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崔偃墓志铭
唐故右清道率府仓曹参军事崔君墓志铭并序
族叔虞部郎中翘撰
君讳偃,字希言,清河东武城人。炎帝子孙,太公胤祚;郁为天下著族,人到于今称之。曾王父玄泰,益州绵竹县令。王父行温,延州刺史。考绮,益州蜀县令。清风激于万代,盛烈归乎一门。君即蜀县府君之长子也,生而忠信,居然礼乐,聿修厥德,不陨其名。弱冠明经高第,调补右清道率府仓曹参军事。储卫以清,高衢未骋。俄丁外忧去职,沉痛创巨,遂不胜丧。以开元十二年十二月廿二日卒于京师安兴里之私第。春秋三十有一、痛哉!礼之有节,率由无替,性乃因心,过哀致灭。至孝也者,崔氏云乎哉!虽顾悌绝浆,无以加也。即以其年闰十二月十七日权窆于偃师之北原。有子曰延寿,年仅总角,哭无常声。傍人陨泪,行路伤情。铭曰: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居丧之极,宁歼为至。
灭则及礼,情终合义;一闭穷泉,空留芳懿。
注:宪宗、穆宗朝有谏议大夫崔偃(或作崔郾),须与此处右清道率府仓曹参军事崔偃区别。
崔偃墓志 青石质,36厘米见方,楷书18行,行18字。盖同大,篆书3行,行3字:“大唐故崔府君墓志铭”。崔翘撰写。
崔偃弱冠中第与早世
墓志叙偃家世云:“曾王父玄泰,益州绵竹县令。王父行温,延州刺史。考绮,益州蜀县令。”检《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清河小房下有一支的世系如次:玄泰-行温-绮-镇、鹏。表载玄泰、行温的官职与墓志同,唯未记父绮职衔。表有绮二子名而不载墓志所谓长子偃、长孙延寿,缺失明显。
崔偃聪颖过人,二十岁便考中明经科,获得仕进资格,做过太子右清道率府属下从第八品下阶的小官。遭受父亲去世的沉重打击,巨痛疚怀,过哀身亡,开元十二年(724)十二月廿二日卒于长安安兴里之私第,年仅三十一。安兴坊在朱雀门街东第四街(即皇城东之第二街),自北而南第三坊。亲属由京兆迁神东都,蜿蜒九百里颠簸到偃师,以其年闰十二月十七日舁榇殡殓。适逢寒冬,卒葬时限未足一月,其行也促,其窆也速,葬事安排如此紧迫的情况在当时的墓志中还是很少见到的。葬崔偃于“偃師之北原”,以其先茔在焉。地处洛阳邙山迤东的首阳山南麓,这块风水宝地也是唐代东都、西京等居民身后的永久归宿。
宪宗、穆宗朝有谏议大夫崔偃(或作崔郾),须与之区别。
崔偃墓志的撰作者崔翘是南祖崔氏清河派嫡裔,简历勒于其子崔异墓志,所述较两唐书为详。近年《唐故银青光禄大夫礼部尚书上柱国清河县开国男赠江陵郡大都督谥曰成崔翘墓志》(天宝十年)已于洛阳出土,藏淄博拿云美术博物馆,拓本、录文已刊行。以往洛阳出土《唐太子左赞善大夫李昢墓志》(天宝十四年)云:“东京留守、礼部尚书崔翘又奏为判官。”记其曾受崔尚书擢拔。《旧唐书·崔慎由传》亦云:“曾祖翘,位终礼部尚书、东都留守。”崔翘在地方和中央的任职由墓志与文献互证其实。
就崔翘(683—750)与崔偃(694-724)的卒日逆推生年,叔长族侄十一岁。仅301字的崔偃墓志,是崔翘四十二岁时的作品,时为京官虞部郎中。
崔异家世与生平
墓志记述崔异的先人崔融(653-706),以文章显世,传列正史。科举入仕为崇文馆学士,为太子李显侍读属文,撰《启母庙碑》深得女皇武则天赞美。历任春官郎中、知制诰、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为文华美,无出其上者。凡朝廷大手笔,多由皇帝手敕,付其完成。谥号“文”,有诗文传世。两唐书记禹锡、翘履历比此墓志简略,《旧唐书》云:崔融“二子禹锡、翘,开元中,相次为中书舍人。”将兄弟合叙。《新唐书》分述云:融“六子,其闻者禹锡、翘。禹锡,开元中,中书舍人,赠定州刺史,谥曰贞。翘,礼部尚书,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成。”父子三人是清河崔氏的翘楚,大唐国家之栋梁。崔翘墓志记载的家族世系,还可以订正《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记载的讹误。
墓志叙崔异出身望族而历宦无多,虽朝履郎官外践方牧而于公事业绩含蓄其词。据有关文献记载,崔异释褐“历金城、洛阳二县尉”,前一任是由员外郎樊系早先的一个美梦所促成。樊系考取进士的情形和事先做过的一个梦吻合,因此很相信自己梦中所见情景。吏部侍郎达奚珣也很看重他,于是由校书郎上调为金城县尉,樊系却回答:“我的梦中说官职应该带个'阳’字。”事便搁下了。“其时崔异于东铨注泾阳尉,缘是忧阙,不授。异,尚书崔翘之子。遂别求换一阙”。于是达奚侍郎把泾阳县尉换给了樊系,授予父母双全的崔异金城县尉,各得其所。
千唐志斋藏近年洛阳出土的崔异之母《崔翘妻卢西华墓志》(贞元三年)述卢氏五子之名云:“秀、陟、同、异、或。”异乃第四子。《崔翘墓志》记其“有子五人:曰秀,太常寺协律郎;曰陟,詹事府司直;曰同,河南府士曹;曰异,京兆府金城县尉;曰或,左千牛”,墓志由“男异书”。则在天宝十年十月葬父之时崔异已任金城尉,时年四十六而宦运未达。洛阳师范学院藏近年洛阳出土《唐崔同妻卢谈墓志》(天宝十年),由“夫之弟异书”,这两件新发现的书法作品是其中年所作,略具颜体风骨,颇见功力。
崔异生平的最高官职是墓志首题的“使持节渠州诸军事守渠州刺史仍知本州岛团练守捉使”,与文献记载雷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云:“异,渠州刺史。”《旧唐书·崔慎由传》亦云:“祖异,位终渠州刺史。”近年洛阳出土《唐太庙斋郎崔彦宗墓志》(大和六年)述其先人云:“祖异,皇朝渠州刺史。父宪,皇任兴元府西县尉。”已往洛阳出土《唐太子太保分司东都赠太尉崔慎由墓志》(咸通九年)由志主自撰,叙其来历云:“唐朝中书舍人、国子司业、修国囗文公讳融之玄孙;礼部尚书、东都留守、赠太子太傅、成公讳翘之曾孙;尚书水部员外郎、渠州刺史、赠太子太保讳异之孙;检校尚书右仆射兼御史大夫、淮南节度使、赠太师、贞公讳从之第二子。”[25]所记可靠,且其祖的结衔是崔异墓志“入升台郎”的注脚,而赠官是后来崔慎由任宣宗宰相时的朝廷例封。已往洛阳出土《右拾遗崔舣与妻郑氏合祔墓志》(乾宁五年)云:崔舣的“曾祖异,皇任尚书水部员外郎、渠州刺史,赠太傅;祖从,皇淮南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赠太师,谥曰贞;父安潜,皇太子太师、赠太尉。”[26]对照崔异墓志葬年,同一个家族嫡系子孙的墓志在相隔百十年后的记述一致,略有繁简,盖因世族的史牒具纪,家谱代传。
文学家元结《别王佐卿序》记载:“癸卯岁,京兆王契佐卿年四十六,河南元结次山年四十五。时次山顷日浪游吴中,佐卿顷日去西蜀,对酒欲别,此情易邪?在少年时,握手笑别,虽远不恨,以天下无事,志气犹壮。今与佐卿年近五十,又逢战争未息,相去万里,欲强笑别,其可得乎?与佐卿去者有清河崔异,与次山住者有彭城刘湾,相醉相留,几日江畔!主人鄂州刺史韦延安令四座作诗,命余为序,以送远云。”[27]癸卯岁为代宗宝应二年(763),时崔异五十八岁。四五位知名文坛的俊彦、相知相交的友朋因分离而聚会,举觞话别,寂寥伤感,酬唱赠答。
有学者分析零星间接材料推测崔异于贞元中刺渠州,难以精确,现在可以据墓志改定为大历六年了。
崔异墓志由“从父兄前左补阙巨撰”,据《新表》记载,此人系异伯父禹锡之次子:“巨字为式,殿中侍御史”[29]。与崔异同为一代文宗崔融嫡孙:“孙巨,右补阙,亦有文”。是知名俊彦,为文朗练畅达。
宋代赵明诚《金石录》记载,崔巨撰有名碑四通:《唐百家岩寺碑》(天宝八年)、《唐永泰寺钟铭》(大历元年)、《唐绛州刺史李公德政碑》(大历二年)、《唐禹庙碑》(大历三年)[31]。金石涵养极深的欧阳修于治平二年(1065)跋《唐禹庙碑》云:“崔巨文传于今者绝少,皆不及此碑。”评价甚高,宋人所见仅此赖以碑刻保存的寥寥数篇。
清代陆心源编《唐文拾遗》,卷二十二有崔巨小传云:“巨,字为式。大历中右补阙、殿中侍御史。”并考证《大唐宣州刺史薛公碑》为其所作,即《全唐文》阙名《大唐宣州刺史薛公去思碑》,是崔巨作文保留于今者。在万卉争艳各挺其彩的唐代文坛,崔巨撰崔异墓志为崔氏家族醇雅丰茂,久而益辉的文华园地添加了芬芳。
唐《故右清道率府仓曹参军事崔君墓志铭并序》作者:崔翘
崔翘,唐宰相崔融之子。《旧唐书·崔慎由传》亦云:“曾祖翘,位终礼部尚书、东都留守。”“翘,礼部尚书,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成。”(《新唐书》)开元中,与兄禹锡相次为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赠荆州大都督。“有子五人:曰秀,太常寺协律郎;曰陟,詹事府司直;曰同,河南府士曹;曰异,京兆府金城县尉;曰或,左千牛。”(《崔翘墓志》)有诗三首。
【链接】同名者:(唐)谏议大夫崔偃
宪宗、穆宗朝有谏议大夫崔偃(或作崔郾),须与正文提及右清道率府仓曹参军事崔偃区别开来。
崔郾(768—836),字广略。官至谏议大夫。举进士,平判入等,授集贤殿校书郎。三命升朝,为监察御史、刑部员外郎。资质秀伟,神情重雅,人望而爱之,终不可舍,不知者以为事高简,拘静默耳。居内忧,释服为吏部员外。奸吏不敢欺,孤寒无援者未尝留滞,铨叙之美,为时所称。再迁左司郎中。
元和十三年,郑余庆为礼仪详定使,选时有礼学者共事,以郾为详定判官、吏部郎中。十五年,迁谏议大夫。 穆宗即位,荒于禽酒,坐朝常晚。郾与同列郑覃等延英切谏。穆宗甚嘉之,畋游稍简。长庆中,转给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