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与觉悟:圣诞节话佛陀与基督

思想者札记(ID: swot0101——关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期望与大家思想碰撞、心灵互动。2019年起,每周一、三、五8点发布三篇原创文章:周一发布“思想者互动群”群友的文章,周三发布本公众号主翟海潮写的思想者札记,周五发布翟海潮最新著作《企业百论:从创业到企业长青》的精选文章。

佛陀与基督,是人类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两位圣人。寺庙与教堂遍布东、西方世界,佛陀莲花座大彻大悟和基督十字架上牺牲的形象,已成为人类自救和拯救的整体象征。

如果十字架代表痛苦,那么大彻大悟则代表喜悦,佛陀的开悟与基督的牺牲恰是人类两种极限体验。基督在痛苦中期待着重生,佛陀在彻悟时忆起了痛苦。在完全倾空自身之际,两者皆透彻地领会到绝对的真实。基督,以最羞辱的死亡方式,伸展着双臂救赎人类;佛陀,以至高无上的觉悟,解脱人类之苦并渡人于彼岸。

耶稣的生平见于基督教《新约》的四大福音书,而同时期的历史文献对耶稣的生平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耶稣本人并没有声称自己是救世主,是他的门徒保罗发展出了这种主张。基督的生日在公元4世纪被最终确定在罗马历的12月25日,以对应太阳离地球的最远点(冬至),基督到底诞生在哪一天其实并无史料可循。

《新约》里说,耶稣生于公元前4年的伯利恒,他从小就知道自己的使命,曾于12岁时随约瑟和马利亚去耶路撒冷圣殿。耶稣在30岁时,在约旦河谦卑地在施洗约翰处受洗,之后召门徒开始传教,传扬福音。33岁时,耶稣被12门徒之一的犹大出卖,被罗马当局判处死刑,在耶路撒冷的城墙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耶稣死后第3日复活,多次向他的门徒显现,证明自己受天父的嘉许而掌权,并在复活后第40日升天。

耶稣在基督教里被认为是犹太《旧约》里所指的救世主(弥赛亚),大部分基督教教派相信耶稣是神子和三位一体神中的圣子。犹太教不承认耶稣是救世主,犹太教法典《塔木德》里描述,耶稣是一个玩魔法并耻辱地被吊死的私生子。伊斯兰教认为耶稣同默罕默德一样只是一位先知,是上帝的使者。上帝只有一个,犹太教称耶和华,伊斯兰教称真主。

佛陀姓乔达摩,名悉达多,是释迦部落乔达摩家族国王的儿子(佛陀被称为释迦牟尼,即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据说佛陀生在宫殿旁的花园里,乔达摩结过婚,育有一子。耶稣的父亲是一位木匠或石匠,降生在远离其家的马厩里。如果没有佛陀,世上会多一位王子;而如果没有基督,我们看到的将只是一位木匠的儿子。

乔达摩大约在29岁的时候,抛弃了世间的繁华进行了多年苦行,之后放弃了极端的苦行主义,35岁时,在恒河附近菩提树下通过冥想大彻大悟。开悟后,释迦牟尼主要在恒河流域向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人讲道。大约80岁时,释迦牟尼很可能是因食物中毒,在众弟子的环绕中,在一片祥和之中去世。

佛陀和耶稣长什么样?前人对佛陀与基督的描述,更多展现的是佛教与基督教的教义,已变为一种象征,而非佛陀与耶稣本人的真实相貌。由于缺乏人物画传统,早期的佛教经典谈到佛陀的样貌时,仅仅是想象中把宇宙之王的形象加到他身上,之后一些对佛陀相貌的描述则注重于智慧之美。

《新约》没有谈及耶稣的外貌,已知的早期描述他相貌的文字不过是赞美谦卑,谴责虚荣。公元1世纪,罗马主教克莱门特在一封信中谈到耶稣:没有值得一看的身形或外貌,也没有能让人羡慕之美。在早期教会的一位杰出神父俄利根笔下,耶稣长得“矮小、丑陋、毫无引人注目之处。”公元4世纪后,耶稣的形象开始变得俊美与伟大。

11世纪后,基督的形象日臻完美,基督像的头部被标出了3个同心圆。20世纪佛陀的头像设计,也表现出方形与三角形等几何尺寸的和谐比例。

佛陀打坐的姿态呈三角形,它象征着安稳,圆满;基督的十字架高高竖起,向左右延伸,寓意基督借自己的死救赎世人所犯的罪。基督要求人们站起来,以他的名义站起来;佛陀教导人们坐下,坐下来沉思。

佛陀的眼光看向自身,超越纷纭的存在支流,抵达世界的本性;基督的眼光朝向世界,怜悯着作为芸芸众生的个体;佛陀在成为永恒的现在,微笑着;基督从历史的支点上,喊出了他最后的话语。

佛教徒说“阿弥陀佛”,意思是佛在我心中;基督徒说“阿门”,意味着上帝与我同在。基督和佛陀分别以“原罪说”和“无常说”教导人们获得新生之路。

基督教告诉人们,人生来即有罪,只有相信上帝,用一生去忏悔、赎罪,死后才可能进天堂,否则就会下炼狱。由于不按上帝的意志行事,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变得损人利己,以获得自身的安全,因此人充满焦虑又满怀罪恶感。基督允诺将世人从罪恶中拯救出来,上帝会宽恕悔罪的人,所以要爱你的上帝,要爱邻如己。

佛陀告诉人们,世事无常,万物转瞬即逝,如雷如电,如梦如幻。而世人总是被贪欲、爱恨、虚妄等幻象所蒙蔽,包括我们自身。于是,我们便在无知之中被消耗。佛陀教导人们认识人间之苦并寻求解决之道,戒“贪、嗔、痴”,修“戒、定、慧”。佛陀相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

佛陀和基督要求我们的其实只是一样东西:我们的自我。对佛陀来说,所谓持续的、独立的自我,完全是彻头彻尾的虚妄,只有心无挂碍,放下自我,才能大彻大悟。基督要求彻底的转变,基督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使徒保罗就是这样做的,他说:“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

佛陀和基督,一个是觉悟,一个是拯救,殊途而同归。一个是向内,一个是向外,目的地是无我之境。在佛教,是涅槃,不再进入生死轮回;在基督教,是天堂,不再与上帝分离。

如果基督教是在祈求凭借救世主、绝对的神的力量来拯救人类,佛教则是深入渗透到非神的自我中,在无限广阔的自我宇宙中得到觉悟、自我拯救,即凭借自己的力量拯救自己,获得自由、平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