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中式审美,太绝了!
河南的元宵晚会“元宵奇妙夜”火了。
深夜的博物馆,一群唐妆陶俑少女苏醒了,她们提着裙摆,穿梭于不同文物,短短30分钟,没有主持人,却审美在线,精彩纷呈,美轮美奂,真是太绝了!
河南“元宵奇妙夜”
这几年,中国人的审美,频频被吐槽,网红脸,土味家居,奇葩建筑,电梯里的魔性广告,沿街招牌,毫无美感,……我们的审美,真的无可救药了吗?我看未必。 这次河南春晚和元宵晚会的出圈,不正说明,中国人不缺懂审美的人,缺的是用心。真正的中式审美,是令人愉悦的。
01配色淡一点,才高级 每看一次四川省安岳县的石窟佛像修补前和修补后的对比图,就心痛一次。 神态悲悯安详,线条流畅飘逸的佛像,被粗暴修复,浓艳的配色,毫无一丝美感可言。
其实,颜色无高低优劣之分,只看怎么用。《唐宫夜宴》里的舞蹈演员,同样的红绿配色,妆容浓艳,依然美的很高级。这里的红不是大红,绿不是大绿,而是淡了一分,颜色虽重,但不刺眼,再加上俏皮的少女和庄重的布景,一动一静,一浓一淡,美的恰到好处。
宋朝审美,更偏爱素净,《莲鹤方壶》整个舞台,云雾缭绕,淡雅干净,有种流动的飘逸之美。
人的眼睛,对色彩最为敏感,中式美学中,配色最为出彩。《红楼梦》第三十五回里,宝玉说汗巾子是大红的,莺儿就回答:“大红的须是黑络子才好看。”宝玉问“松花色配什么?”莺儿回“松花配桃红。”宝玉又追问“再要雅淡之中带些娇艳”。“葱绿柳黄可倒还雅致”。 这就是中国人最传统的配色,大胆对比,低调雅致,不管是唐三彩的热烈绚烂,还是汝窑的素净淡雅,都是和谐的。
02留白,韵味出自克制 黑为墨,白为纸,三笔两画,神韵皆出,留白,中国画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式审美的最高追求。 水墨留白,虚实相生,寥寥数笔丹青,于方寸之地勾勒天地,于无画处凝眸成妙境。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一只小舟,一个垂钓的渔翁,却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
留白不空,留白不白,以无胜有,以少胜多。这就是留白的真正意境所在。
拍摄山水风景画,若遇云雾,则有了天然的留白,浓淡得宜,令人回味无穷。中式插花,相较西方花艺,更在乎意境,一枝一叶,错落有致,有淡淡禅意。
被群嘲的土味家居,各种元素,一股脑堆进空间,笨重的红木家具,花开富贵的电视背景墙,五彩斑斓的灯光,或是土豪金的配色。因为缺少留白,好好的家,变得不伦不类。 不懂美,不要紧,只要善用留白,一样可以创造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至高境界。留白,无言的美,那一点白,留的恰到好处,令人无比神往,翩翩遐思。
03简单,就很美 提到中式审美,一定越不过宋朝。陈寅恪先生曾言: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这些年流行的极简审美,早在宋朝已达到登峰造极之境。
相传宋徽宗曾做过一个梦,梦中大雨过后,天空云破处,有一抹神秘的青色。醒后,他写下一句诗:“雨过天青云破处”。汝窑工匠依此,烧制出了冷暖适宜的天青釉,颜色淡雅,器型简洁古朴。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通体无纹,素朴至极,天青釉色干净,温润。
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
简单素朴,文雅幽静,抛却繁复,不事雕琢,宋朝的极简审美,太喜欢了。 淡极始知花更艳,纷扰尘世,多少人又压得住欲念,真正做到返璞归真。但心无机事,案有好书,渴则饮,饥则食,逃离纷扰的田园生活,始终是中国人最大的向往。 极简的中式审美,对简单质朴生活的渴求,早已融进中国人的骨血。
04中国从不缺审美,缺的是文化自信 流量为王的时代,各种晚会,请来好多流量明星,舞台做得甚是华丽,可节目内容,却越来越枯燥。 相比之下,河南的晚会,虽“寒酸”,却足够用心,国乐大师方锦龙,玩转各种传统乐器,紧跟时事的豫剧,穿着宇航服打武术的,如同古画中走出的绝美舞蹈,……
好多人看完,直呼:好想去河南旅游。因为中国文化,值得。
泱泱华夏,从不缺审美,缺的是文化自信,缺的是,把传统文化讲好的人。
最后,分享一段歌词:尘埃岂能掩芳华炎黄浩瀚沐苍霞上下五千岁月似流沙不枉魂魄入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