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邾初疆及都邑迁徙考

(一)

长期以来,人们一提邾国古都会自然地联想到邹城市的峄山,其实,古邾国建于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046年),早于鲁国,到战国后期为楚所灭,存续近800年。在邾文公迁绎之前,位于邹城市张庄镇的济宁市最高峰凤凰山下,也曾经做过邾国的都邑,与之相比,峄山作为邾国故都之一只能算作晚辈,更早的近500年的邾国历史其实都在峄山做都之前,解开古邾先都及其迁徙的奥秘是圣乡文化探源的一个重要课题。

古邾国亦称邾娄(音闾)或朱娄,后于战国时称邹。邾国初都,《春秋》《左传》作“訾娄”,《榖梁》作“楼”,《公羊》作“叢”。

为了搞清早期邾国都邑的位置及迁徙情况,民国学者王献唐曾为此写过《春秋邾分三国考》、《三邾疆邑图考》,试图从音变的角度考察古邾国都及疆域的变迁,但由于当时占有的资料和考察手段有限,邾国初都的真实位置仍然扑朔迷离。 左传载,“鲁僖公三十三年(前627年)伐邾娄,取訾娄”。訾娄即“陬”,乃邾国初都,后为叔梁紇封地,孔子生时已为鲁地。关于訾娄的具体方位史无详载,不少文章称在今曲阜市息陬(距古鲁城6公里)一带,但不见有出土文物佐证。尽管邾鲁毗邻,两国“击拆之声相闻”,只能说明邾鲁间的边界相对鲁国与其他诸侯国边界来说比较近,并不能说明两国都城紧挨。从邾鲁两国经常发生征战来看,相对弱小的邾国不会甘冒风险将自己的都城安排在鲁国鼻子底下。而应该安排在距鲁国相对较远且有屏障可守的地方。

古邾初疆在哪里?

王献唐在《春秋邾分三国》中说,邾国“故都究在何所,古无明文”。“所引栝地志诸书,古邾城在邹县东北者,皆指汉县,非指邾之故都”。在缺乏确切史料记载的情况下,出土文物特别是邾国早期官方文物,辅助以地理形势的分析,就成了推断古邾都邑方位的重要依据。

伯俞父诸器 民国《滕县志续编 卷五 金石志》载:“清道光十年(1830年),(滕县)城东北八十里凤凰岭涧沟中,出鲁伯俞父诸器,所见簠三,鬲五,盘三、匜一。”其中鬲、盘、匜、簠等铜器铭文中,皆有“邾”(鼄)字。其铭文如下: 鲁伯俞父簠(fu):鲁伯俞父作姬仁簠,其万年眉寿永宝用。 鲁伯俞父盘:鲁伯愈父作邾姬仁媵沫盤,其永宝用。 鲁伯俞父匜:鲁伯俞父作邾姬仁媵沫匜,其永宝用。

鲁伯俞父鬲(li):鲁伯愈父作邾姬仁媵羞鬲,其永宝用。 铭文中的鲁伯俞父,根据古重耳治,音同即可通用的原则,实际就是鲁懿公九年(公元前807年),夷父颜帮助鲁伯御发动政变杀死鲁君姬戏被推举为鲁国国君的鲁伯御(公元前807—796在位),时间为西周晚期。这些伯俞父诸器是鲁伯俞父给女儿邾姬仁的媵器。以鲁伯俞的爵位将女儿嫁到邾国,当然嫁给邾国的国君或太子。其居住地理当在其都城。这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凤凰山南一带曾是邾国故都。这里在曲阜古城东南数十公里,也印证了《路史·国名纪·卷丙》“一云仙源故曲阜东南四十古邾城”的说法接近正确。 鲁伯俞嫁女时间当在其成为鲁君(公元前807年)或之前,此时邾国贵族当据今天的凤凰山前一带,其年代比邾文公迁绎早约200年左右。至今凤凰山上尚有不少春秋前后寨垒柱臼等遗迹。

邾国初都是不是在凤凰山下?郦道元的《水经注》也有说法:“漷水出东海合乡县。其水西南流入邾。《春秋》哀公二年,季孙斯伐邾,取漷东田及沂西田是也。漷水又径鲁国邹山东南,而西南流,《春秋左传》所谓绎山也,邾文公之所迁。今城在邹山之阳,依岩阻以墉固,故邾娄之国,曹姓也,叔梁纥之邑也,孔子生于此”。

这里透漏出一个信息,即孔子父亲叔梁纥的封邑“陬”,曾经是古邾国故地,而且孔子生于此。这里所说的“鲁国邹山”是左传所言的古绎山,也是位于曲阜东南一带的古代邹山,不是战国时的邹山(峄山)。此处郦道元所描写的'依岩阻以墉固’的古邾城与峄山纪王城村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开阔的邾国故城特征不符,却与邹东凤凰山之阳古邾地寨垒遗存吻合,可见西周邾国文物在这一带出土与史实并不矛盾。不少人将“鲁国邹山”和后来战国“邹山”相混,原因就在于,这两个地方先后都曾是邾国故地,“鲁国邹山(今凤凰山)”是迁出地,即《左传》载鲁僖公三十三年伐邾取訾娄(陬),邾文公被迫从此出走。“战国邹山(今峄山)”是相继迁入地之一。因为邾君居住地称绎,所迁之地皆沿旧名,王献唐也持此说。类似情况如:《左传·哀公》载,邾隐公被鲁国俘虏“囚诸负瑕。负瑕故有绎”。所以这两处地方都曾称绎,邹山故又称绎山。但当初的邾国“绎山”并非今天的峄山。

显然,古代绎山并非仅指今天的峄山。郑樵《尔雅续注》:“绎山,在兖州邹县,断续20里”,与今凤凰山长度吻合,与今峄山相差极远。《初学记》引旧说:“鲁国绎山,纯石相积,连属而成山”。显然指的是凤凰山也不是今天的峄山。

那么,“鲁国邹山”又在哪里呢?郦道元所言的漷水和东海合乡县,实际就是汉代东海郡合乡县,位置就在今天山东邹城市城前镇附近,漷水即发源于这一带,在今天邹东凤凰山东南向西南流,经枣庄市山亭区和滕县最终进入微山湖。所以,郦道元所指的“鲁国邹山”就是今天的邹东凤凰山无疑。那么,郦道元所说的故邾国就在今天凤凰山之前一带无疑。

龙首铜钺 1980年3月,在邹城市张庄镇凤凰山下大律附近小彦村,发现了取子“龙首青铜钺(鑱)”。这是一件世所罕见的西周精美礼器,上有铭文:“於取子口锤铸口元乔”等九字,其中“取”加邑部“阝”即“陬或郰”,古同邹陬鄹邾等字,“取子”即邾子是邾君爵称。此物显然系某位古邾子所有。《礼记·王制》:“赐弓矢然后征,赐斧钺而后杀。”它的出土说明附近既是古邾国都邑之地。书“取”不书“邾”,可能是因周王未封而延称商爵。邾国封子爵是在齐桓公向周王说情而取得的。公元前681年,邾与齐北杏会盟加强与诸侯国的联系,提高了邾国的声望,由于邾国与齐国的结盟,邾仪父克支持桓公霸业,去各国奔走联络,曾夜宿滕国和薛国。齐桓公因此向周天子美言,于鲁庄公十五年(公元前679年),周天子授邾仪父为子爵,称“邾子”。 而在鲁伯俞父诸器时已铸为“邾”字,说明“取子”铜钺(鑱)的年代当比伯俞父诸器早,从而佐证了邾国国君居住此地的时间跨度较长,世代较多。这两组西周文物分别出土于凤凰山前大律村东和西不太远的地方,说明今天凤凰山前的大律村一带曾是邾国迁绎前,西周至春秋时期邾国君主驻跸之地,或者訾娄的真正位置就在这里。从小邾和滥均在凤凰山东南附近一带,也体现了古代亲族多就近分封的传统。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凤凰山一带在古邾国的核心地位。 邾国即邾子国,亦称邾娄,是古邹鲁地区的一个诸侯小国,其疆域大部在今天的邹城地区。许慎的《说文解字》:“邾,蜘蛛也,从黾朱声。”邾国的“邾”字,无论在西周还是春秋时期的铜器铭文中,写作蜘蛛形,即今之“蛛”字。据此,有学者认为:“由蛛字字形得知,邾国先人曾以蜘蛛为图腾,建国之后,即以蛛为国名。后来,为书写方便起见,改从邑朱声之邾字,《邾公钟》之邾字,正是这样写的。”但在凤凰(巨越)山下发现的西周时期的龙首铜钺铭文中却将“邾子”写作“取子”,相信应是当时比较正规的写法。它的时间早于春秋和其他邾国出土文物,更早于《说文解字》,这就让人对上面学者的说法产生怀疑。古邾国初封时无爵,封疆不足50周里,大约30里。当时人口稀少,应该远不足千人,加之文化落后,作为东夷人的一小部分,不可能撇开东夷凤鸟崇拜而单独形成自己的图腾崇拜。

纵观古邾国都邑的几个别称:陬、鄹、郰、叢……其中都有一个“取”部,其发音qǔ与jù相近。《论语》“子曰:'相维辟宫,天子穆穆,悉取(ju)于三家之堂’。取加邑部为郰、陬,古取通聚,所以古邾或邹又写作鄹。这也说明,古邾国其实就是由“取子国”演变来的。其实“取”古邹鲁发音ju,本就与邾相通。”至今邹东山区仍将“吃饱喝足”的“足”和“猪”、“筑”等读ju。古代邹鲁地区方言,像“轴”、“帚”等不少发走zou或zhou的字读音与邾字同,这或许说明西周时期或许邹本与邾发音相同。我们应该感谢上苍,让埋藏地下数千年的龙首铜钺重新面世,使我们找到了一把打开远古邹城起源的钥匙。

至于古邾国先称邾后称邹,概因都邑訾娄音变所致。“娄”古常假借通“屡”,如:“娄丰年”(《诗·周颂·桓》),“时上方兴功业,娄举贤良”(《汉书·公孙弘传》)。《文献通考·邾娄》说:“《春秋》娄音闾”。故早期訾娄之娄读lǚ,訾娄相拼读邾(zhū),后期将娄读lóu渐多,约定俗成,訾娄相拼读邹,到邹穆公时顺乎民俗正式改邾为邹,实际也是邾国对故地旧称的回归。 《滕县金石志》所说的凤凰岭,实际就是距滕县八十里的今邹城市张庄镇凤凰山东南余脉,早已于建国初期划归邹县管辖,许多资料不加区别地继续引用“滕县说”是不科学的。 邹东凤凰山,属先秦邹山系列,唐至清末称巨越山,之所以改名为凤凰山,原因就在于凤凰岭作为“巨越山”的支脉,过去属滕县管辖,而且在凤凰山一带,滕县的影响一直比邹县大。这从凤凰山一带寺庙碑文中也可以感觉到。在明代《重修新兴寺碑文》中,已将凤凰岭称凤凰山。由于凤凰岭与巨越山本就是一座山的两部分,加上平定白莲教时,自滕县而来的清军根据滕县的传统,将发生在巨越山的战斗上报为凤凰山战斗,从而导致了巨越山从官方文书上被更名为凤凰山。即使如此,清代仍不乏有史籍将此山标注为巨越山。民国地方政府及方志也将此山标注为巨越山。

邾国彝器 1934年,当时的滕县安上村出土邾国彝器十四件:鼎二、敦四、盘匜罍壶各二,类有文字如邾妪赢鼎。收藏在当时的省图书馆。公羊载,“夷父颜娶妪赢女为妻”,可知附近既是邾国都邑,佐证连青山南北一带曾是邾国核心区域。出土邾国彝器的旧滕县安上村就处于凤凰山前几十里,至今附近村庄多叫××营。大律石盖墓群、龙首铜钺、伯俞父诸器和安山村邾国彝器的出土地均在凤凰(巨越)山前大律村及东南几十里范围,不难让人联想其中的关联,说明古邾国君主确曾驻跸于此。

古代“女”与邾音同,“邾王城”往往书写为“女王城”,纵观邹滕几个安上村基本都处于古邾要地,“安”字中的“女”,或者隐含邾国都邑或重镇之意,当与古邾有不解之缘。

左传载,鲁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27年)夏四月癸巳鲁公伐邾娄,取訾娄,以报升陉之役。邾人不设备。邾文公在位,都城陷落后,邾国贵族仓促逃到这里,邾国军队扼守住了连青山口,获得喘息之机,六神无主一片茫然之时暂住连青山一带。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卷十九·句 》说,“邾文公迁于句绎,后氏焉”,即指此地,大概在今天滕州东北一带。左传载,鲁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27年)秋,鲁公子遂帅师伐邾。也许接连不断的打击使邾国贵族不得不踏上南迁之路。 在清道光十年(1830年)至1980年的150年时间里,如此密集地在凤凰山(巨越山)一带出土西周时期邾国国君青铜器,应该可以证明这里曾是邾国故都。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不能排除在这里曾有其他类似文物因河流改道、取土、耕耘等原因而出土,却因种种原因被遗失。

(未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