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象乎莫大于日月,学易既要研究太阳也要研究月亮
前面几篇文章,通过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讲清楚了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运动规律,很多历法从研究太阳的运动规律出发,这样制定的历法就叫阳历。
一阴一阳之谓道,有阳历就会有阴历。悬象乎莫大于日月,讲完太阳自然应该接着讲月亮。研究月亮的运动规律就可制定阴历。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是绕着地球公转,因为地球又绕太阳公转,所以它也会绕着太阳转。
我们知道,地球自转是沿着自己的赤道,有个赤道面。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叫黄道面,其实月亮绕地球也有一个公转轨道,叫白道面。白道面与黄道面的交角大概5.1度。
因为月亮离我们地球近,而且每个月都有一个周期变化规律。晚上的月亮也容易引起人的遐想,所以古人对月亮的观测和研究要比太阳还要深。
最先观测到的就月亮的朔望周期,月有阴晴圆缺,就跟用圭表连续测冬至日影来计算年一样,我国古代先民很早就用连续的两个朔月或望月来测定一个朔望月的周期,农历就是用朔望月作为标记一个月的单位。
并且这个周期很早就测得非常精准,春秋末期使用的《四分历》所采用的朔望周期就是29.530851,和现代测定值29.530588差得微乎其微。在古代称这个月长为朔策。
每个月的第一天叫朔日,因为朔望月的周期29.53天有个零头,我们古人很聪明,采取大月30天,小月29天的办法来解决。但是也不能做完美抵消,所以大约每隔17个月就安排一个连大月来调整。
我们的先民在长期研究月亮运行规律时发现,一个朔望月并不等于月行一周天,这里就要引用一个叫恒星月的概念了。
在前面的文章中讲过,地球上观察太阳的周视年运动,它会在天球恒星背景下运行一周,从一颗恒星位置出发再回到这个位置,就是黄道一周称之为恒星年。
同样的道理,月亮绕地球的公转,从地球上看,月亮也在天球恒星背景下运行一周,这样的时间长度叫一个恒星月。这个恒星背景同样也是二十八宿。
一个恒星月并不等于朔望月。我国古代天著作《淮南子.天文训》中就有明确记载:“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又十九分之七”。
日行一度就是指太阳在天球上运行一度,而月亮在天球上运行十三度又十九分之七。太阳转一圈是365.25日,用这个数去除十三度又十九分之七,很容易就得出一个恒星月就是27.32日。
说明我国对恒星月的认识非常早,并且通过长期观察明白,在二十八宿上的周年视运动上,月亮比太阳跑得快多了,太阳转完一圈,月亮已经转完不止十二圈。
好了,既然讲到了二十八宿,我就要讲一个重要的东西。第一,白道面和黄道面的交角只有5度,所以月亮周年视运动的轨迹离黄道不远,常常就在黄道上。
第二,大家发现没有,恒星月的时间长度是27.32日,差不多是28日,对应二十八宿,刚好是一日一宿,所以古代开始命名二十八宿就是定位月亮的白道规律。所以二十八宿就是月站,二十八宿就是二十八舍。
这是为什么?因为月亮不管是清晨还是黄昏和夜晚,月亮大多都与星星相伴在天空。可以长时间观测月亮和恒星的相对位置。
反之太阳就不行,太阳一出,星星全不见,白天星星无影踪,就是傍晚,太阳也要落山很久,天空星星才会亮起来。
所以,太阳很多时候在二十八宿的位置没办法用肉眼观测,很多时候只能通过月亮以及中星的位置来进行推算。
正因为太阳的黄道和白道穿过二十八宿,以及金木水火土五星也在黄道、赤道附近,所以二十八宿就成了古代观察日月五星运动规律的恒星坐标了。
下面我就用天文馆的软件来模拟月亮一个月在二十八宿上的运行轨迹,有太阳时,当然是软件设置成取消大气影响才能看得到星星背景。
观测点设为西安,时间就从明天7月10日开始吧,因为明天正好是农历的六月初一,朔日。
看上图,明天早上月亮刚好就和太阳在一起,它们一起位于井宿的旁边。井宿是朱雀的第一宿。
再看下图,时间来到7月17日,过了七天,而月亮刚好是落在角宿上。角宿是青龙第一宿,时间过了七天,刚好也穿过七个宿。
看下图,时间来到当月的7月22,时间过了5天,月亮到了斗宿,这是玄武的第一宿,5天时间差不多过了七宿,说明这期间月亮走得快了些。
再看下图,时间来到当月的7月30日,过了8天,这时月亮到了奎宿附近,这是白虎的第一宿了,8天时间走过七宿,说明这期间月亮走得慢了一些。快和慢是因为近地点和远地点的椭圆区别。
最后看时间来到了8月8日,这天是农历的七月初一,你看太阳又和月亮差不多走到一起,不过它们已不在井宿,而是在朱雀的第二宿鬼宿了。
时间过了一个月,第二个月初一时多了一天,所以当天的月亮就离开井宿又多走了差不多一宿到鬼宿。二十八宿月站的意义大家明白了没有?
从上面的规律我们也可发现,月亮和其它五星基本上是在黄道附近出没,这是因为它们公转轨道和黄道面差得不远。还有月亮在地平线升起或降落的时间也是连续每天有规律。大家可以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