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脉语,凭针达意

针灸治疗的灵魂在调气。那么,气怎样调?
气是人体有形结构的主人,但气本身无形可察。要调气,首先需要感知到气的变化,所赖在脉。这里举个例子,譬如关部脉弦细,是中焦气机郁闭象。考究其理,寸口脉之关部与躯干之中焦,二者位置相应,这种固有频率的相似,成为触发感应的基础。
感应的发生,一须固有频率相近,二是要动。所谓的动,无论情志抑郁或饮食寒凉,都会令中焦气机发生郁闭,即所谓动。当这种变动发生,寸口关部脉随之引起共鸣,即表现为弦细象。这是前面已经了解过的,气相感的过程。医者用心听懂气的语言,即所谓“倾听脉语”
现在,医者通过宁心,听懂了身体的语言;出于慈悲心,希望帮助身体解除困境;鉴于恭敬心,不是直接的发号施令,而是希望通过针,传递给身体一个信号:如果着力关注一下这些部位,或许中焦的气机能得到一些疏解呢?那么接下来,身体如何才能明白医者的心意呢?
针是医患间信息交流的关键。针体纤细如发丝,深入身体而无所苦。悄无声息,只因不想太过打扰。毕竟想说的话只有一句:是时候起来工作了。当然,随着对象不同,情势不同,讲这句话时,语气也会有所区别
如果是病卧在床的弱女子,需要的就是和风细雨般,满是呵护关爱的交流:是时候起来工作了吧?如果是个受到挫折的小伙子,需要的就是振奋鼓舞:兄弟,是时候起来工作了!如果是体弱多病的老人,需要的就是体贴入微,关怀备至的问询:您试试起来工作一会好不好啊?是所谓“凭针达意”。
医者的心意如此经由毫针传递出去,患者能否接收到,认可程度如何,实际效果怎样,都需要继续倾听脉语来确认,进而再次凭针达意。如此一来一往,医患间展开一场深入而细腻的交流,即所谓“随变而调气”
不过,整个调气的过程中,少不得一个前提。通俗地讲,是放松;准确地说,叫做空。仍然回到音叉共鸣的比喻。
两个固有频率相似的音叉,动其一,则另一会受到感应与之共鸣。这个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背后,有一点常被人忽视的前提,即两音叉所处,在空气中。试想将二者同置于水中,共鸣现象会怎样?再进一步,将二音叉同埋于沙土中踩实,共鸣还会发生吗?岂止是共鸣,连鸣本身都很难出现了。
这提示了一点:共鸣的发生,需要以环境的“空虚”而非“实有”为前提。实际上,如果再向前推进一步,会发现空气仍只是接近空,而非真“空”。因为实有的“空气”,对共鸣现象仍有阻碍,会令其声渐弱渐消。可以说,空,才是感应的媒介。
针灸所以调气,凭据的同样是体内气的感应。三里-巨虚部与胃肠部相应,在三里处或针或灸,其气之动,会感应于胃肠。这种感应现象,同样需要一个“空”的环境做前提。所不同的,这里的空,并非如空气般可见的空虚状态,而主要是精神层面的,或者说,心的空
理解心的“空”并不容易,不妨先对照看一下心的“有”。心里有什么呢?似乎可以有很多,有家人,有工作,有成绩。又或者说,有美,有爱,有真理。实际上,细细品味,心里有的其实只是一个“我”。当心里满是一个个“我”发出的声音:我要……患者体内气的世界就会变得拥挤不堪,犹如踩实的沙土。心的空,也就是暂时将“我”放下的状态
无疾学社,专注中医爱好者教育12年。2021年新一期针灸初阶班,正在火热招生中。欢迎对中医针灸感兴趣,又苦于没有老师指导,不得要领,缺少实践的朋友,报名学习。无疾学社,中医路上,与你同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