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连天的左云边城,在劫难逃的八台子教堂
一,曾经风云变幻、战乱频繁、烽火连天的左云城
左云历史悠久,是名符其实的“长城故乡”,春秋时为北狄白羊族牧地,战国时是赵国的武州塞地,曾经风云变幻、战乱频繁、烽火连天。扑面而来的古堡气息和荡气回肠的边塞风情让你不由得对这片古战场浮想联翩。
但是从明朝特别是明朝中期俺答和明朝议和后这里渐渐成了一个好地方。
据《明史·地理志》记载:明洪武二十六年,设镇朔卫,治所即在现在的左云县城。
左云城自明朝中期俺答(内蒙少数民族首领)和明朝议和后,为内陆和内蒙古互相通商的市场,左云城内绸缎、茶叶、瓷器、皮毛等商店如雨后春笋,巨商大贾声名鹊起,经过几代人呕心沥血建设到明末已经是一片繁华景象了。
但是随后左云城遭遇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兵灾,再次让左云万劫不复,公元1649年清军鳌拜攻入左云城后,屠城三日,街巷被烧瓦砾遍地,原来城内居民万人,经过这次大屠杀,剩下的居民只有一千人了,其悲惨景象可想而知。
历史就是这样:建设者为建设呕心沥血,破坏者为破坏丧心病狂。
左云城的边塞古堡长城向人们展示了它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交汇的大千气象,而天主教八台子教堂的出现更让它成为一道独特的东西文化交相辉映的盛景。
二、多灾多难的天主教八台子教堂
如果按左云政府网站资料,八台子天主教教堂始建于1890年,但是如果按当地教堂的记载,是一位名叫张老伦神父,在1876年建设了八台子教堂,存在14年的时间差。
八台子村是建在长城边上的小村庄,因村边长城墩台数为“八”而得名。
关于张神父的资料实在单薄,他当时年纪大小、生于何地都不清楚,只知道当时教堂初建可容纳850人外,还有70余间附属建筑。他成为天主教在左云的第一代建设者。
在 1890年时,罗马教廷将山西划为北境、南境两教区,至此原山西教区撤销,北境教区由于主教座堂设太原,称太原教区。南境教区由于主教座堂设潞安,称潞安教区。北境教区由艾上杰主教管理。
八台子教堂所在地
但是,这个八台子教堂生不逢时,没过多久就赶上义和团,1900年初始的教堂被义和团烧毁。
据《左云县乡土志》书中记载,左云有个叫夏金官义和团神头,本是一个画棺材的画匠,闻当时京师有令,杀一洋人赏银五十两,杀一教士赏银四十两,兽魂附体便感觉自己有干一番惊天地泣鬼神大事业的潜能,随后和一个叫曹老五的另一个神头,两股势力遥相呼应想着发一份洋财。
他们先烧毁教堂,杀人越货好不畅快,杀死外国传教士14人、中国教徒4人,闹腾了半年,后来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光绪慈禧西逃的时候,夏金官和曹老五被斩首。他们一定感叹:这天变得也太快了吧!由此看来你一个画棺材的画匠还是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比较好,贪心太多是要付出代价的!
三,名满塞外的八台子教堂,曾是著名朝圣地
八台子教堂在1901年开始重建,建设了十多年才基本结束。这座教堂名为八台圣母堂,当年的教堂石砌砖雕,气势宏伟,充满异域风格,现残存哥特式建筑风格塔楼,就是当年遗存。文物工作者称该八台天主教堂是大同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遗存,对地区内的宗教发展和宗教建筑研究具有非凡的学术价值。
八台子村因为有着中国长城与西方教堂的并存而独树一帜,成为近代中国东西交融的历史的见证。
根据教会的资料,八台子教堂隶属于意大利教宗,重建时由意籍柏神父主持完工。重建教堂以后,八台子村天主堂逐渐成为左云、大同、凉城、右玉等地教徒活动的中心。有上了年纪的村民回忆,钟楼上的铜钟钟声能传二十多公里远。
自天主教传入中国之后,曾经形成七处天主教圣地:内蒙玫瑰营子的磨子山、山西阳曲的板寺山、河北保定的东闾、安徽的青阳、上海的佘山、山东平阴的尖山、左云八台子。名气最响的是八台子,在意大利梵蒂冈存有档案,地位是很高的。
1926年天主教由太原教区复划出朔州教区,属德国方济各会士管理。所辖区域有朔县,怀仁、山阴、应县、左云、右玉、河曲、保德、偏关、五寨、神池、平鲁、宁武、代县,繁峙等十五县。首任主教为愈广仁。
左云天主教被划为朔县教区后,意大利籍穆神父、德国神父石米德先后来到左云县鹊儿岭村,修建教堂所属房屋27间和能容纳300多人的讲堂,形成北有八台子,南有鹊儿岭的局面。
在1940年—1942年,驻八台子最后一位外籍神父,是德国的苏式德神父。
四,在劫难逃的八台子教堂
八台子教堂虽经重建,但是多舛的命运并没有改变,最终在劫难逃。
一九三七年九月十六曰,日军向左云县进犯。政府人员已于数日前撤离。十七日日军于晓十一时入城,随即开始烧掠屠杀,天主教堂也未能幸免。
解放战争时期,左云边境山岳地带,成了争夺的焦点,而八台子教堂就像天然的堡垒,成了射击的制高点,于是教堂再次遭殃,据说有部队拆除教堂木料当了取暖的劈柴,所有的文字只说毁于解放战争,却避讳部队所属,若隐若现的我们也能略见端倪了。
后来到了1967年的某一天,八台子教堂又成了封资修代表,一群串联的英雄小将们臂带红袖标,手拿镐头和铁钎来这里向它们宣战。瞬间,早已千疮百孔教堂的主堂大部分被夷为平地。
本来战天斗地的英雄们准备要把教堂消灭的片甲不留,无奈当时建造者太过实诚,塔楼部分修的十分坚固,小将们挥镐猛砸时因鲁莽居然摔死一人,可怜的孩子!惊骇之余仓皇而去。由此,留下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教堂的塔楼部分,给广大摄影爱好者留下了一个绝好的念想。
八台子教堂虽屡遭破坏,大部分建筑被拆毁,只留下一堵门楼,俗称大单巴。从残存的大单巴上,仍然保留了中西方文明交融一些重要信息。高耸的塔尖及上面工艺精湛的石雕、高贵典雅的造型,反映出西方天主教文化所蕴藏的内涵。
现存的部分被称为“大单巴”,与澳门大三巴遥相呼应,每年的8月2日为朝圣日。
八台子教堂屡遭劫难,现在只剩下孤独的钟楼残迹矗立在荒凉的山上,与残破的长城相依为伴。它就像一个大大的感叹号,宣示来人:这里,曾有呕心沥血的建设者,当然,还有丧心病狂的破坏者!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