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24日),创新药企业信达生物市值首次突破1000亿港元大关,正好今天也是该公司首个药物PD-1抑制剂信迪利珠单抗获批2周年的日子。
从第一款药物获批上市到公司市值突破1000亿,信达是如何做到的?信达生物董事长俞德超博士10月份在接受医药魔方记者采访时曾对信达生物过往的成功做过3点复盘总结,在此分享给大家,以飨读者。
开展国际合作开拓全球市场
俞德超告诉医药魔方,信达生物成立之初就瞄准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通过引进国际化人才、建立国际化合作、开拓国家化市场等方式致力于建设国际一流的生物制药企业。如今,信达生物已组建了一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生物药开发、产业化人才团队,包括众多海归专家,并与美国礼来制药、Adimab、Incyte,MDAnderson 癌症中心和韩国Hanmi等国际合作方达成战略合作。
其中包括:
2013年7月,信达生物与国际顶尖抗体公司Adimab建立战略合作。
2015年3月和10月,信达生物与美国礼来制药两次达成战略合作,创下第一个中国公司发明的抗体转让给世界500强等多个“中国第一”。
2017年3月,信达生物与韩国韩美制药达成关于双抗产品合作。
2018年12月,与美国Incyte达成战略合作和独家开发协议,推进pemigatinib(FGFR1/2/3抑制剂)、itacitinib(JAK1抑制剂)及parsaclisib(PI3Kδ抑制剂)的单药或联合治疗在中国内陆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临床开发与商业化。信达生物也从原本的大分子药物开发领域开始拓展到小分子领域,拓宽了公司产品管线的同时开创了更多商业合作的机会。
2020年1月,公司将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商品名:达攸同®)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商业化权益授权给CoherusBioSciences,推进达攸同全球商业化,让全球更多患者受益。
2020年3月,信达生物制药和Alector达成合作,获得Alector用于治疗肿瘤的新型抗SIRP-alpha抗体开发和商业化的权益,将进一步巩固信达生物在该疗法中的领先地位,并将为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
2020年5月,信达生物与MD Anderson癌症中心达成战略协议,在美国联合开发达伯舒®(信迪利单抗注射液)用于治疗多种罕见癌症。
2020年6月,信达生物与全球制药巨头罗氏制药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双特异性抗体和免疫细胞治疗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合作潜在里程碑款总计约19.6亿美元。
2020年8月,信达生物和礼来达成扩大关于免疫肿瘤药物PD-1单克隆抗体达伯舒的全球战略合作,合作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超过10亿美元。
2020年9月,信达生物与瑞士苏黎世大学签订创新型HER2靶向抗体开发的全球许可协议。
2018年12月24日,达伯舒(信迪利单抗)获得NMPA的上市批准,2019年3月9日,达伯舒正式进入市场。高质量的生物药上市了,但是信达人的努力没有止步,要让老百姓用得起,要让“开发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质量生物药”这一使命照进现实!新的目标确立,亟待进发。适逢国家启动新一轮医保目录调整,信达生物为此全力以赴、主动降价。2019年 11 月28日,信迪利单抗成为唯一一个进入新版国家医保目录的 PD-1 抑制剂,年费用约为9.7万,仅为美国同类药品的1/12,真正实现了 “开发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质量生物药”的使命。与此同时,对于家境贫寒的低保患者,信达免费提供信迪利单抗用药援助,帮助患者减轻病痛和经济负担,助力国家扶贫攻坚。俞德超认为,信迪利单抗上市并进医保意味着信达生物8年前播下的种子已然生根发芽,枝繁叶茂!8年坚守,信达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创造了信达生物历史上第一个圆满“闭环”。“开发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质量生物药”这一使命不再停留于一句口号,而是真正落地开花,造福患者、助力健康中国。在俞德超看来,开发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质量生物药,首先要兑现“高质量”的承诺。作为国内一家初创型小公司,如何能制造出国际水平的高质量生物药?信达生物定下布局:建成国际化产业基地、寻求国际化的商务合作。当时,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是生产厂房达不到国际标准,产业化水平低,规模小,如果所有企业都蜷缩在较低的标准上面,不向国际标准看齐,那国内生物制药这个行业肯定会被淘汰。国内很多医药企业在初创时期,建一个中试车间就可以了。2012年,信达生物再一次“冒进”:要按照国际标准建设基地,十年不落后!2014年,在产业化基地落成之际,信达生物迎来了国际制药巨头礼来的“橄榄枝”:在研的PD-1抑制剂,也就是后来上市的信迪利单抗在“亲和力”、“靶点占位率”上表现优异。但是,对方要求信达生物整改产业基地以符合礼来标准,而且这是签约的必要条件。按照礼来的标准,信达生物至少需要耗时36个月、投入几亿元资金,这对于初创企业而言无疑是时间、资本上的双重考验。业内普遍认为礼来的生产标准高于美国FDA的标准, 当时信达生物顶着巨大压力做出抉择——将在18个月时间内改善生产线。为了达成这一期限,公司花重金聘请了美国医药行业最大的咨询公司进行基地改造,甚至不惜搁置了已经取得临床批件的IBI301(已上市产品:利妥昔单抗,达伯华)项目,从而错失了在国内上市首个生物类似药的先机。信达生物按期建成了符合国际GMP标准的产业化基地,并且通过了礼来的验收。2015年,与礼来两度签署协议,针对6个单抗和双特异性抗体项目的开发达成战略合作,促成了中国生物医药历史上金额最大的国际合作,也是中国企业首次将创新生物药的国际市场授权给世界500强制药集团。这番努力改变了中国生物制药的创新生态和商业模式。它向外界证实: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质量创新药,可以在研发阶段就能够通过海外授权持续地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来源。俞德超坦言,虽然利妥昔单抗类似药因与礼来合作而被放缓,但公司内部一直认为“有舍才有得”, 只有跟着国际巨头跑赢这第一步,才有机会实现后面的并跑、领跑!也正是因为一直坚持高质量,信达才能在后续礼来、罗氏、Incyte等多个国际制药巨头抛来橄榄枝时从容不迫地接受他们的审计,从而达成多次战略合作。
点亮“在看”,好文相伴