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时代:年轻人的吐槽乐园
译言·译眼看世界
据《光明日报》报道,2017年以来,我国脱口秀发展得如火如荼。《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等线上脱口秀综艺的热播,也带动了线下脱口秀的发展。越来越多年轻人们在下班后走进小剧场,坐在观众席上听着台上的人侃侃而谈。
在这个脱口秀时代,年轻人之所以为之所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中的轻松氛围。脱口秀演员带着些许的夸张,通过自嘲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生活的一地鸡毛中给年轻人带来一片吐槽乐园。
01
脱口秀演员的话语权
我们都认为自己选择的职业是最重要的。消防员很重要,因为他们救人于火;科学家也很重要,他们推动了人类理解和成就的极限。而脱口秀演员,作为舞台上让观众大笑之余又有所深思的角色,让我们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方式处理身边看似灾难性的事件。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他们。这样我们就能更像脱口秀演员一样思考,拯救我们的社会。
脱口秀不同于任何其他艺术形式。在音乐或戏剧中,有一些其他的东西让观众感到愉快:一个故事,一段旋律,或是演员。而在脱口秀表演中,它只是一个麦克风和一个喜剧演员,又或是多个演员轮番发言。
脱口秀能给人一种话语权。如果让每个人都能在脱口秀中一展身手——不仅仅是来自诺丁山的白人中产阶级男性,还有来自伯明翰的黑人老年妇女、来自萨默塞特的农民、住在麦尔安德的孟加拉国青少年——他们会觉得自己的话很重要,哪怕只是一瞬间。
在脱口秀舞台上,再平凡的人也值得拥有政治界巨头的自信,哪怕只有一次。而且话语很重要。没有一个脱口秀演员是一样的,因为没有一场脱口秀看待世界的角度是一样的。相反,脱口秀是非常个人化的。
02
夸张的治愈方式
很多时候,我们会无意识局限于单一视角,一味放大生活中的问题:一个适度可控的问题很容易看起来比实际情况严峻许多。我们会陷入巨大恐慌,或者感到非常危险,并以使情况变得更糟的方式做出反应。我们无意中夸大了事实。
而脱口秀则运用夸张的喜剧技巧,夸大到相比之下我们自己的想法根本不算什么。在音乐厅里,你可能会不合时宜地鼓掌;在演讲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本应严肃的事情发笑;你可能会把酒水服务员误认为东道主,或者说一些别人都认为是耸人听闻的话语。但你不可能像憨豆先生那样令人尴尬。
与他相比,你的失误必然显得小巫见大巫。这也是脱口秀喜剧的一部分安慰。它故意表演得如此夸张,以致我们自己的行为相比之下再正常不过了。
喜剧《幕后危机》把政治世界表现得无限不正常。人物完全无能,迷失或狰狞残暴。和《憨豆先生》一样,它为我们呈现了一种策略性的夸张。我们对政治和政客的绝望倾向不是简单地被认真对待,而是被放大和倍增。与《幕后危机》相比,实际的政治生活则显得相当合理和理智。我们永远不必对高官政治家感到羡慕,他们都很可怕。相比之下,我们自己的生活相当美好。
03
区分笑话和仇恨言论
脱口秀能让我们区分什么是笑话,什么又是以笑话为幌子的仇恨言论,这两者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以分辨了。无论是罗德里·科尔温·菲利普斯对吉娜·米勒的仇恨言论,拙劣地伪装成讽刺,还是特朗普使用他殴打CNN的动图,或者基本上任何从鲍里斯·约翰逊口中说出的与欧盟有关的事情。在每一次丑闻、每一次失误之后,都难免有人提出“只是开个玩笑”的辩解。
问题是,更多时候,它原本并不是作为一个笑话来呈现的,而是一个隐晦的威胁,一个潜在的仇恨言论。当有人质疑时,它就会被冠以笑话的名头。它的本意其实并不是为了逗乐或讽刺,而是为了恐吓,最终让人沉默。也许下次会有更多人能看到菲利普斯在网上吐槽的死亡威胁和种族歧视,并意识到它没有套路,也绝对没有笑点。
脱口秀演员可以在舞台上畅所欲言,有时或许还会因触犯到某些社会敏感问题而冒犯到一些群体。说真话的性情勇气诚然可贵,但如果过了头便成了以开玩笑为名义的仇恨言论,
04
以脱口秀治疗自我厌恶
与自己共处是相当困难的。我们痛苦地意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我们实际上又是怎样的人。所以,我们常常会因为自己的缺陷和失败而感到孤独。
脱口秀演员站在舞台上,当众承认他们有各种通常令我们感到尴尬羞耻的缺点。他们承认自己在公厕也会不好意思,不知道该和熟人握手还是拥抱。他们对我们通常引以为羞的缺点大方承认、欣然接受,从而缓解了我们的孤独感。
脱口秀演员的自我戏谑让我们欣慰释然,把心中积压的焦虑安全地释放了出来。他们消除了我们对自己的怪异性的秘密恐惧,以一种公之于众的方式让那些恐惧正常化,也让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更容易忍受。
迈克尔·麦金泰尔是英国的一位著名脱口秀大师,他曾在脱口秀舞台上戏谑地讲出了自己作为父亲生活中的小失败:他给孩子们穿衣穿鞋的困难,他打扫卫生时的懒惰,只希望把盘子放在“洗碗机附近”。戏谑之余,麦金泰尔又问自己,“你会在厕所附近撒尿吗?”
当然,这些往往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也正是问题的关键。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每个人都把自己生活经营得很好,但事实上并没有。而麦金泰尔则通过描绘自己的真实模样——而不是一个成年人该有的模样,为观众提供了一种缓解自我厌恶的解药,用自嘲的方式让生活中的不如意随风飘散。
我们倾向于通过浪漫的视角来看待脱口秀,把它看作一次性的笑料。但事实上,脱口秀不只注重不同个体诙谐幽默的声音,还有着宏观上的社会属性。它不仅仅是好笑而已。
脱口秀用独有的幽默视角填补了每个社会、个人的核心诉求,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自己的挫折和失望,应对围绕工作和爱情的烦恼,应对我们难以忍受的自我。脱口秀正待被重新定位为一个创造更美好世界的核心工具。
原文链接:
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17/jul/31/everyone-forced-stand-up-counted;https://www.theschooloflife.com/thebookoflife/what-is-comedy-for/
原作者:Jack Bernhardt;the School of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